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工程学报
铁道工程学报

何宁

月刊

1006-2106

cres1984@163.com

010-51878355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铁道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北大核心CSTPCDCS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整个铁路工程技术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主办,1984年创刊,获中国标准刊号(CN号和ISSN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社长:秦家铭,主编何宁。长期以来,本刊被铁道工程界公认为高层次的权威性刊物,为铁道工程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了大量理论、实践研究成果和规划论证。本刊稿件内容主要涉及铁路网研究,铁路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质与路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工程研究、爆破技术、房建技术、电气化技术、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以及其它与铁路工程建设相关学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大设计施工动向、对新技术推广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湿循环下川东红层软岩崩解特性及量化研究

    黄世光周先才张国栋姚瑞珽...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针对铁路沿线红层软岩路基崩解引起的翻浆、冒泥和地基沉降等问题,以四川盆地中东部侏罗系红层软岩为研究对象,参考研究区气候环境背景条件开展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外力扰动耐崩解性试验,通过对崩解过程进行多指标量化分析,探究干湿循环效应下红层软岩的崩解特性,明晰不同地层红层软岩的崩解差异,查明崩解速率随干湿循环的演化规律.研究结论:(1)耐崩解性试验中崩解物颗粒含量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可分为粗颗粒迅速减少阶段、中间颗粒稳定阶段和细颗粒持续增多阶段;(2)不同区域的红层软岩中不同粒组颗粒含量变化和崩解性差异较大,崩解性强弱顺序为内江组>遂宁组>达州组;(3)红层软岩的崩解规律表现为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耐崩解性指数、崩解比、标准基础熵不断减小,小颗粒指数不断增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崩解速率不断减小,大颗粒含量减少,同时小颗粒含量持续增多,崩解逐渐达到稳定;(4)本研究成果可为红层软岩路基的铁路选线及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干湿循环红层软岩崩解性量化分析

    沈阳砂卵石地层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何恩光赵文超齐鹏周鹏...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在开展基于离散元的盾构-砂卵石相互作用仿真分析中,存在实际砂卵石参数与离散元模拟参数不匹配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对沈阳地铁3号线甘官站—千岛湖街站区间(简称"甘千区间")实际施工地层的砂卵石进行物理试验和仿真试验,以堆积角为响应值,分别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标定离散元仿真分析所需的仿真参数,为盾构-砂卵石相互作用仿真分析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物理试验得到砂卵石粒度分布、密度1 719 kg/m3、堆积角38.68°;(2)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对砂卵石堆积角影响显著因素为:砂卵石-砂卵石静摩擦系数、砂卵石-砂卵石滚动摩擦系数、砂卵石-盾构机滚动摩擦系数;(3)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堆积角与显著性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反演出最佳仿真参数为:砂卵石-砂卵石静摩擦系数0.599、砂卵石-砂卵石滚动摩擦系数0.195、砂卵石-盾构机滚动摩擦系数0.033;(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盾构机离散元仿真分析.

    砂卵石堆积角离散元试验设计参数标定

    升温条件下青藏线气候与冻土变化特征研究

    苗学云唐占峰米维军孔令伟...
    12-1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暖湿化逐年加剧,致使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热侵蚀加剧,冻土退化对高原寒区铁路安全运营及相关铁路工程建设带来众多技术难题.通过收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气温、降水、地温等数据,系统分析多年冻土区气候变化规律与冻土变化特征,研究成果旨在为增温条件下高原寒区工程维养与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论:(1)近20年青藏高原增温速率为0.64℃/10 a,降水量增加速率为16.8 mm/10 a;(2)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气温为-5.9~-2.7℃,年降水量增加了75~86 mm;(3)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升高0.06~0.21℃,南北两界温度提高了0.04~0.17℃,沿线冻结指数为1.5~5.6;(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原寒区道路工程建造与既有工程病害处置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青藏高原青藏铁路气候变化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

