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析锁定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评价

    卢伟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锁定钢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两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解剖钢板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锁定钢板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锁定钢板手术法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手术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质量.

    下肢骨折锁定钢板手术传统解剖钢板手术

    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对比研究

    黄陈翼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总结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的优劣.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3月,63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行微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评定并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疗效(Maryland积分法),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并发症等.结果 (1)术后12个月疗效优良率:观察组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o)hler角、Gissane角: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后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观察组创伤性关节炎4例,延迟愈合2例;对照组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延迟愈合3例,皮肤坏死3例.并发症率:观察组为18.18%,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势.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60例的治疗体会

    沈云峰杨浩许争光朱金富...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和足踝外科治疗的热点.方法 自2014年6月-2017年6月,采用外侧“L”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并完整随访到60例患者,按sanders分型:Ⅱ型22例,Ⅲ型30例,Ⅳ型8例.术中对跟骨侧位行常规X线透视,观察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Broden位了解后关节面的平整度.60例患者均未植骨.对随访资料完整的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对术后疗效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做出评价,包括疼痛评分、对线评分与功能评分.结果 显示优32例,良2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0.00%.结论 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促使跟骨解剖结构得到很好的恢复,让塌陷的关节面的到恢复,从而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体会

    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探析

    朱鹏飞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寻经后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结合方案在三踝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4月为观察阶段,以此期间于该院就诊的三踝骨折患者42作为研究样本,均利用后外侧+内侧入路开展骨折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分析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42例三踝骨折患者术后复查X线,均显著骨折处解剖复位,对位情况良好,手术时间62~105 min,平均手术时间(82.45±11.39)min,愈合时间11~17.5周,平均愈合时间(14.69±2.75)周;42例中出现局部皮肤感染1例,无移位等其他并发症;随访12个月,42例患者经AOFAS评估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5.24%(40/42).结论 在三踝骨折治疗过程中应用后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方案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三踝骨折临床效果

    浅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张爽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实习的医院中骨科科室于2018年10-11月为期一个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20例,对所有的患者采用平均性的随机分组,每组10例患者,分别用对照和观察为其命名,其中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的是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关节镜下手术的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其总及格率达到了90%,对照组的总及格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上,手术前后幅度较大的组别为观察组,对照组则幅度稍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手术的治疗方法,能够在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适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

    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邓磊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9例拟行全麻手术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依据手术顺序分为观察组(单号手术,35例,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镇痛)、对照组(双号手术,34例,术中舒芬太尼镇痛).收集并对比两组在麻醉前(T0)、插入气管插管前(T1)、拔出气管插管后(T2)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后3、6、12、24h疼痛评分(VAS积分法)及术后24h镇痛药用量.结果 (1)SBP、DBP、HR:T0时刻,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刻: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6、12、24 h VAS积分: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24h镇痛药用量:观察组为(25.46±5.01) mL,少于对照组的(48.24:±6.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全身麻醉术中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显著,可考虑推广运用.

    全身麻醉老年人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镇痛

    外固定架在伴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孙佰山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固定架在伴血管损伤下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进入该院骨科治疗的66例伴血管损伤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外固定架治疗,评定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开展为期12个月的治疗随访,其治疗优良例数为57例、治疗优良率为84.85%.其中,术后伤口张力过大未闭合1例、予以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处理;外固定架针道感染1例,经7个月观察发现骨折完全愈合可拆除固定架.结论 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实行外固定架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一定程度上加快愈合速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外固定架血管损伤下肢骨折应用效果

    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手术室循证护理对术后感染的预防影响

    冯蓓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手术室循证护理对术后感染的预防影响.方法 该文所选60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为该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所收治,通过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观察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院时的各项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深静脉血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手术室循证护理能让让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减少,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室循证护理术后感染

    下肢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白长双刘权祥王法佳陈钱...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在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基础上,早期动力化方案加用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择下肢骨折患者60例,均为该院骨科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方案治疗(对照组,n=30)与联用早期动力化方案治疗(观察组,n=30)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愈合因子水平、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临床及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愈合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延迟愈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在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基础上,联用早期动力化方案,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愈合因子水平,并具较高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下肢骨折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患肢功能恢复骨折愈合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叶凤义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的8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都来自该院2016年4月-2018年7月这一期间,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实验组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并对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手术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运动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最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多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与头痛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54%,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更明显,可使起效时间与阻滞时间明显缩短.

    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下肢骨折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