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资源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资源保护
河海大学 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
水资源保护

河海大学 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

黄振平

双月刊

1004-6933

bh@hhu.edu.cn

025-83786642

210098

南京西康路1号

水资源保护/Journal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贯彻国家的水资源保护方针政策,反映国内外水资源保护的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为宗旨。它是一份以技术性为主兼顾学术性和管理性的技术性期刊。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主要任务是探讨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政策、科学技术及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反映国内外在水资源保护领域中的新颖实用技术和科技信息;推广全国各地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报导有关国内外学术会议、技术交流等消息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综述

    易雨君丁航叶敬旴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回顾了水生态健康定义和内涵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水生态健康评价中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模型和方法,指出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分类上更加科学全面、工作流程上更加清晰、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更强,分析了基于生态完整性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主要难点,包括指标与基准的选取、指标权重的分配、压力源的识别以及评价的准确性,以期提供更加清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相关概念,为水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水生态健康评价生态完整性物理生境理化性质水生生物

    基于指数雨胞雨衰模型的微波链路雨强反演方法

    杨涛沈玉芳陈渝青叶文杰...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微波链路雨强反演的准确性,基于指数雨胞雨衰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微波链路雨强反演方法,并利用瑞典哥德堡市21条微波链路和距链路2km范围内8个雨量站的实测数据,将指数雨胞雨衰模型与传统幂律模型和ITU-R P。530-16雨衰模型进行了雨强反演对比。结果表明:指数雨胞雨衰模型在雨强反演方面表现优异,决定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均为0。7 8,平均绝对误差为0。39 mm/h,均方根误差为0。68 mm/h;与幂律模型相比,指数雨胞雨衰模型在准确度和稳定性方面有显著提升,与ITU-R P。530-16雨衰模型相比也有所改进,特别是在短链路和中小雨的雨强反演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于进一步提升微波链路雨强反演精度和改善降水监测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微波雨衰指数雨胞雨衰模型微波链路雨强反演哥德堡市

    长江流域干旱评估指标、时空特征及成因研究进展

    郑博福肖德利万炜万子健...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梳理长江流域干旱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3个角度评述了当前长江流域干旱评估指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长江流域干旱的时空特征及成因。指出当前研究在区域干旱的精准识别和多因素交互作用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未来长江流域干旱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提高多源数据综合利用水平,增强干旱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完善干旱监测及预报体系,提高干旱预测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深化人类活动对干旱的响应研究,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在干旱事件中的相互作用机制。

    干旱时空特征干旱成因干旱评估指标长江流域

    基于流域储水量精细化模拟的干旱指数构建及应用

    何海白博宇刘杨合李曈...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一种客观反映河道槽蓄量、水库蓄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联合亏缺的干旱指数,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500 m×500 m分辨率的VIC-FLASH模型,通过精细化模拟流域河道、水库和土壤中存储水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标准化流域储水指数(SWSI),并应用SWSI对1980-2019年秦淮河流域历史干旱事件和干旱特征进行分析,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应用优势。结果表明:高分辨率VIC-FLASH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流域储水量时空分布,流量过程模拟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0。6%,流域内6座水库实测与模拟蓄水量相关系数为0。53~0。86;SWSI可以准确识别干旱事件和反映区域干旱严重程度,干旱烈度与实际受旱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88;1980-2019年逐日SWSI与标准化径流指数和土壤含水量距平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8;SWSI不仅可以定量反映流域储水量的亏缺状态,而且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旱情时空演变过程。

    干旱指数河道槽蓄量水库蓄水量土壤含水量VIC-FLASH模型秦淮河流域

    基于CMIP6的气候变化下汉江流域气象干旱特征研究

    王磊曾思栋阳林翰黄珊珊...
    39-4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气候变化下汉江流域气象干旱的演变特征,选取CMIP6中10个气候模式,考虑每个气候模式历史情景与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情景,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分析了汉江流域气象干旱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来汉江流域年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最大差值逐渐增大,增长速率为0。92~2。40mm/a,最小差值在不同SSPs情景下变化趋势不同,在SSP1-2。6和SSP3-7。0情景下逐渐缩小,而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持续增大;历史情景下流域干旱累计时长表现为东西短、中部长的特点,而未来流域中下游干旱累计时长减小,上游略有增大,且干旱在年内发生时间相对提前;未来低重现期干旱烈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极端干旱烈度将显著上升,100年一遇干旱烈度增长幅度为7。1%~25。6%。

