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
探索

苏伟

双月刊

1007-5194

023-68593010

400041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探索/Journal Prob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探索》杂志是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双月刊)。《探索》杂志主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探索》杂志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继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国共产党类”、“政治理论类”、“经济理论类”中文核心期刊后,2004年又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政治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探索》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认为“双效”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探索》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荣获“百种重点期刊奖”。《探索》还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十佳)期刊”。《探索》现任主编为苏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带头人),副主编为王骏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社区治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基于20个城市1089个社区的调查数据

    吴子靖张平
    11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效果是衡量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清晰识别其核心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精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果至关重要.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城市社区治理效果双因素理论模型,深入揭示城市社区治理效果影响因素的双重维度构成,即以党政引领社区治理为代表的主体因素和以社区治理资源投入为代表的条件因素.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双因素之间的互动机制,可以发现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网络结构显现多层次互动特点,其中对城市社区治理效果起到根本性作用的是基层党政对城市社区治理资源的投入力度.因此,应进一步夯实基层党政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加大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等治理资源的投入力度,有效统筹整合基层党政之外其他多方主体的治理功能,不断丰富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城市社区治理路径选择.

    城市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效果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混合研究

    乡村治理中村民的参与有效与有效参与——基于民主立方理论的比较分析

    杨莉
    13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有效需要村民的有效参与.实践观察发现,促进村民参与的制度措施未必能促进村民有效参与,即使制度保证村民能够参与有效但也不一定能实现有效参与,同时相同制度安排下有的乡村村民参与有效,而有的乡村村民参与无效.运用民主立方理论,结合实证调查研究,发现相同制度条件下村民参与实践呈现的形式和效果上的差异在于:满足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参与影响三方面的描述性标准只能保证村民的参与有效,而要实现村民的有效参与,还必须满足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三个评价性标准.这就解释了参与有效却无法达致有效参与的重要原因在于评价参与有效性标准的情境性:某一或所有维度上更优的参与并不必然有利于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当适合治理情境且能促进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时,即使在某一维度或所有维度上并不是更优的参与依然是有效参与.这说明主体性因素比制度性因素更重要.因而在乡村治理中基层干部容纳村民参与的意愿是影响村民参与有效性的最关键因素,同时也需要从考核制度和选任制度上激励基层干部实施参与式治理.

    乡村治理村民参与参与有效有效参与治理情境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逻辑、约束与路径

    韩柯子
    14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内在依托、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适应人口发展转向的现实选择.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需要客观审视当前我国县城发展存在的产业薄弱、财政自给率低、人口流失多、人地关系失衡等现实约束.对不同发展条件、不同发展定位和不同功能承载的县城,应当综合研判、分类施策.一方面,通过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县级财权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积极化解债务风险、优化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等举措推进县城"事财人地"关系优化,构筑我国县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县域治理中党建引领的协同化、民生服务的人本化、基层治理的自主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全周期管理的系统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化治理体系,助推县城高效能治理.

    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国际传播背景下文化帝国主义的叙事话语批判及中国应对

    马忠达雅楠
    15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话语权是国家实力与国家形象的表达.在人类文明传播的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必须不断反思和批判文化帝国主义,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努力构建多元共生、多态共融的世界文明交流格局.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文化帝国主义不仅没有消亡,相反有不断强化的态势,呈现出"特定对象+技术+叙事"的新特点新趋势.从叙事话语角度揭露文化帝国主义的叙事逻辑,分析其叙事结构、叙事议题、叙事视角和叙事手法,目的是发现霸权话语的操控秘密、基本规律,透视隐匿其中的强者叙事、资本叙事、抽象叙事等深层本质,从而寻找破解之道.为此,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我们要站在"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高度,在叙事框架、叙事立场、叙事精品、叙事方法等方面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积极构建具有影响力、吸引力、批判力的中国叙事体系,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作出积极贡献.

    文化帝国主义批判性反思叙事话语应对策略

    网络圈群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境遇与促进策略

    阎国华韩硕
    17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网络生活日益呈现圈群化转向.网络圈群在缔造网络生活新业态的同时,也日益产生现象级影响,包括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解构与重构.借助对传播逻辑和认同逻辑的深刻塑造,网络圈群显著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认同的现实境遇,并引发了网络圈群下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削弱、主流意识形态难以进入圈群、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借圈传播、圈内典型意见主导思想认同等显在困境.遵循网络圈群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脉络,分析其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形成的主要挑战,可以发现网络圈群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应着重以优化内容设计、创新方式方法、紧盯受众需求和注重协同作用为抓手,从而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圈群引领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圈群穿透力、深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圈群性生态和统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圈内外因素等方面实现系统优化.

    网络圈群主流意识形态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逻辑认同逻辑

    征稿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