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蔡志明

双月刊

1007-0893

szzxyjhzz@yahoo.com.cn

0755-83228956

518035

深圳市笋岗西路市二医院中研所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Shenzhe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政策,坚持“双百”方针,立足深圳,倚托港澳,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重点报道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阳化痰散积法对肝癌血管生成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郭文海谢和平邹增城李永伟...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阴阳攻积丸为温阳化痰散积法治疗癥瘕积聚的明朝古方,本研究探讨其化裁后对肝癌细胞株体外肿瘤血管生成和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制备新制攻积丸大鼠含药血清,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 检测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株HepG2SG的抑制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Twist1 和CD44 的蛋白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HepG2SG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含药血清干预后HepG2SG条件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检测HUVEC和HepG2SG细胞的体外成管。结果:新制攻积丸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SG 细胞增殖,含药血清组与对照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各浓度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新制攻积丸含药血清组VE-cadherin,Vimentin、TGFβ2、Twist1 和CD44 蛋白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药血清组HepG2SG的迁移侵袭能力、HUVEC管状结构生成和HepG2SG的血管生成拟态均较对照组和空白血清组显著减少(P<0。001)。结论:以温阳化痰散积为主的新制攻积丸含药血清可抑制HepG2SG细胞,降低肿瘤迁移侵袭能力,显著下调肿瘤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原发性肝癌阴阳攻积丸丝甘蛋白聚糖肿瘤血管生成

    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维生素D水平分析

    杨信尊殷颂平吕卉李瑜...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即深圳市新型冠状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维生素D的营养情况。方法:测定2021年12月13日至2022年2月25日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入住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人群25(OH)D营养水平,并与广东地区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25(OH)D水平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年龄段患者的25(OH)D水平最低,40~49岁年龄段患者的25(OH)D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54。13±14。80)nmol·L-1,较广东地区体检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维生素D充足率(8。7%)低于体检人群(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低于广东地区体检人群水平,缺乏和不足人数众多,尤其<30 岁年龄段者缺乏较严重,维生素D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存在相关性,考虑维生素D与健康有多种相关性,适当提高维生素D水平可能对健康有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维生素D体检人群

    急救状态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质量保证的探讨

    熊建平刘亚诚徐晶王丽...
    9-12,后插1-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质量保证的角度探讨如何合法、合规使用冰冻血小板,最大限度保障受血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方法:统计2019-2021 年江西各地区医院血小板制品的应用数据以及南昌地区2018-2021 年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质量监控数据,并对南昌地区冰冻血小板的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目前江西各地区医院在用的血小板血液制品共计8 种,包括单采血小板、滤白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汇集滤白浓缩血小板、冰冻单采血小板、冰冻单采去白血小板、冰冻浓缩血小板、冰冻浓缩混合(滤白)血小板,其中冰冻血小板包括冰冻单采血小板、冰冻单采去白血小板、冰冻浓缩血小板和冰冻浓缩混合(滤白)血小板。分析结果显示冰冻后的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末血小板计数会下降约 27。3%,冰冻后的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末血小板计数会下降约 42。7%。结论:血站和医院应合法、合规使用血小板血液制品,尽量避免冰冻血小板的使用。应急情况下,必须明确应用冰冻血小板的质量保证机制,包括冰冻血小板的制备标准、质量要求、临床适应证和使用前知情同意原则等。全省应建立区域间的血小板应急保障机制,统一应急协调。

    血小板质量冰冻血小板急救状态

    基于营养风险筛查应用不同方式营养干预对胃肠肿瘤患者的效果研究

    屈甜甜刘源周玉凯王聪...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2002)筛查结果探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不同方式营养干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2022 年 6 月至2023 年 5 月收治的228 例胃肠道肿瘤晚期(不可手术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营养科培训的护士每日应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确定存在营养风险。按照临床医生治疗情况及患者意愿决定营养支持方式,将有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分成对照组(单瓶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A("全合一"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B(肠内营养治疗),评估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患者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营养相关的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患者的焦虑自我评价量表(SAS)、抑郁自我评价量表(SDS)、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量表(HR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患者便秘和腹胀的情况高于对照组,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与观察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在改善患者营养指标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采用肠内营养和"全合一"肠外营养治疗方式的患者。但无论何种营养支持方式均不能极大地改变患者疾病的发展整体形势。