    气候变化干旱特征CMIP6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汉江流域

    基于TELEMAC-2D模型的济南市洪涝模拟及淹没分析

    李国一邵薇薇刘家宏宋天旭...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TELEMAC-2D模型构建了济南市洪涝仿真模型,选取济南市"20070718"实测典型暴雨城市内涝淹没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水深误差较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构建的模型模拟了不同暴雨重现期下济南市主城区的洪涝演进过程,并分析了研究区淹没水深、淹没面积和洪水流速等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研究区淹没水深大于0。15m的面积在总面积中的占比随之增大,当降雨重现期分别为1、5、10、20、50、100a时,面积占比分别为0。05%、1。10%、1。98%、2。89%、4。28%、5。15%,最大洪水流速分别为 0。478、1。019、1。309、1。494、1。890、2。214m/s;根据洪涝淹没特征,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了防洪排涝应对举措。

    城市内涝洪涝模拟TELEMAC-2D模型济南市

    洪潮影响下潭江流域安全行洪阈值研究

    周举陈黎明胡腾飞陆昊...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洪潮叠加影响下潭江流域下游感潮河段河道洪水演进动态与行洪能力,构建了一维水动力模型,通过多组洪潮组合工况模拟计算,量化了不同潮位、控制水位、持续泄流时间下潭江流域控制性节点安全行洪阈值以及涨落潮情形下的行洪能力,揭示了洪潮影响下潭江流域水文变化规律,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绘制了高精度安全行洪阈值图谱。结果表明:以潮动力为主的潭江流域下游感潮河段,干流水位主要受下游潮位影响,高潮位的洪潮顶托效应更为强烈,安全行洪阈值受潮位和泄流时间影响;落潮时段行洪能力较涨潮时段明显增强,且落潮时段行洪能力与控制断面水位基本呈线性变化。

    感潮河段洪潮叠加行洪阈值阈值图谱潭江流域

    基于水网视角的水资源与关联要素适配性评价

    刘欢甘永德杨钦张丰搏...
    62-6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水资源与关联要素的空间错配问题,基于水网视角,根据适配理论和水资源多维属性理论,提出了包含资源层、社会层、经济层和生态层的水资源与关联要素适配性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影响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为合理、系统地揭示水资源与关联要素的适配特征;2016-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影响区水资源与关联要素空间分布相对合理,整体基尼系数为0。388,资源层和社会层水资源与关联要素空间适配性较好,基尼系数分别为0。283和0。284,而经济层和生态层水资源与关联要素错配问题严重,基尼系数为0。501和0。486;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水资源与关联要素的空间适配性在资源层、社会层、经济层有不同程度改善,在生态层变化不大。

    水网水资源关联要素适配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考虑生态流量的梯级水库主从博弈优化调度研究

    张启凡胡铁松戴凌全曹光荣...
    69-7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集中式多目标优化范式未充分考虑多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关系对水库调度决策的影响,导致难以保障河道生态流量的现实问题,设置了共同保障和单独保障两种生态流量保障情景,构建了发电服从防洪调度原则下的梯级水库主从博弈优化调度模型,并在拉萨河流域旁多-直孔梯级水库开展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梯级水库在共同保障生态流量下综合效益最优,仅由直孔水库单独保障生态流量造成调度效益难以凸显,其中防洪效益降低4。35%,整体发电效益降低1。66%;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单库保障模式下枯水期旁多水库倾向于蓄水而减少下泄,导致直孔水库过度下降水位来保障生态流量。

    梯级水库优化调度防洪-生态-发电生态流量主从博弈拉萨河流域

    基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四水四定"调控模型的应用

    魏豪杉王红瑞郏鹏鑫周利超...
    78-8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前期研究构建的基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四水四定"调控模型应用于山东省临沂市水资源空间均衡动态调控,在预测各区(县)用水量和用水指标的基础上,探究了各区(县)未来水资源空间均衡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未来用水量进行了动态调控。结果表明:调控模型可靠性高且具备普适性;当前用水模式下临沂市未来水资源在空间上处于绝对均衡状态,仅水土匹配系数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对各区(县)不同类型未来用水量进行动态调控,可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使临沂市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各项指标达到绝对均衡状态;在"四水四定"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约束下,通过对未来长短期用水量的动态调控,临沂市预期用水量能够实现动态均衡。

    "四水四定"水资源空间均衡未来用水量动态调控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