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瑞

双月刊

1673-0399

xbyk@suda.edu.cn

0512-65225512

215006

苏州市十梓街1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血栓与止血研究专家、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任主编。张学光副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血液流变学专家王天佑教授任编辑主任,执行主编。学报曾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在国内学术地位已得到肯定。1992年开始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之一。并被《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以及《中国医学文摘》各学科分册二十多种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中两肾深度差对分肾功能的影响

    彰金杨仪唐军刘增礼...
    54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CT直接测量肾脏深度评价Tonnesen公式法估算两肾深度差的准确性和深度差对Gates法计算分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患者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层扫描(SPECT/CT)行腹部CT平扫,根据CT横断层图像测量两侧肾脏深度.CT平扫后行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默认以Tonnesen公式法估算肾脏深度并得到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分肾GFR.将CT所测肾脏深度值输入处理软件,获得不同肾脏深度测量值下的GFR和分肾GFR.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肾脏深度及两肾深度差间的差异,对深度差和由此产生的分肾功能变化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两肾深度差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表面积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深度差的因素.结果 与CT测量法相比,Tonnesen公式法低估了两肾深度(右肾:t=-10.83,P<0.01;左肾:t=11.56,P<0.01);Tonnesen公式法估算的深度差为(0.038±0.007)cm,CT测量法得到的深度差为(0.63±0.44)cm,Tonnesen公式法明显低估了两肾深度差(t=-8.81,P<0.01).有20%的患者两肾深度差大于1 cm,且深度差与由此产生的分肾功能变化(|R(cT)-R(Tonn)|)成正相关系(r=0.564,P<0.01).随着深度差的增加,Tonnesen公式法难以准确反映分肾功能的变化.深度差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BMI、体表面积均不相关(复相关系数R=0.283,均P>0.01).结论 Tonnesen公式法不能准确计算肾脏深度差,从而难以获得可靠的分肾功能,未发现与深度差相关的因素.临床上应用SPECT/CT的CT功能直接测量肾脏深度代替Tonnesen公式,可以获得准确的两肾深度及深度差,从而提高Gates法测量分肾GFR的准确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肾脏深度差Tonnesen公式放射性核素显像肾小球滤过率99Tcm-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刘海英彭浩
    546-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和评价24h和3个月时的预后,运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病时的临床特征与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未早期好转者相比,早期好转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较小[(62±13)岁vs(65±11)岁]、病情较轻(NIHSS,8 ±4vs15±6)、较少合并心房纤颤(18%vs32%)和溶栓后出血(9%vs33%),而且溶栓后3个月时较易得到良好预后(85%vs24%).早期恶化组的短暂性缺血性发作(18% vs 3%)、心房纤颤(45% vs 24%)、溶栓后出血(50% vs 19%)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早期恶化组,3个月时得到良好预后的比例明显低于非早期恶化组(14% vs 55%).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 OR,95%CI:0.413,0.254~0.762)、NIHSS评分>15分(OR,95%CI:0.156,0.081~0.469)、合并出血(OR,95%CI:0.246,0.117~0.846)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难得到早期好转.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OR,95%CI:8.432,1.377~48.064)和出血(OR,95%CI:4.384,1.174~11.592)的患者发生早期恶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 年龄>70岁、NIHSS> 15分和合并短暂性缺血性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宜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溶栓后要密切观察,防止和控制溶栓后出血.

    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

    脑梗死伴失语症的SPECT/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和MRI的对比分析

    许袁琦杨仪郝丽君唐军...
    550-55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在脑梗死失语症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6例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按有无失语分为两组,行SPECT/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进行局部脑血流定量分析.结果 SPECT/CT可准确检出脑梗死病灶,对病灶范围的显示比MRI更广泛;脑梗死伴失语症与MRI定位有关,但SPECT定位更准确;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的降低程度与失语症关系密切(P<0.01).结论 SPECT/CT可探查到脑血流及功能损伤和形态学改变,对失语症的临床诊断有参考意义.

    脑梗死失语症脑血流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谢海洋曹建
    552-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发生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新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进行常规磁共振显像(MRI)和磁敏感技术显像(SWI)扫描,根据有无CMB分为SWI(+)组和SWI(-)组,记录患者年龄及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高血脂、脑白质疏松症发生情况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CMB的发生部位进行统计.结果 48例中,SWI(+)组30例,SWI(-)组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及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B的发生部位以基底节、丘脑为主.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CMB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年龄、脑白质疏松症有关.脑梗死合并CMB多发生于基底节、丘脑.

    磁敏感技术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危险因素

    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胸痛的诊断价值

    王宏许建铭李晓兵丰川...
    554-556,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进行纵隔窗及肺窗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并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7例,气胸4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疾病,是迅速诊断急性胸痛病因的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CT血管成像急性胸痛冠状动脉主动脉

    老年房颤患者复律后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陈翀昊陈锡康
    557-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7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8),实验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100mg/d)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的窦性心律维持过程中的效果明显优于普罗帕酮,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胺碘酮心房颤动老年患者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徐峰焦阳陈建昌徐卫亭...
    559-560,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849例AMI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在性别、年龄、入院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组间的差异.分析未调整和经多因素调整的入院血尿酸水平对AMI患者出院心功能≥3级和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度.结果 在性别、年龄、入院心功能分级组AMI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经多因素调整后显示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升高会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风险(出院时心功能≥3级和住院期间死亡的OR值分别为1.004,1.006).结论 入院时血尿酸升高可能是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心力衰竭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尿酸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观察

    金东华石永兵何涛沈华英...
    561-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组合型人工肾(HD+HP)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及血液透析(HD)组3组.检测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第4、8周后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8周后观察对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并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D+HP组首次透析前后患者的β2-MG、iPTH均明显下降(均P<0.05),透析4、8周后与首次透析前相比,患者的β2-MG、iPTH均显著下降(均P<0.01);HDF组首次透析前后的β2-MG、iP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4、8周后β2-MG、iPTH明显下降(P<0.05);HD组首次透柝前后及透析4、8周后的β2-MG、iP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后,皮肤瘙痒症临床有效率HD+ HP组最高,达89.47%,HDF组57.89%,HD组15.79%.结论 HD+ HP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的中分子毒素,明显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其效果优于HDF,HDF治疗无效者改用HD+HP治疗可能有效,而HD不能清除尿毒症的中分子毒素.

    尿毒症中分子毒素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

    金属钛夹在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

    赵毅陆志平田元军肖龙...
    564-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金属钛夹在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将80例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钛夹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观察治疗有效率、再出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与药物治疗组相比,钛夹治疗组有效率明显升高而再出血率明显下降(均P <0.05),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金属钛夹在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方面安全有效.

    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金属钛夹

    5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程骁赪张晓黎叶娴石晓菁...
    566-56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3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内NHL组与结外NHL(PE-NHL)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分组、病理分型、5年总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E-NHL患者IPI评分低危组比例显著高于结内NHL(P<0.01),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结内NHL(P<0.05).手术后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治疗有效率、5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HL的IPI分组能提示疗效、帮助判定预后.手术对NHL的疗效、预后无明显影响.

    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