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续性护理对降低糖尿病足合并感染风险的临床研究

    臧玉杰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在降低其感染风险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以护理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研究,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研究对象96例,分为常规组和延续组,每组48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在降低感染风险方面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相关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延续组的下降程度更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22.92%与延续组的12.50%之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避免糖尿病足的患者发生感染,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延续性护理糖尿病糖尿病足感染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刘玉娟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产妇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50例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25例,加强围产期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 vs 24%),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2.24±0.50)分vs(4.89±1.44)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 vs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剖宫产产妇围产期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DVT发生,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同时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剖宫产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体会

    逯晓华刘玉霞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2016年9月-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61例作研究组,同期选取61例术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者设为对照组,就2组患者的超声检查参数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CFV、SFV、PTV、MGV指标均高于对照组,CFV、SFV的CDF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通过观察超声参数,准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借鉴.

    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参数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王欣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4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一组为采取单一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单一组,另一组为采取丹参多芬酸盐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联合组,每组37例,分析两组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凝血原时间显著高于单一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0%,单一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22%,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25.61±6.11)cm/s,单一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18.49±6.49)cm/s,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术后患者实施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丹参多酚酸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妇科

    单横形小切口皮内Bunnel交叉缝合修补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研究

    马秉楠王志军杨剑陈长锋...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微创修补急性跟腱断裂,探索新的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缝合修补前,以跟腱断裂处中心,做垂直跟腱纵轴横型小切口(约4 cm)进行跟腱断端清创探查,探查完毕后,选用一16号腰椎穿刺针单纯进行缝合穿针引导,避免在跟腱旁进行其他切口开窗辅助缝合,缝合线穿过腰椎穿刺针后,于皮下直接进行跟腱断裂后Bunnel(“8”字缝合法)缝合修补.结果 术后14 d进行不良反应随访切口感染共2例,2组分别1例;愈合不良共5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4例.切口感染率约均为3.3%,治疗组愈合不良约占3.3%,对照组愈合不良率约为13.3%.肌腱二次断裂两组均未出现.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82.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功能评分分别为(77.75±12.67)分、(69.86±15.8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功能评分(93.77±4.29)分、(90.84±3.4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横型小切口微创治疗法微创治疗可降低术后感染,瘢痕愈合风险,很好保护跟腱血供,促进跟腱良好愈合,减少跟腱脆性增加危险性,降低跟腱二次断裂可能.对医疗机构设备水平总体要求不高,技术易与学习,值得在各层次医院推广开展.

    单横型小切口皮内缝合“Bunnel"交叉缝合修补跟腱断裂

    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姚楠楠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 将该院2015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均为34例,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护理总分评分分别为97.1%、(93.7±3.0)分,较对照组患者的76.5%、(77.7±3.1)分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护理措施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基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郑丽娜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影响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同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后,随机选取该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分作两组,分别是下肢动脉病变的观察组以及非下肢动脉病变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8例,对照组112例.对两组进行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分析下肢动脉病变对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的影响.结果 数理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与此同时,两组患者中,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10%的患者192例(64%),可以认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同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的10年风险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61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其外周动脉疾病(PAD)能早期筛查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术后优质护理

    刘云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后,观察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主要为该院所抽取的9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018年10月-2019年4月为研究时间,并且通过随机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为48例.研究期间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工作,最后对优质护理效果以及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75.00%,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最终发现,研究组的优质护理能够为患者起到极为显著的康复效果,能够将患者的患病时长进行缩短,提升康复能力,应该大力推广与使用.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后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观察

    付覃思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12月期间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防护理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常规护理组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78%,护理满意度为75.56%;预防护理组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护理满意度为95.56%,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率校正x2=4.44,P<0.05;满意度x2=7.28,P<0.01).结论 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

    集束化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障碍及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李丹凤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纳入该院收治的68例重症脑卒中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5月,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的34例为A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的34例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优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而言,集束化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支持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提升,同时,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集束化护理护理重症脑卒中效果下肢静脉血栓个体化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