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刘国建

双月刊

1009-3192

tiejingxuebao@sina.com

0371-60666087

450053

郑州市农业路31号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ailway Police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对铁路公安实践与理论的研究,以研究探讨铁路公安专业理论和业务工作为主题,及时反映铁路公安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传播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铁时代铁路公安推进"情指行"一体化的实践和思考——以南昌铁路公安局为例

    张建华陈志伟曾修庆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铁路公安机关在推进"情指行"一体化过程中存在平台建设滞后、数据融合存有壁垒、应用效果不佳、警种间协同不畅、路地协作机制尚待完善、民辅警力量配置不足、基层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应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升一体化机制警务效能;以高效协同为核心,保障一体化机制顺畅运行;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优化一体化机制战斗力生成.

    铁路公安"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建设

    新时代路地警务协作机制建设探析

    高峰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铁路反恐怖斗争形势和日益繁重的安保工作压力,铁路公安机关和地方公安机关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推进智慧警务融合、数据信息共享、应急响应联动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责任共担、信息共享、风险共处、平安共保的路地警务协作新模式,筑牢铁路"主战""主防"阵地根基,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铁路高质量发展.

    铁路公安路地警务协作机制建设

    "石击列车"行为的法律定性及其防治——以宝兰客运专线"6·21"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案为例

    王静如闫研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击列车"行为的法律定性是"石击列车"类危行案件办理的关键点,其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以一起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典型案件为例,通过分析作案人的行为表现、投掷危害的客体状态以及造成的危害结果,对作案人的行为予以定性;通过确认并区分"故意"在不同法律上的认定标准,拓宽罪与非罪的界限,达到行刑衔接的处置目标;通过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更有效地实现预防和打击相结合的目标,以案为例,进行针对性分析,以期为"石击列车"案件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石击列车"行为定性危行案件

    "隔空猥亵"案件的司法证明与社会治理研究

    李建军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隔空猥亵"是传统猥亵犯罪行为在网络环境中的新发展样态,其以儿童为侵害对象,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当前,关于"隔空猥亵"的研究多集中于行为定性和量刑方面,对于动态的司法追诉实践关注较少.针对"隔空猥亵"面临的"证明难"问题,需要不断拓展研究空间,优化证据结构,加强对涉案犯罪嫌疑人全方位和立体式的调查,适用综合型证明模式,实现证明突破."隔空猥亵"案件治理一要坚持系统思维,拓展治理视野,从社会学角度深入剖析犯罪诱因,调动和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环境营造和未成年人保护活动,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的防范意识.二要通过技术赋能加强执法机关的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提高关键证据提取和固定水平,进一步提升"隔空猥亵"案件治理效果,实现司法治理能力现代化.

    "隔空猥亵"未成年人保护证据审查社会治理

    基于日常活动理论的未成年人性侵被害实证研究

    张应立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性侵是一种中外常见多发的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犯罪.研究发现,诱发未成人性侵被害的因素主要有被害未成年人生活在潜在犯罪人可接触范围内、监护人及学校监护不力等方面.预防未成年人性侵被害需阻断未成年人与犯罪人联系、提升性侵风险识别和防范性侵被害能力、强化对犯罪人犯罪动机的抑制和部门联动等,充分发挥被害预防的作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性侵被害未成年人日常活动理论实证研究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的侦办难点及打防对策研究

    邓宁江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区块链技术、网络购物、跨境电商等网络概念和营销方式日新月异,传销手段借助互联网不断翻新,逐渐演变为新型网络传销,具体表现为手段网络化、投资标的金融化、经营模式复杂化、发展进度快速化等特征,给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传销犯罪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中,公安机关面临犯罪线索发现难、案件管辖权不明、侦查协作不顺畅、虚拟空间取证难、全链条打击难度大等侦办难点,打击防范新型网络传销犯罪既要采取广辟线索来源、减少管辖异议、构建联侦模式等措施,又要完善制度设计、强化数据赋能、升级宣防手段,力求最大程度打击犯罪,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新型网络传销侦查协作打击防范数据赋能

    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爆炸事故演化分析

    胡玉娟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用爆炸物品储存环节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应高度重视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日常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既要采取正确措施降低安全风险、预防爆炸事故,又要加强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和影响.为此,有必要运用情景构建理论,从情景开发、事件时间和应对处置三个维度建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爆炸事故情景构建框架,把握爆炸事故演化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构建由致灾因子、承灾载体和应急管理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爆炸事故情景演化模型.在实际操作时,涉爆单位应重点关注致灾因子子系统中的灾害因素和非常规触发因素,加强预防准备、重视监测预警、及时救援处置和尽快恢复重建,以保护承灾载体,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

    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爆炸事故情景构建

    论追诉时效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王登辉李建波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诉时效适用于一切犯罪,包括无追诉时效争议的犯罪和犯罪黑数等.适用追诉时效的关键步骤是看追诉时效终点是否在追诉时效期限届满之日以前.关于追诉时效终点,"二分法说"优于"立案时说""起诉时说""审判时说""追诉时效期限届满时说"等.只要犯后罪在前罪的追诉时效内,就会产生前罪追诉时效中断的效果,并无次数限制.追诉时效的影响因素只有基本犯罪事实、犯罪之日、刑事立案之日、采取强制措施之日、有无再犯罪,例外情况下还有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控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法定刑修改.

    追诉时效追诉时效期限追诉时效终点二分法说

    操纵证券市场案的司法认定——以鲜某操纵证券市场案为例

    王奕琛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鲜某操纵证券市场案包含4种操纵股票市场的行为,涉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交叉问题.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虚假信息披露的行为会受到行政法乃至刑法的禁止和处罚,受到虚假信息披露影响的投资者还能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救济.操纵证券市场罪的行为具有违反行政法与刑法的双重违法性.民事赔偿优先原则在本案中的运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安全港"规则体现了对信息披露人的特殊保护,免除了其在一般情况下的预测信息与实际不符情况下的民事赔偿责任,有利于鼓励上市公司勇于披露自身的未来发展预测与计划.

    操纵证券市场法定犯虚假信息披露预测性信息披露民事赔偿优先原则

    爬虫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构造与刑法规制——以行为的"层级式类型化"构造为视角

    阮方晓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爬虫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可能构成犯罪,但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刑法规制模糊的困境,理论界传统类型化讨论难以兼顾准确性、体系性与前瞻性."层级式类型化"思维的提出对于提升司法效率与准确率大有裨益.在行为构造与刑法规制上,三层级逐一爬升分析,爬取信息行为从参与主体层级可构建出"自产自爬"型、"自产自爬自用"型、"卖程序"型与"卖信息"型四种主体,前两者可适用刑法进行规制,后两者则要在主观上做进一步判断;从技术手段层级可构建出窃取型、侵入型与正常登录型三种手段,侵入型手段应着重考察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适用,正常登录型手段则应从行为与角色界限的关系中考察罪名适用,从公民个人信息层级可构建出公开型与非公开型两种被爬取信息,而获取"非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应在实质层面做出罪处理.

    网络爬虫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构造层级式类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