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乔杰

月刊

2096-2916

randc_journal@163.com

021-64438169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2140号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计生委的第一本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内的基础及应用成果、研究动态和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同时展开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生殖医学和计划生育科研、避孕药具研制、遗传优生和生殖生物学、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国内外科技、医务人员和广大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辅助生殖前和期间甲状腺疾病筛查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力保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于月新颜宏利
    77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疾病是造成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生育力低下女性患甲状腺疾病比例逐年增加,甲状腺功能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正逐渐引起重视.在行辅助生殖治疗前应对夫妇双方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查,尤其女方在进行卵巢刺激期间应注意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考虑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为了规范筛查和治疗,参照国内外指南和文献形成本专家共识,旨在为伴甲状腺疾病或功能异常的不孕不育夫妇提供治疗的辅助生殖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和妇科医生提供指导.

    生殖技术,辅助低生育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自身免疫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783页

    多胎妊娠减胎术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历时12年的队列研究

    李莉李妍仪杨蕊范蒙洁...
    784-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胎妊娠减胎术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影响活产的因素,为减胎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多绒毛膜性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特征,随访妊娠结局,分为活产组(n=1 555)和非活产组(n=205),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的因素.并进一步亚组分析,将多胎妊娠分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三胎妊娠、四胎及以上多胎妊娠三组.结果 纳入1 925例多胎妊娠减胎病例,完成妊娠结局随访1 760例.数据显示12年来减胎多胎类型中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增多,经腹减胎比例逐年增加,年减胎患者活产率波动于83%~94%.四胎及以上多胎妊娠减胎后活产率[75.8%(72/95)]分别低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减胎后[90.0%(796/884),P<0.001]、双绒毛膜三羊膜囊减胎后[89.9%(241/268),P<0.001]和三绒毛膜三羊膜囊减胎后[86.9%(446/513),P=0.005].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减胎术后活产率[91.4%(655/717)]分别高于经阴道氯化钾(KCl)胎心搏动区注射减胎后活产率[84.9%(304/358),P=0.001]及经阴道胚胎抽吸减胎后活产率[87.0%(596/685),P=0.009],经阴道KCl胎心搏动区注射减胎与经阴道抽吸减胎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减胎术后保留单胎的患者活产率[89.7%(1 062/1 184)]高于保留双胎患者[85.6%(493/576),P=0.012].在调整了年龄、助孕方式、多胎类型、保留胚胎数等混杂因素后,中孕期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减胎为活产率的保护因素(P=0.040,OR=1.604,95%CI:1.021~2.519).结论 随移植策略的改变,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妊娠减胎比例增加,中孕期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减胎术的比例增加,经腹部减胎可能是多胎妊娠减胎术更好的选择;早孕期经阴道抽吸减胎法与KCl胎心搏动区注射法减胎妊娠结局相似;四胎及以上多胎妊娠减胎后妊娠结局较差,临床上需严格控制胚胎移植数目,规范诱导排卵方案.

    多胎妊娠多胎妊娠减胎术经阴道多胎妊娠减胎术经腹部多胎妊娠减胎术妊娠结局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症患者的胚胎质量及IVF/ICSI-ET结局的研究

    汤小晗唐淑丽王明磊刘美龄...
    791-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对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及妊娠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ICSI-ET治疗的EMT患者(383例,EMT组)和单纯输卵管因素的不孕症患者(1 613例,对照组),采用 1∶1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占比、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授精方式、IVF/ICSI既往周期数进行匹配,最终纳入EMT组285例和对照组285例,分析EMT对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Gn启动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EMT组患者的获卵总数[(7.48±5.15)枚]、MⅡ卵子数[(6.38±4.61)枚]、可移植胚胎数[(4.16±3.16)枚]、优质胚胎数[2.00(0.00,3.00)枚]、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优质胚胎率[42.33%(602/1 422)]均低于对照组[(8.45±4.86)枚,P=0.021;(7.32±4.43)枚,P=0.013;(4.95±3.19)枚,P=0.003;2.00(1.00,4.00)枚,P=0.002;48.76%(747/1 532),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新鲜周期移植和新鲜周期全胚冷冻后进行第一次解冻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产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男婴/女婴比例、分娩周数、剖宫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周期移植的EMT患者活产率[29.71%(41/138)]低于对照组[48.90%(89/182),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EMT不是IVF/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移植胚胎数是IVF/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23,95%CI:0.868~0.982,P=0.011;OR=0.890,95%CI:0.832~0.952,P=0.001;OR=2.408,95%CI:1.331~4.356,P=0.004;OR=3.838,95%CI:1.869~7.879,P<0.001).结论 EMT可能导致进行IVF/ICSI-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获卵总数和MⅡ卵子数减少,胚胎质量下降,但是不影响其临床妊娠结局和分娩结局.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胚胎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受精,体外精子注射,细胞质内胚胎移植

