首页期刊导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吕美立

季刊

1672-3848

szgymyxb@126.com

0512-66503163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大道苏州国际教育园致能大道189号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室内设计教学实践探究——以平望镇溪港村民宿空间设计为例

    宋晓真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艺术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培养服务于社会需求的人才作为首要目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研究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设计实践教学途径,把高职院校的设计教学内容落地到乡村振兴中去,是值得探索的.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溪港村乡村民宿空间设计的教学实践,意在通过日常教学过程把课程的实践调研性和设计的地域性结合起来,建立"地域文化搭台,为乡村而营建"的课程教学研究体系,推进室内专业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教学实践民宿空间设计

    晚清民国稀见教育类史料载录书法教学情况初探

    丁少帅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现代史料浩如烟海.晚清光宣年间作为新式学堂诞生的"萌芽期",涌现出了许多的教育类著作,还有部分著作翻译自国外,介绍了西方的教育制度.整体来看,此时中国的学制受日本影响较大,并将"习字"纳入"国文"之中,并未独立出来,也不将其作为艺术学科的一种.进入民国以后,早期诸多地区出版了各种类型的法规与章程,显示出当时社会对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中晚期则出现了私人撰写专业"书法类"教材的热潮.同时,晚清民国的中小学教育遵循着"实用主义"的观念,这与传统"私塾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也从侧面反映出书法在晚清民国学科体制建设中所身处的尴尬境地.

    习字书法学部书法教材书法教育稀见史料

    从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家具设计师项目看家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项宏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三年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分别参加了第一届和第三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家具设计师项目的比赛.该比赛为国家一类技能大赛,其中家具设计师的赛项内容包括理论、设计、制作.从技能大赛的视角,结合家具产业转型的大趋势,提出了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全流程能力的培养新目标.通过分析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的一些问题,结合技能大赛选手培养的案例分析,强调了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具备全流程设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家具设计师赛项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全流程设计师技能大赛

    新时期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反思与探讨

    周勇席芳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题性美术创作在我国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与其相关的当代性理论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因此,以新时期为历史转折点对其进行反思与探讨非常必要,通过对发展中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进行内涵解读,进而探讨新时期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两大焦点,并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叙事策略、题材内容、本体语言、平民主义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当代主题性美术理论的建构提供一个视角,为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提供创作参考.

    主题性美术创作叙事策略价值取向

    达·芬奇创作论研究——基于物质与想象力的关系

    张传侠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芬奇在艺术史上成就斐然,他将现实作为想象的基础,突出物质与想象力的紧密联系,通过类比的方法创造出自然中没有的形象,形成了明显的反类型化的特征.本文借助物质与想象力的关系这一美学视角,以达·芬奇创作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贡布里希、马丁·肯普等学者的经典理论,试图揭示物质与想象力在达·芬奇创作中形成类型与反类型的过程与价值.指出达·芬奇的美学思想与文艺复兴整体时代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其创作思想体现了从对自然的观察模仿转变为与想象力结合创造出超越自然的"第二自然"的丰富内涵.

    达·芬奇创作论类型反类型

    青年许仑音与国内首部新兴连环木刻版画《日出之前》

    王晓辰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以来,众多有志青年以刀代笔,以木刻作为武器,试图唤起大众的觉醒和投身革命的热情.作为早期北方新兴木刻版画的播种者,许仑音发表的与木刻的相关文章和作品,参与举办的讲座和展览不计其数.其中刊登于《庸报》的木刻版画作品《日出之前》,更是国内首个公开发表与展出的新兴连环木刻作品,具有重大的原创、拓荒性意义,为后世连环木刻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文章以搜集、整理与分析当时的相关报道为主,梳理许仑音先生的艺术活动轨迹和剖析其代表作《日出之前》背后的艺术思想,发现这位进步美术家不仅推进了北方新兴艺术的进程,更加速了现代文化与社会的构建.

    许仑音新兴连环木刻版画《日出之前》

    延安新剪纸的生成

    杨昀欣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新剪纸产生于延安时期,其在当时文艺政策的引领下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延安新剪纸的诞生处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语境,这使得其带有鲜明的现代性色彩.同时,新剪纸的发展也是文艺工作者与民间剪纸艺人双向学习的过程.另外,它的大众性特征与革命性主题不仅是民族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民族危亡之下人民救亡图存意识的艺术显现.整体来看,延安新剪纸发展的背后不仅是延安建设文化小生态的需要,也是民间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的时代要求.

    延安时期新剪纸文艺工作者

    从工艺、文化到载体:植物染色的起源与演变

    黄玉冰纪晓雯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植物染料色彩在中西艺术领域的源起,并探究植物染色在文化、哲学思想中得以流行的原因,笔者从植物染的出现到现当代的演变过程进行文献搜索研究,以植物染色为基础线索,对中国古代染色体系和演变过程相关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行分析论证,发现在工艺和文化方面,传统手工艺自然化的技术带来了关于天然染色界认知的重大变化;在文化和载体方面,关于植物染色应用的载体变得更加多元,植物染色呈现出了对各种思想的兼容并蓄.

    植物染色染色文化材料与工艺历史发展

    论苏作玉山子的造型特色

    葛洪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作玉山子造型雅致,富有江南地域特色,一直是市场上深受大众追捧的艺术精品.文章通过从构图、透视、结构、俏色多视角分析苏作玉山子的造型特色,发现其在构图方面,常根据所选材料的外形围绕主题随形而变,布局受到苏州园林布景的影响;在透视方面,流行应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表现一个完整、立体的空间环境;在结构方面,各类题材的结构与中国山水画中各个形体的表现技法密切相关;在俏色方面,巧妙地将材料表面的各类皮色与主题融合成一体.总之,苏作玉山子的造型特色鲜明,寄托了文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苏作玉山子造型特征构图透视结构俏色

    江苏刺绣非遗红色题材创作的时代意义

    廖晨晨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的刺绣艺术享誉国内外,以苏绣为代表的江苏刺绣入选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艺术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江苏的刺绣工作者创作出许多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秀作品.颂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赞美时代英雄模范人物、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等内容也成为刺绣表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围绕江苏刺绣非遗中红色题材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创作情况,探索其时代意义的同时探寻设计创新的方法,力求对此类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出有效的思路.

    江苏刺绣非遗红色题材时代意义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