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乔杰

月刊

2096-2916

randc_journal@163.com

021-64438169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2140号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计生委的第一本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内的基础及应用成果、研究动态和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同时展开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生殖医学和计划生育科研、避孕药具研制、遗传优生和生殖生物学、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国内外科技、医务人员和广大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不孕症的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李蓉
    337-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患者助孕和妊娠均面临较大的风险,对AIDs患者在助孕和围妊娠期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降低助孕和妊娠不良风险至关重要.本共识对常见的AIDs及自身抗体与不孕症的关系、AIDs如何影响妊娠、妊娠如何影响AIDs病情、如何为AIDs合并不孕症的患者提供孕前咨询、AIDs合并不孕症患者辅助生育过程中如何使用抗凝药物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为多学科合作共同管理AIDs及自身抗体阳性合并不孕症的患者提供借鉴.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不孕症管理

    温阳化浊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邱韵桓马赛花马甜甜陈怡然...
    347-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温阳化浊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240例再次妊娠的脾肾阳虚证URS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于孕前3个月至孕后8~12周规律口服温阳化浊方治疗,分为中药组(120例)及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围产期结局及产科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温阳化浊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中药组活产率[86.67%(104/120)]、持续妊娠率[90.00%(108/120)]均高于对照组[71.67%(86/120),P=0.004;75.00%(90/120),P=0.002],早期流产率[10.08%(12/119)]低于对照组[25.86%(30/116),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围产期结局及产科并发症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温阳化浊方能显著改善URSA患者的活产率(OR=8.818,95%CI:3.556~21.871,P<0.001)和持续妊娠率(OR=11.261,95%CI:4.262~29.751,P<0.001).结论 孕前及孕期使用温阳化浊方治疗可显著提高脾肾阳虚证URSA患者的活产率及持续妊娠率,改善URSA患者的妊娠结局.

    妊娠结局中医学温阳化浊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活产率

    中医药在不孕不育中的应用专栏导读

    连方夏天
    347页

    温阳化浊方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宫政宋佳怡董融申路路...
    35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温阳化浊方联合抗生素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的脾肾阳虚型RIF合并CE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多西环素+甲硝唑治疗14 d,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化浊方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在治疗结束后行冻融胚胎移植.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内膜转化日/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子宫内膜血流分支及血流相关指数,CE转阴率及治疗结束当周期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组织CD13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同源框基因A10(homeobox A10,HOXA10)的表达.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药组的持续妊娠率[46.67%(14/30)]和胚胎种植率[54.05%(20/37)]高于对照组[20.00%(6/30),P=0.028;31.71%(13/41),P=0.046],两组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中药组A型子宫内膜比例[66.67%(18/27)]高于对照组[33.33%(10/30),P=0.017],血流动力指数(2.29±0.76)及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流速(5.52±1.24)均低于对照组(2.86±0.92,P=0.015;6.44±1.43,P=0.012).两组治疗后CE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33.37±11.46)ng/L,2.06±0.89]相比,中药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VEGF[(64.52±10.14)ng/L,P<0.001]与HOXA10(3.67±1.27,P<0.001)表达增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血流是影响RIF合并CE持续妊娠的独立因素(OR= 2.956,95%CI:1.072~8.148,P=0.036).结论 温阳化浊方能够增加脾肾阳虚型RIF合并CE患者的子宫内膜血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结局.

    妊娠结局反复种植失败慢性子宫内膜炎温阳化浊方子宫内膜容受性

    基于DNA甲基化探讨电针改善痰湿型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及IVF-ET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

    官璐相珊连方吴海萃...
    359-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INSR基因甲基化以及胰岛素代谢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改善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科就诊拟行IVF-ET助孕的痰湿型PCOS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电针治疗(试验组)50例,伪针刺激(对照组)50例,采用固定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两组患者分别于取卵前1个月经周期经净始予电针治疗和伪针刺激,每周2次,直至扳机日.收集颗粒细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痰湿证候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的用量及使用时间、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采用亚硫酸氢盐扩增子测序测定颗粒细胞中INS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INSR、PI3K、GLUT4 mRNA和蛋白的含量.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痰湿证候积分(15.23±1.57)、HOMA-IR(2.82±0.39)较治疗前(21.65±3.61、3.34±0.56)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4).试验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值(-5.76±2.86)、HOMA-IR差值(-2.67±0.06)的绝对值明显大于对照组(-1.64±0.84、-0.11±0.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1).试验组患者Gn用量[(2 119.53±338.28)U]及使用时间[(10.16±1.25)d]较对照组[(2 405.65±434.20)U、(10.94±1.46)d]明显减少(P=0.005,P=0.026),优质胚胎数[(3.54±1.04)枚]较对照组[(2.66±1.87)枚]明显增多(P=0.014),受精率[66.91%(552/825)]、临床妊娠率[63.27%(31/49)]和活产率[51.02%(25/49)]较对照组[60.20%(475/789)、41.67%(20/48)、31.25%(15/48)]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33,P=0.048);两组患者的获卵数、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颗粒细胞中INSR基因启动子区38、47、56、59、94、143位点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71、74、154、156、162位点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INSR、PI3K、GLUT4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电针可能是通过降低痰湿型PCOS患者INS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使INSR、PI3K、GLUT4基因表达上调,从而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提高其胚胎的质量,最终改善妊娠结局.

    多囊卵巢综合征电针治疗甲基化痰湿胰岛素抵抗

    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

    鹿潇柳相珊连方
    36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作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总结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治疗PCOS的多靶点、多途径,以期从慢性炎症、氧化应激、高雄激素血症及糖脂代谢异常4个方面为临床上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多囊卵巢综合征肠道菌群中医药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370页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马堃李佳妮王越
    37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排卵障碍性疾病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人类生殖健康.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西医结合诊治排卵障碍性疾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寻找有效诊疗手段和预防途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医药在整体辨证、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理念指导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体现了中医药个体精准治疗的优势特色,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药诊治排卵障碍性疾病的特点和作用机理,为揭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机制提供了借鉴.

    中医药排卵障碍性疾病不孕症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第二届通讯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375页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针灸治疗靶标研究进展

    鞠文涵相珊赵帅于艺...
    376-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在绝经前提前出现的卵泡数量减少和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亦缺乏高效的手段,俨然成为生殖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针灸由于操作方便、疗效好、见效快等优点,在全世界逐渐被推广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随着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DOR发病相关的分子靶标(蛋白质、核酸、受体等)被逐渐识别.本综述拟从针灸治疗DOR靶标的角度进行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DOR的临床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针灸分子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