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基坑坑内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研究

    喻卫华
    75-8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数据分析,定量研究了坑内是否考虑有限土体对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和弯矩等的影响,并根据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坑内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土体黏聚力、土体内摩擦角、支护与土体间外摩擦角以及有限土体坡脚变化时坑内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坑内有限土体在实际工程中不能仅作为安全储备,应充分考虑其有利作用;被动土压力会随着黏聚力、内摩擦角、外摩擦角和坡脚的增大而增大,土体的破裂角会随着内摩擦角、外摩擦角、坡脚的增大而减小;在黏聚力值相同的条件下,当坑内有限土体宽度与高度比值逐渐增大时,破裂角也逐渐增大;当坑内有限土体宽度与高度比值相同时,黏聚力越大,对应的破裂角也越大;当坑内有限土体宽度与高度比值>1.0后,随着比值的增大,黏聚力值越小,破裂角的增幅越大;当坑内有限土体宽度与高度比值>1.2时,可以将坑内有限土体视为无限土体,可按照经典土压力理论进行求解.

    基坑有限土体被动土压力

    相邻深基坑开挖相互影响及变形控制研究

    陶连金胡国庆焦伯阳郭飞...
    81-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大铁深基坑和02B区深基坑分期开挖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局部精细化模型,对相邻深基坑开挖的变形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深基坑变形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邻深基坑近接施工过程中,先开挖的深基坑呈向后开挖深基坑方向移动的趋势,而坑间土地表沉降变形从凹槽形变为双峰形;根据拟合出的变形曲线斜率,可以将相邻深基坑近接施工影响分区划分为:d<2h为强影响区,2h≤d<4h为次影响区,4h≤d<6h为弱影响区,d≥6h为无影响区;为了确保深基坑群施工的整体稳定性,最优开挖顺序是同步开挖,如需分步开挖应优先开挖支护结构刚度较大、支护力度较强的深基坑;该工程可通过及时在逆作区架设上斜撑来实现变形控制的目的.

    相邻深基坑同步开挖相互影响变形控制措施

    "S"型隧道近距离上穿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控制方法

    李宗秦浩斌韩瑞林郭飞...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呼和浩特市新建"S"型地下连接通道近距离上穿既有地铁2号线工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砂袋压重范围、砂袋压重高度以及中隔壁拆除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对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控制的最优方案.研究表明:①既有盾构隧道各阶段最大变形位置随新建隧道的掘进而动态变化,施工完毕后最大变形出现在既有盾构隧道远端,这是由于新建隧道开挖至盾构正上方时,该位置受到的施工扰动影响最大,是变形控制的重点区域;②采用砂袋压重对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控制效果较为明显,变形控制效果基本在25%~30%之间,但增加压重范围和压重高度对减小隆起变形幅度影响不大,基本在4%~6%之间,考虑到施工经济性,选用压重范围为49~87榀,压重高度为2.0 m的压重措施方案;③采用不同的中隔壁拆除方式对隧道隆起变形有较大影响,为了便于及时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选用了"隔一拆二"的拆除方式.通过采取合理的砂袋压重措施和中隔壁拆除方式,在上穿施工中有效控制了既有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施工完毕后既有盾构隧道道床变形为2.68 mm,接近道床实测数据2.51 mm,满足规范要求(4.00 mm),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关借鉴经验.

    "S"型隧道上穿盾构隧道砂袋压重措施中隔壁拆除方式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后期徐变敏感性对成桥预拱度的影响研究

    李贺明穆鹏李子奇张蕾...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混凝土徐变对桥梁结构成桥预拱度的影响,以国内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同类型结构跨度最大、桥墩最高的陕西省铜川市王家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使用正交设计法研究预应力、混凝土自重等参数对徐变变形和应力的敏感性程度,然后使用未知荷载系数法优化成桥吊杆力,并研究优化方案对后期徐变的影响规律,最后将考虑结构后期徐变的成桥预拱度与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多参数共同作用时,预应力和混凝土自重对徐变变形影响显著;延长存梁时间和加载龄期使后期徐变变形小且慢,更有利于控制轨道平顺性;吊杆力优化能明显减小主梁和主拱的弯矩及变形,后期徐变也明显减小;考虑徐变作用时预拱度幅值明显减小,且使桥梁结构的线形更平顺.

