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化护理方式探究

    谢京香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化护理方式.方法 将该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预防性护理组开展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产后下床和出院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焦虑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结果 预防性护理组的满意度是50例(100.00%),常规护理组则是38例(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相比常规护理组产妇,手术前生活质量、焦虑程度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产后下床和出院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是1例(2.00%),常规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是9例(18.00%).结论 剖宫产手术产妇实施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化护理方式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研究

    赵远晓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人选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4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40例给予一般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通过相对应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例(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例(27.50%),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总满意程度为95.00%,和对照组的75.00%对比显著要高,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内科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达到显著效果,能够起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具备推广及应用的意义.

    预防性护理干预内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神内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崔雪丹孙静李兵李金玉...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神内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接诊的神内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8例,将其按照入院的顺序分成综合组、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凝血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7d护理后,综合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神内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开展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对于已经合并血栓的患者可以提高血液流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

    6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重点分析

    孟传滨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关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临床特点探究.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120例来该院诊断及治疗RA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作以RA发病特点的研究,总结高龄RA患者疾病特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检查结果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老年RA疾病期间,要求医生把握该年龄段患者疾病发生特点,从而编制具有良好疾病干预疗效的治疗方案,有效降低患者全身感染,提升患者疾病预后质量.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高血压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王晓华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临床观察“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高血压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下肢骨折病例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划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选择“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以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好,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下肢骨折的临床护理,采取“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在社区护理中应大力推广.

    高血压下肢骨折“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

    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前静脉血栓预防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李茂森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前静脉血栓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把患者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情况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临床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术前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远远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术前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低分子肝素下肢骨折术前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有序复位固定和常规方法治疗Pilon骨折疗效对比观察

    曹志斌杨泽宇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Pilon骨折分别应用有序复位固定、常规方法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26例Pilon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14例,按照有序复位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术后1周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愈后1周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ilon骨折患者进行有序复位固定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具有推广价值.

    Pilon骨折有序复位固定VAS评分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施建锋闫志刚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对所有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针对术后无痛者、术后疼痛者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处理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较于术前,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改善幅度显著,达到了95.0%,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中,关节镜治疗法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关节镜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术后疼痛危险因素

    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赵艳秋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纳入该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3月-2019年1月,单纯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52例为A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的52例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B组患者在干预后其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最大步行速度(MW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都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在运用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后,能够促进其干预最后的效果与质量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可推广.

    脑卒中偏瘫康复锻炼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干预效果影响因素

    踝关节个性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李晓晨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采用踝关节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采取踝关节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合格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护理合格率为100.00%、95.12%,与对照组的75.61%、68.29%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低于实验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低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踝关节个性化护理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