    胃肠道肿瘤营养风险筛查2002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

    荀细辉李玉兰王舒婷莫少珍...
    16-21,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评价耳穴贴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护理疗效,以便为中医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集有关耳穴贴压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2 年 7 月。参考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16 项研究,1391 例患者。结果显示,耳穴贴压可以提高CSR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59,95%CI(2。41,5。33),Z=6。32,P<0。00001)];降低CSR患者的疼痛[MD=-1。39,95%CI(-1。81,-0。98),Z=6。57,P<0。00001];提高CSR患者的颈椎功能[MD=5。12,95%CI(4。25,5。98),Z=11。58,P<0。00001];减轻CSR患者颈浅部肌肉疼痛[MD=-1。24,95%CI(-1。30,-1。18),Z=42。68,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耳穴贴压对CSR治疗有效,可降低颈椎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减轻颈浅部肌肉疼痛感,但由于本研究文献质量普遍不高,未来仍需要高质量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耳穴贴压神经根型颈椎病Meta分析

    MRI-3D模型在湿热下注型经括约肌肛瘘个性化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杨来华洪亮祖大报符昕...
    21-25,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3D模型在湿热下注型经括约肌肛瘘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瘘管形态、走形及和括约肌间的关系,为肛瘘的诊疗提供个性化辅助手段。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经丹阳市中医院临床及手术证实的74例湿热下注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均进行MRI扫描,其中37例行3D建模作为观察组,37例未行3D建模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肛瘘内口及瘘管数量、是否伴发脓肿,并统计分析肛瘘内口、瘘管及脓肿诊断灵敏度。根据两组检查结果设计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瘘管愈合情况、手术时间、临床和放射学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肛瘘内口、瘘管以及伴发脓肿数量手术及MRI检查结果、肛瘘内口、瘘管及脓肿诊断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未愈合率、放射学未愈合率、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12 例未愈合的患者中 8 例伴发脓肿,其中 5 例临床未愈合的患者均伴发脓肿,7 例放射学未愈合的患者中 3 例伴发脓肿(3 例中对照组 1 例,观察组 2 例)。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临床和放射学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3D建模时间平均为(33。59±6。73)min。结论:MRI-3D模型对湿热下注型经括约肌肛瘘的内口、瘘管及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MRI-3D模型的个性化辅助诊疗有助于缩短肛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

    肛瘘经括约肌型湿热下注型核磁共振成像3D建模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发病的孕前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贾海霞贾楠楠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发病的孕前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行超声检查并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 73 例胎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超声检查的健康胎儿 73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及胎儿的一般资料及孕前环境暴露情况,并以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性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孕妇孕前重金属暴露、有毒化学品接触、强辐射环境工作、工作环境嘈杂及被动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年龄、受教育程度、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重金属暴露、有毒化学品接触及强辐射环境工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孕妇孕前重金属暴露、有毒化学品接触、强辐射环境等环境因素暴露均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指导备孕的妇女避免在上述环境中暴露以降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先天性心脏病孕前环境胎儿

    基于JAK2/STAT3通路探究中药地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丁西西朴军颜
    29-3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地黄通过Janus激酶 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通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 40 只,并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黄组与阳性对照组4组。采用改良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进行相关给药处理。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Zea-Longa评分及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大鼠脑损伤情况;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区凋亡相关蛋白BAX、抑凋亡相关蛋白Bcl-2、JAK2/STAT3 通路蛋白p-JAK2 与p-STAT3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地黄组大鼠的穿台次数增加且逃避潜伏期缩短,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梗死灶面积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水平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神经细胞中Bcl-2 表达水平明显上升,BAX、p-JAK2 与p-STAT3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药地黄可改善缺血性卒中大鼠的认知障碍,减轻神经元凋亡情况,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信号通路JAK2/STAT3有关。

    缺血性卒中地黄JAK2/STAT3信号通路凋亡

    耳穴压豆联合滋水清肝饮治疗肾虚肝郁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王园满张腾云姜华清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压豆联合滋水清肝饮治疗肾虚肝郁型高血压(H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肾虚肝郁型HBP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西药联合滋水清肝饮治疗)及观察组(45例,常规西药、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维持用药1月,比较不同组别患者降压效果、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为100。00%(45/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6。67%(39/4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头晕、心悸、失眠、眩晕)评分较对照组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肾虚肝郁型HBP临床治疗中选择耳穴压豆联合滋水清肝饮治疗方案,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进而保证降压效果,用药安全性高。

    高血压肾虚肝郁型耳穴压豆滋水清肝饮

    扶阳通络法联合前列地尔、血塞通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任青松任亚飞郭兴蕊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扶阳通络法联合前列地尔、血塞通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及对踝肱指数(ABI)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 2020 年 8 月到 2023 年 8 月收治的 90 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取前列地尔+血塞通治疗,观察组采取扶阳通络法+前列地尔+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BI、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水平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跛行、疼痛、麻木、凉感相关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BI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通络法联合前列地尔、血塞通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ABI与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机体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硬化闭塞症扶阳通络法前列地尔血塞通踝肱指数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