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瑞

双月刊

1673-0399

xbyk@suda.edu.cn

0512-65225512

215006

苏州市十梓街1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血栓与止血研究专家、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任主编。张学光副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血液流变学专家王天佑教授任编辑主任,执行主编。学报曾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在国内学术地位已得到肯定。1992年开始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之一。并被《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以及《中国医学文摘》各学科分册二十多种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缺血性结肠炎37例临床分析

    陆华美葛亚强高峰许丽娟...
    422-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CT征象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腹部增强CT等资料.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以急性腹痛和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大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早期结肠镜检查和全腹部增强CT对明确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结肠镜CT征象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陈玲戴鸿志沈莉陈金根...
    424-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部位、形状、大小、密度、边界和有无转移,增强后肿瘤的强化特点等.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23例,十二指肠5例,空回肠14例,结肠2例,肠系膜2例.腔外型24例,跨壁型9例,腔内型13例.良性表现为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恶性表现为边缘分叶,瘤体容易发生坏死、液化,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瘤内可见斑点状、条状粗乱的供血血管,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间质瘤胃肠道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局麻药剂量

    胡小玲谢红
    426-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局麻药剂量.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在超声引导下0.4%罗哌卡因三靶点注射法完成阻滞,根据剂量不同随机分为3组:18 ml组、15 ml组、12 ml组,每组20例.记录臂丛各支神经支配域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感觉、运动阻滞效果、切皮时的麻醉效果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痛觉消失时间、感觉阻滞效果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中神经运动阻滞效果18 ml组、15 ml组优于12 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运动神经阻滞效果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维持时间18 ml组、15ml组长于12 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切皮时麻醉效果18ml、15ml组优于12 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止血带反应在各组间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采用0.4%罗哌卡因18 ml与15 ml行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均能达到相似且满意的临床效果,在考虑安全性及选择较小剂量情况下,15 ml是较好的选择.

    超声检查臂丛神经传导阻滞罗哌卡因

    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陈一南徐耀增耿德春徐明...
    429-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经皮加压钢板(PCCp)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A1和A2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手术时间29~90 min,平均38 min,出血量20~ 100 ml,平均72 ml,术后1周内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3分,部分负重时间3~15d,平均5.6d,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8个月.36例患者手术中均不放置引流,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2~4.3个月,平均2.8个月.27例(75%)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 PCCP治疗A1和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髋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固定器

    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疗效分析

    王志勇田恒进靖树林盛辉...
    43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应用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36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34指,随访时间3个月~2年,所有指腹外形饱满美观,感觉良好,侧方供瓣区有轻度凹陷畸形,皮瓣颜色正常.手指活动恢复情况:优,29指;良,5指,优良率100%.结论 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简单安全,效果令人满意,是一种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指端缺损筋膜皮瓣修复

    儿童瓣膜成形术30例临床分析

    廖健毅徐永根冉旭东曹鼎方...
    434-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瓣膜病变行瓣膜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儿童瓣膜成形术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瓣膜的具体病理改变,行二尖瓣成形术包括瓣叶裂缺行修补术12例;瓣环扩大行改良DeVega环缩5例,交界环缩2例;腱索、乳头肌劈开延长1例;外伤性二尖瓣前乳头肌断裂转移至心室壁1例.三尖瓣病变主要包括瓣叶裂缺行瓣叶修补13例,交界环缩3例.主动脉瓣膜穿孔行瓣叶修补1例;共同房室瓣单片法修补4例.合并心脏畸形予以同期矫治.结果 术后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病例,早期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呼吸道感染12例、血红蛋白尿6例、胸腔及心包积液5例、30例病例均门诊复查随访,时间2~48个月,平均16.6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4例,中重度1例,后在外院再次手术;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3例,中度1例;主动脉瓣关闭良好.结论 儿童心脏瓣膜病采取瓣膜成形术能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术中依据不同瓣膜病变,采用适合的手术方法以及确实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儿童瓣膜成形术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心脏瓣膜疾病瓣膜成形术儿童

    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杨戎威
    436-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23例晚期早产儿RDS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20例治愈、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无死亡病例,治愈率86.9%.结论 晚期早产儿尤其是选择性剖宫产者,应警惕RDS的发生,应加强监护和呼吸管理,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

    87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魏萍鲍莉
    438-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宜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宜兴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标本共87例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87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61株,占70.1%,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占56.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2%,CNS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1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26株,占29.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株,占13.8%,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0株,占11.5%,二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高,对其抗菌活性较好的是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 宜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CNS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上述病原菌具多重耐药性,应加强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

    五指山地区甲状腺功能亢进影响因素及生化特征的分析

    邱堃饶惠民孙羽吴元清...
    441-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五指山地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影响因素及生化特征,为预防和治疗甲亢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甲亢患者40例为甲亢组,同期体检健康者80人为对照组,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甲亢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两组各项生化检测指标.结果 家族史、食用碘盐、吸烟、喜食海产品、生活事件、感染为甲亢患病的危险因素.甲亢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高于对照组,促甲状腺素(TSH)浓度低于对照组(均P<0.01);甲亢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 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血糖(Glu)高于对照组(P<0.01);甲亢组丙氨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总胆红素(TBil)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族史、食用碘盐、吸烟、喜食海产品、生活事件、感染为甲亢患病的危险因素,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临床上可参考多项生化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评价.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影响因素生化特征

    宁波市北仑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胡瑞敏徐国丰
    444页

    学龄前儿童宁波市蛲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