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吕美立

季刊

1672-3848

szgymyxb@126.com

0512-66503163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大道苏州国际教育园致能大道189号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适老化理念的苏州传统村落再生研究

    张洁夏吉宏鞠天洋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调研苏州传统村落空间构成和老年人养老现状的基础上,理解当代老年人面临的困境和生活需求.从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变化和行为的特殊性出发,依托苏州传统村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通过"空间-行为"互动理论,从空间布局的规划、交通流线的组织、设备设施的完善和公共共享空间的建立等几个方面考虑,建设有地方特色的老人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进一步尝试导入智能化建设、探索产业新形式、积极发挥老年人优势以及推行多样的康养形式等举措,多途径促进适老化传统村落建设,为有效解决苏州传统村落居民的养老问题,以及进一步为苏州传统村落的产业建设和乡村经济多元发展探索新的思路和策略.

    老年人传统村落适老化

    中国书画艺术在清代民居厅堂空间中的功能性研究

    任泽雨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民居厅堂空间中的中国书画艺术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元素,更承担着象征性、艺术性和文化传递的功能.厅堂空间中书画作品的题材内容、技艺水准等要素,体现了居住者自身的社会地位与朴素情感.中国书画艺术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与深厚的哲学思想底蕴,应用于民居厅堂空间中,能够有效增强环境空间的艺术氛围,为居住者提供美感享受,进而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此外,民居厅堂空间中的书画艺术也充当着伦理道德教育和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促进家庭成员之间价值观、文化传统与家族记忆的传递.中国书画艺术在清代民居厅堂空间中所展现出来的多功能性,实质是清代社会文化和家族制度的集中体现,揭示着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传播模式.

    中国书画艺术清代民居厅堂空间书画的功能性

    解读苏州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园林美学

    黄胜英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园林是文化名城苏州重要的物质遗产,作为苏州城市名片的文创设计,需要承载吴地人文基因和城市特色.因此,在苏州文创设计中,解读园林美学之内涵是设计的前提和支撑.近年来,苏州博物馆推出很多文创设计佳作.这些充满园林艺术气息的作品,不但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脉,也在对园林古籍的研究与推广中,将一件件既有古典园林韵味又和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创佳作精美呈现.通过对苏博文创优秀作品的赏析,从苏州园林的形态之美、意境之美、神韵之美三个方面可以看到苏博文创的成功在于设计师们不断在造园专著,如《长物志》等古籍中汲取灵感,将园林艺术精髓以"精""宜""雅"的现代设计形式加以呈现.

    苏博文创园林美学设计

    适老化设计在国内外博物馆空间中的现状研究

    袁雪雯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博物馆空间设计的适老化现状进行研究,概述了适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考虑老年人的全面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易用性、社交促进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博物馆的适老化设计案例,展示了国内外博物馆在适老化设计方面的成功实践,如苏州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无障碍通道、照明设计和辅助技术应用.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差异,并基于老年人的体验反馈提出了改进建议.博物馆应该将适老化设计融入其文化使命,创造一个包容、便捷、充满温情的文化空间.

    适老化设计博物馆老年人文化传承社交互动

    艺术赋能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初探——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白马镇花田村为例

    刘美英李秋轶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艺术赋能乡村理念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大批学者、艺术家、乡建爱好者等驻扎乡村深处,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打造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乡村公共空间.在论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定义、分析了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后,通过对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白马镇花田村的实地调研,分析探索了艺术赋能乡村公共空间营造设计的策略.乡村公共空间的艺术营造不仅是对乡村环境的美化,更是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这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生态资源

    新媒体时代动态海报的AI设计应用研究

    张舒言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点促进了动态海报在广告等领域的广泛应用.AI技术通过自动化处理设计任务、生成创新方案,提升了设计效率.模块化应用AI工具策略包括设计目的、平面效果、影像效果及三维生成模块,以此可以利用AI技术高效完成设计.同时,面对技术成熟度、创意局限、版权等挑战,也需要提出相应对策.展望未来,AI技术将更智能化地应用于动态海报设计领域,并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动态海报AI技术

    图书馆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元素探析

    王曦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核心与牢固根基,同时也是品牌塑造的核心支撑.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的作用,图书馆也在借助地域文化塑造自身品牌形象.标志作为图书馆Ⅵ系统核心部分,更是发挥着展示馆内文化底蕴的作用.通过调研我国32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标志设计现状,归纳当前标志设计在运用地域文化元素方面遇到一些桎梏.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对标志设计的深刻影响,探讨如何提炼和转化地域文化元素,塑造标志设计地域性特征,实现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审美认知,为同类地区公共图书馆标志设计提供思路.

    公共图书馆标志设计地域文化元素图书馆品牌

    沉浸叙事在非遗数字化设计中的演绎

    赵晓燕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浸叙事理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设计中有着创新应用.通过分析沉浸叙事与非遗数字化之间的联系,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叙事的价值,分析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特点和数字化设计核心,研究非遗文化数字化沉浸叙事"三层次"设计模型要素,从外层挖掘非遗文化讲好文化故事、中层结合交互叙事优化沉浸体验、内层情境故事共创增强体验感知等方面进行创新应用阐述.非遗文化作为叙事主体,通过沉浸式交互体验、多模态感知、非线性叙事让受众实现文化认知与沉浸体验相结合,以启发文化之深、文化之美、文化之创新传承.

    非遗文化沉浸叙事数字化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能力多维促学培养模式研究

    张明月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是当前国家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和行动方向,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硕士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代表性高校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以便构建适应本地实际情况和资源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有效的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多维度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该模式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结合多维度的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等多种形式,并从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设计+"跨界融合教学模式及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推进实施,形成了从知识、技能、心理、实践四个维度的全方位培养,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艺术设计艺术硕士创新创业能力多维促学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导向下高校设计类基础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探究——以黄河科技学院设计学专业为例

    杨浩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河科技学院设计学专业为例,调整并完善现有设计类基础课程培养体系,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并基于改进后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功能和安全等方面分析,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主要包括基于AI技术的用户管理、课程管理、资源管理、学习管理、考核管理等模块.文章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在线课程资源的整合、设计、开发和应用,借助人机协同共同完成教学管理流程、学生管理流程、课程管理流程、考核管理流程,探讨了高校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体系的调整改进方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类基础课程资源平台,以期提高课程资源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进步.

    人工智能设计类基础课程平台建设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