    考虑参数随机性的砂浆脱空长度对行车的影响

    冯玉林谢宇航文胜蒋丽忠...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砂浆脱空病害直接影响线路运营速度和行车性能.本文以某六跨简支梁桥-CRTSⅡ型无砟轨道系统,CRH2C、CRH3和CRH380A高速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开展无砟轨道-桥梁子模型模态分析,获取整体质量、刚度和阻尼矩阵.结合HBMAT命令和PYTHON语言将整体矩阵转换为稀疏矩阵,并与节点自由度映射文件一起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中.通过轮轨接触关系最终建立考虑砂浆脱空的车轨桥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以中国轨道谱为初始不平顺,基于前期开发的桥轨通用表征模型求得桥墩沉降引起的轨道变形为附加不平顺.考虑扣件刚度、砂浆弹性模量和桥墩沉降的随机性,基于Design-Expert软件,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试验点,分别开展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评估不同类型高铁列车在不同砂浆脱空工况和力学参数随机性下的走行性能.研究结论:(1)建立的考虑砂浆脱空的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与文献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2)同一砂浆脱空值下,对安全性指标强弱影响依次为CRH380A>CRH2C>CRH3,对舒适性指标影响强弱依次为CRH2C>CRH3>CRH380A,对平稳指标性影响,三种型号的列车基本一致;(3)考虑参数随机性后,安全性、舒适性及平稳性指标值均呈现上下波动情况,各指标控制限值呈上、下界值,取上界值作为控制限值较不考虑参数随机更安全可靠;(4)本研究结果可为高铁简支梁桥上行车设计及验算提供一定参考.

    简支梁桥高速动车组桥墩沉降砂浆脱空行车性能

    线路纵向阻力对梁轨网系统地震响应影响规律

    闫斌余丽梅李哲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研究不同线路纵向阻力下高速铁路桥梁-轨道-接触网系统的地震响应特性,以铺设7×32m双线简支箱梁为例,建立桥梁-轨道-接触网系统精细化仿真模型,探讨线路纵向阻力对系统各构件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各构件的响应特性,以及接触网结构对梁轨系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线路纵向阻力对钢轨应力和扣件纵向变形影响较大,无砟轨道能减小桥台处的扣件纵向变形,但会提高两端桥台处的钢轨应力,在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无砟轨道扣件纵向阻力下的扣件纵向变形分别比有砟轨道和小阻力扣件低16.7%、15.0%;(2)线路纵向阻力对接触网结构和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3)不同线路纵向阻力下,El-Centro波对桥梁结构和轨道结构的影响比Taft波显著,在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小阻力扣件和有砟轨道下的梁体应力分别比无砟轨道高9.6%、7.4%;(4)接触网结构的存在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刚度,考虑接触网后,梁体应力和桥台底部最大剪力明显增大,建议在进行震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时考虑接触网结构的影响;(5)本研究成果可为桥上轨道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轨道工程简支梁无砟轨道地震响应线路纵向阻力

    矢距差方法表征轨道平顺性状态的适用性分析

    魏晖杨飞朱洪涛谢智峰...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在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为表征轨道的高低、轨向的平顺性,我国引入了矢距差方法.然而矢距差方法在轨道状态评价及维修作业指导中的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其在轨道管理中的适用性亟需明确.为厘清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本文首先从矢距差与车体加速度的相关性问题切入,采用相关系数与归一化互信息评价矢距差对车辆动力学响应的反映能力;然后从矢距差的轨道偏差状态空间描述的角度,通过建立矢距差下的轨道偏差状态空间表达式并分析其能观性,讨论矢距差对轨道偏差状态的表征能力,明确其指导作业性能;最后比较了中点矢距对轨道平顺性状态的表征性能.研究结论:(1)5 m/30 m及150 m/300 m矢距差与车体加速度间呈弱相关关系,巨无证据显示二者间存在非线性映射结构;(2)由于5 m/30 m或150 m/300 m矢距差所表征的状态空间不完全能观,故难以通过矢距差指导轨道维修作业;(3)中点矢距所表征的轨道系统不能观状态数较少,补充少量测量条件即可实现轨道偏差状态的完全能控能观,同时与车体加速度呈强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轨道评价及维修作业;(4)本文研究解释了矢距差方法在高速铁路轨道评价与轨道维修中存在的适用性问题,可为合理选择轨道不平顺表征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矢距差相关性状态空间描述

