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丙酸盐对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朱如龙刘佐丞王永才熊辉...
    227-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氧氨氧化因具有能耗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在污水脱氮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处理实际污水时其易受有机物影响,且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也会产生不同影响.该研究发现,当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中存在低质量浓度丙酸盐(30 mg/L)时,丙酸盐优先参与到硝态氮的短程反硝化过程,厌氧氨氧化活性受到轻微抑制(反应速率从7.24 mg/(L·h)降至5.56 mg/(L·h)).当系统中丙酸盐质量浓度提高到60 mg/L时,其影响随着系统初始硝态氮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系统初始硝态氮质量浓度较低时(<15mg/L),丙酸盐除了参与硝态氮的短程反硝化外,还有部分参与到亚硝态氮的反硝化过程,同时进一步抑制厌氧氨氧化的活性;当初始硝态氮质量浓度较高(>30 mg/L)时,丙酸盐又只参与到硝态氮的短程反硝化过程.根据丙酸盐质量浓度调整进水基质浓度配比,系统总氮去除率可达到94%.宏基因检测结果表明,Candidatus_Kuenenia和Candidatus_Brocadia是系统中主要的厌氧氨氧化菌属.随着丙酸盐质量浓度的增加,Candidatus_Kuenenia和Candidatus_Brocadia的相对丰度从8.83%和1.78%降至2.88%和0.20%,而反硝化菌属Thauera的相对丰度从最初的0上升到19.39%.但当系统处在进水基质最佳浓度配比时,Candidatus_Kuenenia和Candidatus_Brocadia的相对丰度再次出现小幅度上升(6.76%和0.30%),而Thauera的相对丰度则下降到14.82%.该研究将有助于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和优化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厌氧氨氧化有机物丙酸盐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

    雨水排放口净化处理技术研究

    李亮凌莉马宏伟关大明...
    237-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源污染是城市水环境治理进程中需要长期应对的难题.市政雨水排放口是雨水径流污染排向水体的最后一个环节.常用的雨水排放口净化技术可分为沉淀预处理和生态净化处理两大类,常见的沉淀预处理设施有水力旋流分离器、营养物分离器、沉淀塘、调蓄池等,生态净化处理设施有生态滤池、雨水湿地、生态缓冲带、浮动湿地、MABR等.总结分析了各种净化设施的净化效率、技术特点、应用场景等,进行了工程实践,以期为市政雨水排放口净化处理工艺选择提供帮助,并为今后技术研究提供思路.

    雨水排放口径流污染初期雨水沉淀预处理生态净化处理

    沥青抑烟净味剂功能性验证研究

    郭猛许文超
    244-249,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探究物理吸附材料和化学抑制材料对沥青烟气中颗粒物和苯类有机物释放的影响,以减少沥青烟气对施工人员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在实验室内模拟了沥青实际使用情况,采用聚四氟乙烯滤膜和环己烷吸收液对沥青烟气进行收集,通过重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试验研究了活性炭和净味剂B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考虑了二者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中心复合模型得到了复合抑烟净味剂的最佳配方,即活性炭掺量为3.28%,净味剂B掺量为3‰.通过红外光谱试验和核磁共振氢谱试验得到了抑烟净味剂对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味剂B主要由酯类化合物组成,复合抑烟净味剂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使支链碳链变长,提高沥青沸点,从而达到了抑烟净味的效果.

    沥青烟抑烟净味材料抑烟性能净味性能抑烟净味原理

    生态混凝土胶凝材料配合比优化试验研究

    张圣涛宋修广马川义扈萍...
    250-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2.5级硫铝酸盐水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改性处理,对生态混凝土胶凝材料的配合比进行了优化研究.针对生态混凝土生态护坡时碱度偏高,无法达到植生要求的问题,兼顾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过选择不同的矿物掺合料进行胶凝材料的试配试验,并测定其性能.结果表明,将硫铝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的主要成分是可行的;在胶凝材料中掺入矿物掺合料能够降低碱度,但效果并不明显;石膏相对于其他矿物掺合料具有更强的控碱能力,且制备的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在硫铝酸盐水泥中掺入5%硅灰、20%石膏和15%矿粉,可使生态混凝土的碱度和抗压强度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

    生态混凝土胶凝材料碱度强度矿物掺合料配合比优化试验

    钢渣与钢纤维对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吉庭高猛李兴正
    25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均匀性并提高加热速率,制备了玄武岩沥青混合料(BA)、掺入钢渣的玄武岩沥青混合料(SS)、掺入钢纤维的玄武岩沥青混合料(SF)以及掺入复合钢渣与钢纤维的玄武岩沥青混合料(SS+SF).采用热常数分析仪测试了 4种沥青混合料的热参数,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并计算了 4种沥青混合料顶部的平均温度,最后采用三点弯曲破坏试验评价了 4种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结果表明,SF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其加热速率比SS快;SS的体积热容高于SF,其加热均匀性比SF更好,且SS在冷却过程中降温更慢;由于加热和冷却过程都会使沥青产生自愈现象,在加热过程中SF能够提高加热速率,SS能够增强加热均匀性,在冷却过程中SS能够延长冷却时间.因此,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和初始温度下,当加热温度达到80℃时,采用复合钢渣与钢纤维的方式能够使沥青混合料的加热速率和愈合率比传统沥青混合料提高20%和28%.

    微波加热自愈合沥青路面钢渣钢纤维

    大空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

    许斌张灿赵全胜
    263-269,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省干线公路对抗滑、降噪功能需求日益提高的问题,通过对大空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分别选取了 PAC-13型和PAC-10型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在试验路段分别采用了 4组不同配合比进行施工,之后对铺筑后的试验路段进行了路用性能检测.研究结果表明:PAC-13型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4.6%,PAC-10型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4.8%;随着0.6~4.75 mm集料含量的增加,空隙率、有效空隙率和有效空隙率百分比均减小;PAC-13型试件路面容易形成丰富的宏观纹理,促进道路抗滑性能提升,使得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其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抗滑性能;PAC-10型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最大,空隙的曲折度最高,吸声效果最好.该研究采用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满足规范要求,能够为国省干线公路抗滑、降噪功能的提升提供参考.

    道路工程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抗滑降噪路用性能

    基于材料和试验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研究进展

    宫浩
    270-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辙病害作为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基于不同研究方向各研究机构围绕沥青混合料车辙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基于材料和试验方法2个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合料抗车辙的研究进展.用于摊铺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和集料组成,因此对不同改性沥青进行了汇总,并分析了不同改性沥青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基于级配、形态和运动状态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不同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变形性能的影响.目前,试验方法多集中于室内试验方法与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基于室内试验总结了车辙试验和间接拉伸试验等多种方法,可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基于数值模拟试验分别介绍了有限元和离散元2种方法,并总结了 2种方法的特点.此外,综述了预估方法、AI算法等其他测试沥青混合料抗车辙的方法,为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路面工程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材料试验方法

    征稿启事

    前插1,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