    高速铁路桥梁无砟轨道徐变变形参数敏感性吊杆力优化成桥预拱度

    猎德大桥钢桥面铺装维修方案研究与工程实施

    苏开志徐伟许龙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分析了猎德大桥钢桥面铺装的病害特点.结合猎德大桥钢桥面铺装层的现状,在考虑施工时间和交通通行的情况下,开展了猎德大桥钢桥面铺装维修方案的研究.确定了保留RA05层,翻新SMA10的维修方案,同时,对猎德大桥铺装层材料进行比选,确定选用PG-100高黏改性沥青SMA10作为铺装上层,选用PG-82改性沥青作为粘结层.其次,介绍了 PG-100高黏改性沥青SMA10铺装维修方案的内容和施工要点.最后,对新铺的桥面状况持续观察一年,检测结果都达到了预期目标.猎德大桥钢桥面铺装维修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钢桥面铺装高黏改性沥青维修方案

    温度效应对斜拉桥拉索张拉过程中索力损失的影响研究

    薛炳贺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温度效应对斜拉桥拉索张拉过程中索力损失的影响,依托浙江省嵊州市小砩桥工程,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结合拉索张拉过程中的索力和塔梁位移等实测数据对斜拉桥拉索张拉过程中的索力损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温度对于张拉索力损失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效应会导致斜拉桥主塔、主梁、索体三者的变形不协调,进而导致拉索索力的不均匀损失.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斜拉桥拉索张拉的适用环境条件建议,为同类型斜拉桥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斜拉桥拉索索力损失温度效应

    钢混组合梁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许辉金明陈斌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浙江省宁波市舟山港跨海大桥北通航孔桥工程为项目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选取结构几何形态参数、截面特征参数、时间特性参数、荷载参数和材料特性参数作为施工控制参数,并考虑桥梁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控制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支座顶升施工工艺的钢混组合梁连续刚构桥,在成桥阶段结构线形和结构应力易受预应力钢束初始控制预应力和混凝土重度这两类施工控制影响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支座顶升施工工艺调整桥梁结构线形,会导致初始控制预应力参数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在支座顶升位置处发生突变.研究结果可为钢混组合梁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连续刚构桥钢混组合梁施工控制参数敏感性分析

    特大跨径拱桥异形钢箱拱肋畸变翘曲效应影响研究

    王磊李健刚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特大跨径拱桥异形钢箱拱肋畸变翘曲研究成果较少的现状,且为更好地把握空间异形钢箱拱肋的结构受力特性,合理控制截面畸变翘曲效应的影响,以某特大跨径拱桥为例,采用3D Experience simulia软件建立钢箱拱肋有限元模型,对钢箱拱肋截面畸变翘曲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横隔板的最优间距约为3.0 m、最优开孔率为65%~85%;设置壁板加劲肋对钢箱拱肋的畸变翘曲和局部屈曲约束作用均比较明显;在不影响钢箱拱肋内部检修空间的情况下,设置分仓板对改善截面畸变翘曲作用明显.相关结论为优化调整钢箱拱肋构造提供了一定依据.

    特大跨径拱桥异形钢箱拱肋畸变翘曲有限元分析

    基于MEC-BP神经网络的臧湾东河特大桥施工挠度监测研究

    高福忠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特大桥施工挠度预测准确度,以臧湾东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EC-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桥施工挠度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数值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现场实测值与MEC-BP模型预测值相差较小,MEC-BP模型在训练样本上表现出很好的准确性;MEC-BP模型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BP模型,在挠度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精度,平均误差都小于5 mm.借助MEC算法实现对传统BP模型参数的全局优化,能够提高桥梁结构力学行为预测能力,为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连续梁桥MEC-BP神经网络挠度现场实测

    接头形式与位置对装配式箱涵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孟凌霄徐龙伟王桂梅姜润豪...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箱涵相较于现浇箱涵具有施工快速方便、质量高、环保节能等优点,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基于ABAQUS软件建立5种装配式箱涵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模型损伤云图、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重要指标,研究了不同接头形式与位置对装配式箱涵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装配式箱涵最大承载力相较于现浇箱涵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接头位置相同时,装配榫接式箱涵较装配圆铰式箱涵的耗能曲线峰值提高约57%,承载力峰值提高约30%;当接头位于底部时,装配榫接式箱涵和装配圆铰式箱涵承载力均大于接头位于中部时,滞回环相对饱满,具有更强的滞回耗能能力.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装配式箱涵动力性能研究提供借鉴.

    装配式箱涵榫接铰接动力性能滞回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