    框架桥节点UHPC桥面板负弯矩性能研究

    邱俊峰张杰张阳余俊杰...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探究小跨径连续框架桥负弯矩区UHPC桥面板的受力性能,通过实桥缩尺模型对节点抗裂、转动能力和极限承载力等进行试验研究,并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探究UHPC桥面板长度、厚度与配筋率等关键参数对框架桥负弯矩区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框架桥节点的UHPC桥面板具有较高的开裂应力(6.56 MPa),在正常使用阶段,UHPC桥面板有效抑制了负弯矩区的裂缝形成和发展,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裂性能;(2)增大UHPC桥面板配筋率能有效提高框架桥节点的抗弯承载能力,但会降低UHPC桥面板的抗裂性能;(3)框架桥节点的抗裂性能与承载能力均随UHPC桥面板厚度的增大而提高;(4)在保证UHPC桥面板和UHPC-NC界面均具有较好抗裂性能的前提下,在框架桥节点的负弯矩零点之间设置UHPC桥面板经济性最好;(5)本研究就小跨径连续框架桥负弯矩区提出了一种高性能节点的构造设计方法,可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连续框架桥负弯矩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试验研究有限元分析

    铁路连续组合钢箱梁桥振动与噪声试验研究

    顾奕伟文望青聂鑫曾甲华...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研究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在铁路重载作用下桥梁的振动与噪声响应,以某客运专线一座跨度为(40+50+40)m的铁路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为工程背景,开展了结构振动与噪声现场实测试验.本试验共记录到了16辆不同编组列车通行工况下的有效数据,列车通行速度在160~210 km/h范围内.以此为基础,本文分析探讨了铁路组合梁桥结构振动与噪声的特性,以期为铁路组合结构桥梁的声振响应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数据参考.研究结论:(1)本研究涉及的组合结构桥梁车致振动的优势频率范围为30~2 000 Hz,结构竖向振动峰值频率出现在100 Hz,横向振动峰值频率出现在63 Hz;(2)近轨30m范围内场点A计权噪声声压级的优势频率范围为63~1 250 Hz;(3)钢腹板局部振动响应突出,加速度有效值可达6~10 m/s2,显著高于结构的竖向及横向振动;(4)铁路边界场点噪声声压级可达75~78 dB(A);(5)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钢混组合梁桥工程及研究提供实测数据支撑.

    高速铁路钢-混凝土组合梁动力性能结构噪声试验研究

    TRC加固老旧空心板梁受弯性能研究

    尹世平邢澳杰苏迅杨雨厚...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验证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应用于桥梁加固的可行性,本文针对现役钢筋混凝土(RC)桥梁主梁存在的承载力不足和挠度较大等问题,将TRC用于加固老旧RC桥梁主梁,基于现场四点弯曲试验,研究TRC加固老旧足尺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研究结论:(1)TRC加固梁主要发生了纤维编织网断裂、纤维编织网与基体相对滑移、局部脱粘以及层间剥离的失效模式,加固后其承载力提高了9.09%~30.3%;(2)TRC加固使空心板梁挠度减小了8.4%~26.8%,有效提升了其刚度,并限制了裂缝的开展,但延性降低了13.8%~31.9%;(3)本试验获得的最优纤维编织网搭接长度为400 mm;(4)对TRC加固空心板梁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其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程度较好;(5)本研究成果对TRC在桥梁工程的加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老旧空心板梁修复加固抗弯性能承载力计算

    基于浸水环境的湿陷性黄土灌注桩承载力计算

    张延杰田旺王旭杨少军...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当铁路桥梁桩基穿越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时,目前规范按照最不利状态下的极限值进行负摩阻力计算,导致计算桩身长度过大,造成大量工程投资浪费.本文提出场地浸水环境的概念与分类,考虑地形地貌,重点分析场地的浸水条件与程度,将场地浸水环境分为完全浸水环境、长期浸水环境、短期浸水环境、综合措施环境四种状态.针对不同浸水环境,在负摩阻力计算时,湿陷性土层下限深度取值考虑折减.研究结论:(1)现行规范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评价方面,适合湿陷性土层较薄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对于湿陷性土层厚度较大的铁路工程不适用;(2)对于完全浸水环境,按照目前规范推荐值进行计算;对于长期浸水环境,桩周湿陷性土层下限深度计算值可考虑10~15 m;对于短期浸水环境,桩周湿陷性土层下限深度计算值可考虑5~10 m;(3)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综合措施处理后,可不考虑负摩阻力作用,能够大幅缩短桩长,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投资;(4)本研究结果可为湿陷黄土地区的桩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桩基工程湿陷性黄土浸水环境负摩阻力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