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研究

    刘可石柱王文刚王晓亮...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有大量地面线和高架线,在冬季,尤其是冰雪天气,用于供电的接触轨在恶劣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会出现覆冰雪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受流器和接触轨损害,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因此,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焦点问题.围绕接触轨冰雪积聚问题,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主流融冰除雪技术,阐述了各种融冰除雪方法的原理,对比分析了不同融冰除雪技术的优劣势.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复合型融冰除雪方案——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的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阐述了该方案的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效果等,并对未来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轨道交通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电磁感应加热除雪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特性分析及信号控制优化设计

    李辉张昱韩海龙盛腊梅...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事故导致车辆被迫采取换道、减速等行为,严重影响路段的通行能力.为缓解交叉口处因事故导致的交通阻塞,有必要基于事故车道位置、与交叉口距离及事故规模等信息,分析事故前后交通流变化规律,从而进行交通影响研究,并制定满足交通需求的临时性信号配时方案.该研究借助实地调研事故数据,构建了宏观交通流仿真模型,以选定交叉口的交通量、平均车速、最大排队车辆数和平均延误作为优化目标,并通过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仿真试验验证4种信号配时方案的有效性.最后,建立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估模型,对4种信号配时方案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事故发生位置、事故规模对交通运行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在4种信号配时方案中,方案2的整体优化效果最佳,事故方向交通量提升了11.76%,平均车速提升了16.37%,事故方向平均延误降低了12.59%,最大排队车辆数降低22.41%.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SUMO仿真信号配时综合评估

    公路边坡施工过程中桩板式挡土墙受力变形特征计算分析

    赵岩
    90-9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对公路边坡施工过程中桩板式挡土墙受力变形情况进行数值计算,查明了边坡填筑过程中桩板式挡土墙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桩板墙桩身水平位移随着距桩顶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其悬臂段的变化幅度大于锚固段,桩顶水平位移随着边坡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边坡填筑完成后,桩板墙桩身整体呈受压状态,随着距桩顶距离的增大,轴力先增大后减小;悬臂段剪力随着距桩顶距离的增大呈S形变化,最大值出现在锚固段与悬臂段交界处,锚固段上部剪力变化幅度不大,下部剪力变化幅度随边坡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悬臂段上部的弯矩随着距桩顶距离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接近地面时,弯矩急剧变化,并在锚固段呈S形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悬臂段与锚固段交界处;在边坡填筑高度较低时,悬臂段桩身弯矩为0,锚固段随边坡填筑高度的增加逐渐由左侧受压转变为左侧受拉.

    公路边坡桩板式挡土墙轴力剪力弯矩

    道路巡检一体化技术分析与研究

    孟均段彬马一丁郭趋靖...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不断扩大的道路网络和不断增加的车辆使用量,道路巡检一体化技术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为确保道路安全和提升使用效率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对比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和一体化巡检方式,强调了一体化巡检方式在现代道路管理中的重要性.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检,一体化巡检通过应用智能巡检系统和集成激光点云装置等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全方位影像采集和实时数据处理,在提升巡检效率、资源优化配置和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此外,预测了一体化巡检技术在提高城市道路质量、管理水平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潜力,突出了科技在降低道路养护成本、提升效率中的作用,为城市道路管理和养护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道路巡检一体化养护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复杂红层渣浆的高效处理利用技术升级研究

    欧阳剑陈贵林舒计城廖博文...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市海珠湾隧道工程为例,针对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工程中的复杂红层泥质粉砂岩渣浆处理和利用问题展开了技术升级研究,并针对工程中存在的处理工艺重复、分离与利用工艺割裂、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升级策略.针对处理工艺重复的问题,提出了渣浆集中一体化调理策略.通过整合现有工艺中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或模块,构建了高效集成的渣浆处理工艺与设备系统.针对分离与利用工艺割裂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地聚物基絮凝-固化剂耦合调理策略.复杂红层渣浆中的砂质成分和泥质成分在地聚物基絮凝-固化作用下,可分别形成性能良好的壁后注浆砂浆和流态填料.针对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点云、图像、近红外光谱的融合算法,从而提高渣浆处理工艺的智能化程度.该研究服务于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渣浆的处理与利用,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复杂红层渣浆处理工艺升级资源化

    既有地铁车站地连墙爆破拆除施工振动分析

    孙森张东明高志轩康飞...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在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连墙阻碍时,采用爆破拆除是一种高效的技术方法.因此,结合天津地铁7号线八里台站地连墙爆破拆除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对地铁车站以及周围建筑物的位移变化和振动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即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NX建立三维模型并采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其结果为爆破振动速度在监测点处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且均满足安全规范要求;爆破振动速度以炮孔为中心向四周迅速传播,达到峰值后逐渐衰减,10m之外的振动速度降至2cm/s左右.