    微环境中肾上腺髓质素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功能及炎症状态相关性研究

    严琴石文静陈佳瑶王燕妮...
    798-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卵泡液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卵巢功能和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3年3~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拮抗剂方案来促排卵助孕的不孕夫妻的资料进行队列研究.将PCOS患者作为PCOS组(n=20),选择同期单纯因输卵管和/或男方因素行IVF/ICSI助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0).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卵泡液中ADM、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IL-18、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的浓度,并以卵泡液ADM浓度为主要研究指标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的ADM mRNA表达、细胞周期与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患者卵泡液及GCs中ADM表达明显更低(均P<0.001),而其睾酮、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获卵数、卵巢敏感指数以及卵泡液IL-1β、IL-18、TGF-β更高,且均与ADM浓度呈负相关(r=-0.37,P=0.019;r=-0.32,P=0.047;r=-0.50,P<0.001;r=-0.38,P=0.017;r=-0.38,P=0.016;r=-0.44,P=0.005;r=-0.37,P=0.018;r=-0.54,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AFC、促性腺激素启动剂量、IL-1β和TGF-β是影响局部ADM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r=-0.37,P=0.008;r=-0.27,P=0.035;r=-0.28,P=0.028;r=-0.45,P<0.001).两组患者GCs的周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OS组GCs凋亡率(apoptosis rate,AR)高于对照组(PCOS组AR中位数=46.07%,对照组AR中位数=28.57%,n=10,P=0.036).结论 PCOS患者卵泡液中ADM表达的降低与卵巢内分泌紊乱、多个囊泡、高卵巢反应性及局部炎症状态有关.

    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髓质素卵泡液卵巢功能炎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月经特点及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谢朝玲邢彦彦李敬巍李金枝...
    808-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月经异常对于日后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预测意义,并比较合并MS患者与不合并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11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MS分为PCOS不合并MS组(n=74,记为NMS组)和PCOS合并MS组(n=37,记为MS组),收集所有病例的月经相关信息及粪便标本,分析两组月经特点以及其对PCOS合并MS的预测意义;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MS组月经初潮正常后异常者月经改变年龄[(23.47±4.73)岁]、月经改变发生于初潮后的时间[(9.85±5.11)年]、月经改变时长[(3.43±2.78)年]与MS组[(20.71±3.61)岁,P=0.020;(7.04±3.34)年,P=0.025;(7.63±3.47)年,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S组月经异常率、月经稀发及闭经的比例均高于NMS组,两组间月经模式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初潮8年以后两组月经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潮后8~13年OR值分别为2.76(95%CI:1.07~7.11)、3.68(95%CI:1.28~10.56)、3.27(95%CI:1.13~9.41)、3.07(95%CI:1.06~8.87)、4.02(95%CI:1.16~15.21)、11.57(95%CI:1.48~90.49);月经改变病程4年以上两组月经异常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月经改变病程4~9年OR值分别为8.89(95%CI:2.14~36.99)、11.88(95%CI:3.07~46.02)、16.56(95%CI:4.15~66.13)、11.25(95%CI:2.88~32.95)、7.80(95%CI:2.04~29.84)、10.00(95%CI:1.91~52.48).MS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较NMS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水平下,两组肠道菌群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组拟杆菌丰度较NMS组低,两组厚壁菌门丰度相近;属水平下,两组肠道菌群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组较NMS组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链球菌属及埃希氏菌属丰度增加.结论 PCOS患者初潮8年以后月经异常对日后合并MS具有预测作用,且其预测效果随年龄上升而增加,但随月经异常改变病程增加无明显变化.PCOS合并MS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不合并MS者确实存在明显不同.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月经肠道菌群

    亚微型及复发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

    袁二凤宋丽颖王宇杜红梅...
    816-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相关的关键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区域、候选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 基于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医学科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流产组织CNV分析的1 870例RSA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孕妇流产年龄和孕周对病例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分析染色体异常及CNV分布情况.通过基因富集分析鉴定RSA相关CNV内基因功能、信号通路.结果 1 870例样本检出染色体异常1 001例(53.53%),其中93例(9.29%)检出140种CNVs,亚微型CNVs(<10 Mb)34种,片段≥10 Mb CNVs 106种.在孕早期RSA(≤12周)样本中检测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亚微型致病性CNVs涉及1p36.33p36.23、2q37.3、4p16.3、22q11.21(χ2=6.99,P=0.008),此外,16p11.2、Xp11.23p11.22微缺失首次在流产病例中报道.显著复发的大型CNVs主要涉及18q22q23、4p16p15、9p24p22、8p23p22、Xp22.3区域,所包含流产候选基因主要集中在PI3K-Akt及JAK-STAT信号通路.结论 罕见亚微型CNVs和复发性大型CNVs与孕早期RSA相关,GO和KEGG数据库分析发现了潜在的流产候选基因及信号通路,为RSA的遗传学病因提供了新信息.

