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客绍英

双月刊

1009-9115

ts_xuebao@263.net.cn

0315-3863109

063000

唐山市建设北路156号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裴学海著述编年

    郭万青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裴学海为一代语言学大家,不唯《古书虚字集释》嘉惠学界,其古籍籀读、音韵研究、古汉语教材也多有胜义.唯学界知之者少.今藉董理裴氏著述之机,将其生平发表学术文章、杂文、诗词、学术著作按照年代分别系入,以见其学术前后变化之迹,并为裴氏研究提供线索.

    裴学海著述编年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关仁山《白洋淀上》解读

    郭雅娴翟崇光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满族作家关仁山,受满族文化和道家思想的滋养,始终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有感于生态环境危机,创作出不少饱含生态文化维度的文学作品.在《白洋淀上》这部新作中,关仁山将 自然与女性联系起来,对二者的物化、崛起、亲近性做出了生动描述,形成了文本中独特的生态女性主义审美意蕴.作品中的女性视角及对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指认,成为生态书写的新向度,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关仁山《白洋淀上》生态女性主义

    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的形成、内涵与价值

    张青卫姚恩杰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可以从李大钊非凡的人生中获得精神滋养.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的形成是家庭因素、时代背景和个人选择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青年李大钊有着挽救民族、振奋国群的远大志气,不畏强权、铁肩道义的铮铮骨气,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底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力弘扬李大钊的志气、骨气、底气,有助于培育有理想、不负韶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信仰、自信 自立的时代新人.

    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

    论李大钊的儒学观

    姚文兴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运动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但并未完全摧毁李大钊对儒学价值观的肯定.他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了 自己对待儒学的独特观点,并形成了他独有的儒学观.他既肯定和尊重儒学的"真理",也对其中的"糟粕"进行了反思和批评.基于这些思考,他提出了儒学与西方学说相结合的主张.李大钊的儒学观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具体案例研究.

    李大钊儒学儒学观孔子中国传统文化

    《五经文字》中的文献用字分析

    张金霞王海洋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经文字》注释重文与正字间的字际关系,计有异字同用和借字同用两大类.其中异字同用又可以分为构件省简、同字异构、同字异写、构件异位四种;借字同用又可以分为通假字、古今字两种.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当时经典文献用字的面貌及规律,从而为典籍阅读和汉字演变研究提供帮助.

    《五经文字》文献用字字际关系

    《说文》段注与《尚书》训诂

    严雨家
    30-3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乾嘉时期,训诂研究的鼎盛,为经学家们疏通典籍提供了保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尚书》的训诂正诠释了小学与经学之间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并体现了乾嘉学派"复古""求真"的学术追求,藉此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段氏《尚书》学训诂的独特内涵.

    《说文解字注》《尚书》训诂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卷》清代戏曲碑刻释文校补

    游秋璐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卷》中的部分释文存在一定的文字误、缺、衍、脱及句读失误等问题,今校正误释8条,校补缺文8条,校正衍文4条,校补脱文3条,举正句读3条,以便为相关碑刻的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文本.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卷》清代戏曲碑刻释文校补

    二谢:宋人追慕的文章太守典范

    王朋飞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人创造性地将"风流"与"谢守"融合,凝练成"风流谢守"这样一个雅致的称呼."风流谢守"的核心内涵在于"能诗",是二谢与"文章太守"观念结合的产物,也是宋人将"文章太守"观念推广至前代的结果.宋代郡守尤其是温、宣两地郡守是"风流谢守"的主要追慕者,他们通过行为上的效法、心态上的景慕表达对二谢的认同.研究郡守角度考察二谢在宋代的接受情况,有助于认识郡守这一特定群体的文学传承和文化心理.

    二谢风流谢守文章太守宋代郡守

    毛泽东诗词的中国精神与时代价值

    王永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鲜明品格、顽强信念、豪迈壮志和执着追求,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精神的精髓.毛泽东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独特载体,其中蕴含着爱国主义、民族自信、艰苦奋斗、为公为民的中国精神.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过时,它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诗词中国精神时代价值

    历史观与汉语史研究方法的有机统一——《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评介

    于峻嵘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经研究的共同志趣,撰就了《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此书整合了历史观念与汉语史研究方法,多角度剖析了疑问句,描写了外来成分、文言、白话以及不规范成分,得出了可信的结论.

    南北朝译经疑问句历史观汉语史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