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吕美立

季刊

1672-3848

szgymyxb@126.com

0512-66503163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大道苏州国际教育园致能大道189号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

    李园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是对疫情期间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反思总结.结合苏州古城特点,以及考虑居民、社会、管理者对城市公共空间新的需求,对比国外疫情期间典型的设计案例,总结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趋势,从提升苏州古城室外公共空间比例、强化古城多功能弹性空间、加强户外空间可视化安全距离设计、优化古城公共交通等四个方面,提出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外观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王玉明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情感化设计理论概述出发,探讨了情感化设计理念融入城轨列车外观设计的优势.结合情感化设计的三层次理论,在整理、分析国内外主要城市城轨列车外观设计案例的基础上,从造型与感官设计、地域文化与乘客情感关系构建、情感参数的转化三个方面总结了城轨列车外观情感化设计的基本策略.以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列车外观情感化设计为例,认为由传统聚焦物质转向为聚焦乘客情感需求的列车工业产品设计,将列车外观设计与乘客心理特征及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强化列车外观的情感特征,加强列车外观与乘客情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激发乘客情感共鸣,提升城轨列车外观设计的品牌价值.

    城市轨道列车情感化设计地域文化造型设计涂装设计

    中唐士人园林设计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张延林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唐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园林设计美学范畴,对中国园林美学首次作出本体性确定和规范.以中唐士人园林为研究对象,借助白居易、柳宗元、裴度、李德裕、牛僧孺等中唐士人的园林文献,结合相关史志和今人研究,从设计基底、设计理念、设计风格、设计境界四个层面对"胜""适""清""境"四个园林设计美学范畴进行透视,构建起中唐士人园林设计美学的思想体系,挖掘中古园林丰富且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文化意蕴,进而揭示中唐士人园林设计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为当今景观设计创新性发展提供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唐士人园林设计美学思想

    双色印刷设计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葛玉峰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色印刷设计指用两种油墨印制产品的设计.常规印刷定义为"青、品、黄、黑"四色印刷,而双色印刷设计是在"四色"中选择两种颜色来设计印刷.通过双色印刷设计能够轻松地突出书籍的色彩张力和视觉冲击力,从"四色"变成"两色"也被设计师们称为"色简意深"理论.将"色简意深"的理念运用到书籍设计之中,让读者身临其境在书籍的内容氛围感之中,从而传达出设计者的情感.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从简练、质朴、复古的风格书籍视觉感观上探讨可以"叙述"的书籍设计之美、内容之美.

    四色双色色简意深简练质朴

    基于符号修辞学理论的铅笔刀设计研究

    方景荣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符号修辞学理论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指导铅笔刀设计实践,探讨理论工具的创新为铅笔刀设计价值体系重构提供思考路径.基于皮尔斯符号修辞学的"三元"符号结构,以铅笔刀文本的内外符号结构中的"指称关系"背后社会文化规约之间的相似、相邻、相同和相反四种关联方式为基础,构建具有"辅助性"表意的"异之同"隐喻修辞方式、"排他性"表意的"同之异"转喻修辞方式、"取代性"表意的"分之合"提喻修辞方式和"反向性"表意的"合之分"反讽修辞方式的四种修辞设计文本编写框架.四款不同修辞解释方式皆能指导不同表意方式的铅笔刀设计实践,表明了所构建的铅笔刀四种修辞设计文本框架具备可行性符号修辞学"理论工具化"的尝试,既是对铅笔刀设计价值体系的重新定义,也是对后续文具产品设计符号学系统化构建做出的有益提示.

    符号修辞学指称关系文化规约铅笔刀理论工具化

    浅论木渎古镇园林中的书条石

    张亚萍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是综合的艺术殿堂,书条石艺术是营造园林氤氲文气的重要方式.木渎古镇现存士大夫园林、文人园林、富商园林等数个不同类型的江南传统园林.在这三个不同类型园林中的书条石布置形式和书写内容也各有千秋:士大夫园林榜眼府第中寄托园主情怀的扇形书条石,文人园林虹饮山房中体现园主以文会友性格的文人墨客诗赋集锦书条石,富商园林古松园中则是展现木渎古镇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的诗词拓刻书条石.初步研究这些书条石在营造木渎园林文化氛围、传承古镇文化特色中的作用,提出木渎古镇和古镇园林特色发展的三个思路,为古镇和古镇园林知名度、美誉度提升以及持久保值的发展寻找新的参考方向.

    木渎古镇园林书条石

    战国丝绸图案的构图与审美

    曾玉蓉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国丝绸图案构图对后代丝绸纹样影响深远,但对其研究较少且不全面.湖北江陵马山砖厂一号战国楚墓、湖南长沙左家塘战国楚墓和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出土的丝绸文物是研究战国丝绸图案的重要资料.战国楚墓出土的丝织品图案构图主要是填满空间的满地布局、几何骨架、规律元素排列等三个方面内容.这些纹样的构图呈现出战国丝绸图案连续之美、规律之美和对称之美的艺术审美特征.

    战国丝绸图案构图审美研究

    数字化赋能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现实挑战与未来路向

    张蓓蓓刘晏祯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智慧,是塑造社会集体记忆、加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和桥梁.信息技术时代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传播发展中发挥数字化赋能已成为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主题,从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本体"与"环境"全面覆盖式保护、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城市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等方面,剖析我国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从文化遗产高质量保护的创新路径、全面覆盖式的保护方法、文化遗产个性化与自适应式的存续与传播等三个主要方向,探讨了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路向,并探索构建以多元数字化赋能为核心的文化遗产保护创新体系,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国路径".

    数字化赋能数字技术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路径

    源起 形成 分流——百年南艺民国时期中国画文脉考察

    张民生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创于1912年的南京艺术学院是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历经百余年沧桑却历久弥新,中国画作为其核心专业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始终贯穿着活的灵魂,是为百年南艺中国画文脉.源起于上海美专的这条文脉在民国时期历经源起、形成、分流三个阶段,奠定了民国时期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办学的师资基础,为中国画在学院内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阵地.厘清这段历史,一是为梳理出文脉之变迁,二是以更好地指导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发展.

    百年南艺中国画源起形成分流

    论苏州美专实用美术教育在苏州本土的传承

    赵雄贵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美专在三十年办学历程中,坚持"艺术进步与社会改善的统一、真善美与写实主义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纯美术与实用美术的统一"的办学思想,积极开展美术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其实用美术教育的成就尤为突出,制版印刷和动画两个专业均为国内首创,虽然开办时间较短,但其教育实践却给后世以重要启示,在苏州本土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作者拟对苏州本土实用美术教育的办学实践进行梳理,以论述苏州美专办学思想的影响路径和传承脉络.

    苏州美专实用美术教育本土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