    地连墙爆破拆除数值模拟振动分析

    洞柱法地下车站施工阶段的全量法与增量法对比分析

    丁艺喆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在建北京地铁12号线地下3层、双柱、3跨洞柱法车站为例,利用Midas Gen软件建立二维计算模型,并针对车站结构大拱、负一层中板、负二层中板、底板等施工完毕的4个工况分别采用全量法与增量法进行了构件内力分析计算,对比了2种计算方法在相同施工阶段中构件内力的计算结果.其中:拱部弯矩、侧墙弯矩、中板弯矩、中柱轴力的最大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2.36%、-105.52%、57.12%、-5.91%;使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了三维分析模型,比较了2种计算方法与三维分析模型的结构变形特征;通过对二维和三维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与讨论,证明全量法与增量法在洞柱法地下车站施工阶段构件内力计算中的差异不可忽略.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设计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应采用增量法对洞柱法地下结构进行施工阶段内力分析.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结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地下车站洞柱法全量法增量法

    浅埋矩形顶管整体背土效应理论计算与分析

    万海峰沈青松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矩形顶管相较于圆形顶管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地下空间的施工建设中.但是,浅埋矩形顶管与其正上方土体之间的摩阻力会随着顶程的增加而增加,从而诱发整体背土效应.因此,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浅埋矩形顶管正上方土体与相邻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新的整体背土效应模型.该模型与工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9.31%,相较于原有模型提高了6.76%.新模型定性分析表明,矩形顶管宽度越大、埋深越小、管土摩擦系数越大,越容易发生整体背土效应,破坏时对应的顶程就会相对更小.

    矩形顶管浅埋顶管整体背土效应理论模型

    严重不良地质隧洞局部调线综合探测技术的应用

    徐刚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探测技术能有效探明隧洞周边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含水构造等不良地质体信息,可为隧洞局部改线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在解决狮子山输水隧洞DLII38+372-DLII38+420段出现围岩渗透破坏、塌方、突泥涌水等难以处置的工程问题中,采用TRT6000、TGS、瞬变电磁法等探测技术对隧洞线路局部调整提供了支撑.隧洞掌子面前方超前综合地质探测结果表明,地震波法和电法探测结果与超前钻探结果吻合性较好,隧洞掌子面前方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开挖时易出现股状流水或涌泥,说明隧洞局部调线是必要的;隧洞左、右边墙综合探测预报表明,隧洞左侧低阻异常区往内侧延伸大于10 m,变形、塌方、涌水突泥风险高,右侧30 m深度内钻孔基本无水,地下水活动弱,地质条件相对稍好,线路可往右侧调整.该探测结果可为输水隧洞线路调整提供详细的地质参考,同时也可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案例参考.

    输水隧洞不良地质改线方案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探

    半盖挖法下地铁盾构始发平移施工技术研究

    于继光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盖挖法是目前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常用的施工工艺之一,能够有效保证地面交通的正常通行,但同时也导致采用半盖挖法处的车站基坑盾构始发困难.因此,依托山东省济南市地铁4号线燕山立交桥东站的盾构始发施工,针对盾构机等大型机具的吊装下井、盾构机组装和井下平移等环节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盾构机吊装、平移的施工步骤,确定了平移轨道的铺设以及平移托架的布置等施工技术要点,验算了平移托架以及顶推油缸的作用力与承载力;同时进行了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了盾构机在吊装时出现高空坠落、平移时出现倾覆或机械伤害时的应对措施.该盾构机井下平移方案对于类似大直径盾构始发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地铁半盖挖法盾构始发盾构机吊装盾构机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