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双足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

廖海涛

双月刊

1004-6569

010-64038112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14号

双足与保健/
查看更多>>《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称为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国内一般简称为“足疗”)的唯一刊物,其销量多年来稳定在每期12000份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本专业刊物的总和。本刊的主要特色是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登国外资料和历史资料,既介绍足反射法和手、耳、脊背等反射法,也介绍其他自然保健法。它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业余学习和提高的教科书,也是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近年来随着足疗市场的蓬勃发展, 开辟了《足坊寄语》、《足疗行业》等专栏,发表各地足疗保健工作者的经验心得,回答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学术上指导足疗保健事业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足疗保健行业内部交流的园地,也是足疗保健行业的喉舌和对外橱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症肥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压疮的预防护理对策分析

    师晓娜许鹏鸽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肥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压疮的预防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主要为该院所抽取的88例重症肥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2018年8月-2019年1月为研究时间,并且通过随机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为44例.研究期间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工作,最后对预防护理效果以及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95.4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77.27%,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重症肥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最终发现,研究组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起到极为显著的缓解疼痛效果,同时能够将患者的压疮情况实时地进行观察,应该大力推广与使用.

    重症肥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分析

    张芳芳岳丹丹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额外行足部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前后变化.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38.2±5.3)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8.9±4.7)m/s,对照组为(37.6±4.5)m/s、(38.4±4.3)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26、17.903,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功能,也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负性情绪,并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

    足部护理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糖水平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丁懿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后外侧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接受后外侧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QOL量表评分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浅层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愈合,其余18例患者未出现异常情况,均顺利愈合;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8.23±8.13)分,优7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为80.00%;QOL量表评分为(86.51±8.12)分;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术后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情况,术后愈合时间为(13.02±0.14)周.结论 后外侧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快,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与术后功能评估

    李保军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以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后采取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并配合科学的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提升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踝关节骨折手术康复训练功能评估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应用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王震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踝关节骨折应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该院就诊的10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各项手术指标.结果 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至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踝关节骨折应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具有临床意义与实践价值.

    踝关节骨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X线与CT对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

    陈勇史浩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复杂性四肢骨折通过X线诊断与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X线诊断,观察组采取CT诊断,对比两组检查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率差异.结果 利用CT诊断复杂性四肢骨折的准确率为82.76%,明显高于X线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诊断的灵敏性为96.00%,高于X线83.33%;CT诊断的特异性为50.00%,明显高于X线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通过CT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X线CT复杂性四肢骨折临床诊断

    低骨量性髋部骨折股骨近端几何参数的研究及治疗

    季瑞达张立岩唐涛赵帅...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低骨量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部分低骨量患者已发生髋部骨折.行X线检查时发现,此类患者大多伴有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异常.该文通过对低骨量性髋部骨折股骨近端几何参数的既往研究和治疗进行总结得出结论:髋轴长、颈干角、股骨偏心距和前倾角、股骨颈皮质厚度均与低骨量性髋部骨折相关.手术结合全程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方法.对低骨量未发生髋部骨折患者,X线片测量上述参数可预测髋部骨折风险.

    低骨量髋部骨折几何参数治疗策略

    非布司他及其联合用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侯淑凤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布司他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新药.2019年以来的文献研究表明,非布司他联合痛风定片可显著降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TNF-α、sICAM-1及尿酸水平,薏仁降浊汤、秋水仙碱和非布司他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急性痛风性大鼠关节组织内炎症因子含量,单用非布司他治疗原发性痛风及其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痛风性关节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或肾功能不全,联合应用别嘌呤醇或百令胶囊治疗高尿酸痛风,联合应用正清风痛宁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均获得满意疗效,安全性较高,应进一步进行探索性研究.

    非布司他痛风性关节炎联合用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

    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强化护理干预对其足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关巍贾莉莉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强化护理干预对其足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基于此,实验组增加强化护理干预,对比足部功能恢复、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 足部功能恢复、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强化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足部功能恢复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跟骨骨折术后强化护理干预足部功能恢复并发症

    跟骨骨折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的临床效果对比

    王祯
    15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接受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接受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踝—后足量表(AOFAS)评分与Bohle角、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与B组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骨折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均有满意效果,但是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创伤更小,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跟骨骨折L型外侧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