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技术监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技术监督
铁道技术监督

宋小平(兼)

月刊

1006-9178

jjxx2@rails.cn

010-51849009;518490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铁道技术监督/Journal Railway Quality Contr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报道铁道标准化、计量、质量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理论、成果、学术争鸣等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混合固态三维激光雷达扫描技术的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研究(下)

    张宇强王佳龙谢恒杲余涛...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存在测量效率低、可视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实时性差等问题,在介绍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原理和混合固态三维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混合固态三维激光雷达扫描技术相结合的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总体结构,分析设备配置和工作原理.以云南省某铁路隧道 1 个月的实际数据为例,分析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由混合固态三维激光雷达扫描仪得到的可视化三维点云数据,能够完整展示隧道全息变形情况;采用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能够实时动态监测隧道截面位移变化情况.通过以上 2 种监测方法的"点面结合",经过综合分析,认为该时间段内该隧道结构安全稳定.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隧道变形监测的智能化及准确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隧道变形监测监测系统光纤光栅传感混合固态三维激光雷达扫描

    钢轨打磨车数据传输系统改进方案

    曾海林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原钢轨打磨车数据传输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偶发控制指令传输异常问题,全面梳理原系统软硬件设计原理.通过分析现场多辆车、多次作业的记录仪数据,采用实验室模拟故障的方法,定位问题根源,提出增加硬件中断控制功能、优化双口RAM数据握手协议和CAN总线数据收发协议的改进方案.经过实验室测试及现场装车应用,充分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大大提升了原数据传输系统的稳定性.

    钢轨打磨车数据传输双口RAMCAN总线改进设计

    极高地应力状态下大断面隧道全断面开挖围岩塑性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高军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极高地应力状态下隧道全断面开挖时围岩状态和受力塑性分析的难题,采用建立极高地应力状态下大断面隧道全断面开挖围岩塑性计算模型,分析地应力分布特征.建立全断面开挖工况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围岩位移特征和塑性区破坏情况,得出极高地应力状态下隧道全断面开挖围岩塑性变形特征,为研究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隧道围岩变形大断面全断面开挖极高地应力塑性破坏数值模拟

    CRCC审核案例荣获CCAA"2024年度良好认证审核案例"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微信公众号
    62页

    中国与斯洛伐克签署标准化合作文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62页

    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服役寿命预测方法研究(下)

    顾明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名义应力的寿命评估方法,对某城市地铁A型车转向架构架开展服役寿命预测.建立构架有限元模型,参照相关设计标准,分析构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识别构架结构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薄弱点位,作为服役寿命预测重点.在运营线路正线上开展车辆动应力试验,采集各点位在实际运行环境下的应力-时间数据.在对实测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基础上,结合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预测构架服役寿命.预测结果表明,A型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具备延期服役可行性.若维持当前运维条件不变,构架预期服役寿命可达 43.2 年.对于构架结构薄弱区域,在运维中应进行监控和重点检查,如定期状态检查或无损探伤等,以防出现严重的结构性裂纹或缺陷.有条件的话,可结合高级修修程对结构补强,以提升构架运用可靠性.

    地铁动车组转向架构架服役寿命寿命预测有限元法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批准建立483项国家标准物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68页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认证公告2024年第35号(总第674号)

    69-92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16场技术交流会亮相第14届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92页

    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认证公告2024年第36号(总第675号)

    93-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