    复发性流产高通量测序分析拷贝数变异

    超声测量妊娠囊相对大小和血清孕酮水平预测早期妊娠结局的研究

    张弘琴周毓青张会萍薛盛林...
    822-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囊相对大小及联合孕酮水平预测早孕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接受早孕超声检查的患者,使用经阴道二维超声测量妊娠囊三径(纵径、横径、前后径)和胚芽长度,并记录3 d内孕酮水平,随访至妊娠满12周.分别根据妊娠囊径线(Hellman公式)和胚芽长度(Hadlock公式)计算孕周,按照孕周相对大小把患者分成妊娠囊偏小组(n=100)和妊娠囊正常组(n=500);比较两组妊娠囊相对大小和孕酮的差异,对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其预测早孕妊娠结局的效能.结果 ①妊娠囊正常组的妊娠囊相对大小(3.24±1.06)与妊娠囊偏小组(1.65±0.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超声测量妊娠囊相对大小预测早孕妊娠结局不良的阳性预测值为97.00%(97/100),阴性预测值为94.20%(471/500),灵敏度为76.98%(97/126),特异度为99.37%(471/474),总体准确率为94.67%(568/600).②妊娠囊正常组孕酮水平为(68.4±37.2)nmol/L,妊娠囊偏小组孕酮水平为(29.6±11.8)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妊娠囊相对大小、孕酮水平、妊娠囊相对大小联合孕酮水平预测早期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818、0.847,妊娠囊相对大小的预测临界值为2.40,孕酮的预测临界值为37.6 nmol/L.④超声参数妊娠囊相对大小单独预测早期妊娠结局不良的灵敏度为76.98%(97/126).孕酮水平单独预测早期妊娠结局不良的灵敏度为78.57%(99/126).以妊娠囊相对大小与孕酮水平联合预测早期妊娠结局不良,则灵敏度提升为84.92%(107/126).结论 超声测量和计算妊娠囊相对大小简单易行,超声参数妊娠囊相对大小对于早孕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妊娠囊相对大小联合血清孕酮水平的预测效能更佳.

    早孕期妊娠囊相对大小孕酮妊娠结局预测价值

    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型号-宫腔深度匹配度与医学原因终止风险的关联研究

    杨月华孙志明周健张敏...
    826-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现行指南或产品说明书推荐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型号选择标准是否降低IUD医学原因终止风险.方法 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开展的避孕药具首诊排查登记项目选取江苏地区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月经后放置IUD的女性建立观察队列,按照产品说明书建议的型号选择标准对型号-宫腔深度匹配情况进行分组,分为匹配组、IUD偏小组和IUD偏大组,收集活性γ型IUD放置后的随访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的型号-宫腔深度匹配度与IUD医学原因终止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4 631例研究对象,其中匹配组2 331例,IUD偏大组182例,IUD偏小组2 118例.中位随访29个月(1~65个月),研究期间IUD医学原因终止528例(11.33%),IUD非医学原因终止108例(2.32%),失访333例(7.19%),其中,月经异常终止率发生最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匹配组相比,IUD偏大组和IUD偏小组对象总医学原因、意外妊娠、IUD脱落、IUD下移、疼痛等相关终止的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活性γ型IUD型号与宫腔深度不匹配不增加医学原因终止风险,在临床实践中可适当放宽活性γ型IUD的型号选择范围.

    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型号宫腔深度医学原因终止

    生殖联盟转诊机制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张彩华贺婧窦姗姗管一春...
    83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生殖联盟转诊机制和转诊专职接待护士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23年3月至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转诊+联合促排卵(记为转诊+联合促排卵组)、转诊非联合促排卵(记为转诊非联合促排卵组)和自行来诊(记为对照组)行辅助生殖助孕的患者情况.比较3组间来诊次数、促排卵方案及助孕结局等指标.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425例患者,其中转诊+联合促排卵组99例,转诊非联合促排卵组98例,对照组228例.3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患者来本院就诊的次数上,转诊+联合促排卵组来院次数为1.79±1.20,转诊非联合促排卵组来院次数为5.48±2.24,对照组来院次数为5.77±1.7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转诊+联合促排卵组与转诊非联合促排卵组、对照组的来院次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01).3组患者促排卵方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使用总量和使用时间、促性腺激素使用总量和使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获卵数、双原核数、可利用胚胎数、MⅡ卵数、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囊胚培养数、囊胚形成数、可利用囊胚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联盟促排卵转诊模式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以避免患者两地辗转的辛苦.

    辅助生殖联盟转诊转诊专职护士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