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
探索

苏伟

双月刊

1007-5194

023-68593010

400041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探索/Journal Prob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探索》杂志是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双月刊)。《探索》杂志主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探索》杂志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继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国共产党类”、“政治理论类”、“经济理论类”中文核心期刊后,2004年又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政治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探索》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认为“双效”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探索》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荣获“百种重点期刊奖”。《探索》还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十佳)期刊”。《探索》现任主编为苏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带头人),副主编为王骏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刘勇章钊铭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应对人类共同挑战而提出的伟大理念,是其初心使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彰显.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赓续了中华文明的大同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情怀,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作为负责任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的时代责任,努力为人类发展谋未来.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抗疫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担当,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新贡献.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更多国家的政党积极担负这一时代使命与时代责任.

    中国共产党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使命责任担当世界政党

    新时代中国治理腐败的显著成效、制度优势与世界意义——基于海外观察家的视角

    何旗
    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治理腐败这一"现象级"的政治实践激发了海外观察家的热议与研究.他们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等多维视角高度评价中国治理腐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将其成功归因为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具有的独特性与优越性.从深层密码看,中国治理腐败的制度优势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规与国法协同;善于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正是这些"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成功转化为治理腐败的效能,使得中国反腐败能够在短时期内取得压倒性胜利.透过海外对中国反腐经验和反腐方案的称赞、借鉴和期待,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治理腐败这一"伟大创举"展现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了对全球治理腐败的独特贡献,同时也为中国更好地治理腐败提供了重要启示.

    海外观察家治理腐败中国共产党制度优势世界意义

    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传承机制

    韩强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集中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何以能够跨越百年时空、历久弥新、不断发扬光大,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建党精神传承的良好机制,这一机制集中体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铸就了建党精神百年传承的政治品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形成了建党精神百年传承的价值遵循;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锻造了建党精神百年传承的坚强意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凝聚起建党精神百年传承的强大力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构建了建党精神百年传承的思想灵魂;伟大的民族品格塑造了建党精神百年传承的文化根脉.这些宝贵经验,从精神层面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时代之问,对中国共产党继续走向成功也具有指导意义①.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传承机制

    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和时代薪传

    李思学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特质的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历史价值上讲,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实践的精神武器;从时代价值上讲,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指南,是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精神动力,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因此,必须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磨砺顽强意志,进行伟大斗争;要忠诚于党,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价值

    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逻辑意蕴、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

    方盛举马元喜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边疆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边疆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发展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认同问题、安全问题等压力而产生的诸多治理赤字,使边疆难以实现与内地同频同步发展.基于边疆特殊性及其社会特点,助推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加强党建引领、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等条件的构筑.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独特的结构与过程特征,需要坚持科学、民主与法治的价值目标,作出"外向型""区域型""发展型"的价值选择.在实践中,边疆治理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由"人格化"转向"法治化",在结构层面由"一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参与",在方式层面由"文书"转向"信息"等向度的革新,进而推进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使之契合科学化、协同化与法治化的要求.

    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科学化协同化法治化

    治理机制创新: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

    杨华
    6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县域治理领域,鉴于治理体制已臻于完善和稳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命题实质上是如何实现县域治理体制与基层社会有效衔接的问题,也就是要推动体制资源与治理事务、制度供给、群众需求的精准匹配.由于统一、分割、稳定、资源有限的体制与多样化、整体性、变动不居、需求激增的基层社会有内在张力,而治理机制创新则可以弥缝该张力,使二者更好实现对接.县域治理的机制创新将体制优势要素融入治理机制之中,充分整合和合理配置体制既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权力、政策等资源,通过创新资源结合的方式实现治理机制与治理事务的有效对接,推动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县域治理要有机制创新的空间,同时也要防止治理机制的过度体制化.

    县域治理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党政体制条块关系

    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政府治理创新策略

    陈放
    7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从国际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加大了全球的金融安全风险.从国内来看,金融安全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高杠杆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和外部风险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安全呈现出新问题与新特点,对政府加强金融治理提出了新挑战.为此,在统筹"两个大局"中需要深刻认识政府保障金融安全面临的现实困境与价值选择,尽快实现政府在金融安全的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政策和治理方式等的创新,以健全完善金融安全政府治理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政府治理创新策略两个大局总体国家安全观

    迈向党委统领的乡村善治:中国乡村治理范式的新飞跃

    李辉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党建引领的村民自治迈向党委统领的乡村善治,是中国乡村治理范式的一次新飞跃.党委统领乡村善治的本质是以治理结构重塑实现治理价值回归;核心特征是以党委统领为主线,以多元治理结构为特征,以有效治理为目标.超越乡村治理内卷化困境、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是迈向党委统领乡村善治的必要性逻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村级组织换届"一肩挑"改革、协商民主和参与式治理的尝试为迈向党委统领的乡村善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党委统领的乡村善治,需要继续强化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统领权力,着力提升党组织和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加快营造多元包容与合意共生的治理空间.

    党委统领乡村善治乡村治理党建引领

    跨区域治理中的毗邻党建及其作用机制——基于长三角地区毗邻党建实践的观察

    陈亮
    10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中国长三角地区的一些毗邻区域,通过党建引领跨区域治理实践探索出了毗邻党建这一新型的党建模式.目前,关于毗邻党建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介绍和描述毗邻党建的背景、做法和价值方面,缺少对毗邻党建全面、准确的学理界定.毗邻党建的产生和发展与跨区域治理密切相关,它具有破解跨区域治理困境的作用.然而,从学理意义上探讨毗邻党建及其在跨区域治理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开展,亟待学术界予以回应和探讨.通过对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毗邻党建实践的综合分析发现,跨区域治理中毗邻党建的作用机制涉及议题聚焦与拓展机制、小组机制、双委员机制、联合党支部机制、项目合作机制、文化交流机制等六个方面.

    毗邻党建跨区域治理党建引领

    "一家两制":城乡社会背景下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

    吕德文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要求.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更高要求,也对生活方式有了更高品质的要求.在生活方式转型过程中,农民家庭形成了"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在一个家庭内不仅存在两套制度化了的生活方式,而且以代际差异的方式显现出来.具体而言,农民家庭的父代和子代在活动方式、时间利用和行为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一差异不仅存在功能互补,而且是代际融合的基础,农民家庭因此实现了复杂再生产.在面对生活方式危机过程中,"一家两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国家的生活治理应避免破坏"一家两制",防止人为加重生活方式危机.

    "一家两制"城乡社会生活方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