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
探索

苏伟

双月刊

1007-5194

023-68593010

400041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探索/Journal Prob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探索》杂志是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双月刊)。《探索》杂志主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探索》杂志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继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国共产党类”、“政治理论类”、“经济理论类”中文核心期刊后,2004年又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国政治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探索》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认为“双效”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探索》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荣获“百种重点期刊奖”。《探索》还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十佳)期刊”。《探索》现任主编为苏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带头人),副主编为王骏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众问责驱动基层干部有效回应的机理与类型——基于H村的调查

    李华胤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众问责是政府有效回应群众诉求的外部驱动力.H村在推进"一家亲"APP改革中,建立"互助问答"平台,既为群众有序表达诉求提供了载体,也使群众可以随时追踪干部的回应行为,赋予了群众对干部回应行为进行问责的有力凭借和主体能力,这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问责的热情和意愿.在线询问、实时评价、线上公共舆论等多种问责形式与村庄场域内衍生出的线下公共舆论问责、道德问责、选票问责等构成民众问责合力,以较强的问责压力驱动干部的有效回应.在理论上,这是一种基于民众参与的问责式回应模式.有效的民众问责受到问责主体性和能力性两个因素的影响,民众问责的主体性越高、能力性越强,民众问责的有效性就越高,形成的问责压力就越大,回应的有效性也越高.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四种不同但彼此可以动态转换的民众问责式回应模式,并在实践中呈现出两种基本类型,即预见性民众问责下的主动型问责式回应和实践性民众问责下的被动型问责式回应.基于民众参与问责的回应机制为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回应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借鉴.

    民众问责民众参与基层干部回应问责

    基层政府治理中的"结对制":个体化联结与情感化互动

    徐明强
    13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建立联结机制,是现代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干部和群众结对为基础的"结对制"在中国政府治理过程中具有较为深厚的理念传统和制度渊源.具体到当下基层政府治理的实践过程,可以把"结对制"大致划分为三类,即以联系群众为导向的"结对制"、以扶危济困为导向的"结对制"和以社会稳定为导向的"结对制".相对于更具现代化特征的技术路径,"结对制"带有较为明显的个体化和情感化特征,基层政府能够依托"结对制"和群众建立个体化联结和情感化互动.对基层政府而言,"结对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不仅在农村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而且当治理任务的情感属性突出、精细化要求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时,基层政府更有必要采用"结对制".

    个体化联结情感化互动基层政府"结对制"情感治理

    乡村治理质量提升与村民幸福感的关联效应——基于村庄调查的经验证据

    詹国辉
    15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在地化实践集中凸显乡村治理有效的命题,而乡村振兴的本质目标在于提升村民个体幸福感.通过构建乡村治理质量的指标体系,借助于苏、浙、赣等省份的多个村庄调查数据,进而测度出乡村治理质量得分,同时进一步构建乡村治理质量对村民幸福感影响效应的模型.实证研究表明:与个体特征要素相比,乡村治理质量对村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乡村治理质量内嵌的四维结构要素对村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效应":乡村经济关系、乡村环境条件、乡村社会保障、乡村社会网络、村民信任感以及基层民主均对村民幸福感产生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而乡村价值规范、乡村社会参与对村民幸福感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影响.为此,有序提升乡村治理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多维路径,以期能够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进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社会质量乡村治理质量幸福感

    新时代社会文明程度的理论意涵与提升路径

    张明海
    16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必由之路.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在实践指向上涵涉拓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新境界、推动国民素质达到新高度、赋能人民美好新生活、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等鲜明主题.新时代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因此,在提升路径上必须以学习践行科学理论为首要任务,强化思想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补足"精神之钙";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为重点,丰富文明实践载体;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动力,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社会文明程度理论意涵实践指向提升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负面清单制度及支撑体系研究

    吴增礼
    17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负面清单制度能够成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提升践行实效的重要着力点.它以清单的方式列举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能触碰的范围和领域,凸现出鲜明的底线性、简明性和逆向思维等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负面清单制度在价值取向与调控目标上的一致性、作用功能上的互补性,奠定了二者结合的学理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负面清单制度离不开有效的支撑,以法制体系、政策体系和道德体系为主体,建构起一个三者共同作用、有机统一的完整系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面清单制度学理基础限度支撑体系

    本期作者简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