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
铁道建筑

叶阳升

月刊

1003-1995

tdjz@rails.com.cn tdjzbjb@126.com

010-51849235;5189355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铁道建筑/Journal Rail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报道铁路工程、工务各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国内外科技信息,涉及轨道线路、桥梁、隧道、路基土工、地基基础、水文水工、工程材料、结构、制品、爆破、抗震、养护机械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离散元法的桥隧区段道砟垫铺设宽度研究

    韩宏洋徐旸杨轶科郄录朝...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砟轨道在桥隧区段刚性下部基础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劣化,通常采用铺设弹性道砟垫的方式来改善有砟轨道的受力状态.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高速铁路有砟道床仿真模型,分析了刚性基础条件下不同工况道床动刚度、道砟颗粒间接触力、道床底部道砟与基础之间接触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道砟垫宽度超过轨枕长度后,再增加道砟垫的铺设宽度所带来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双块式铺设形式会造成轨枕中部应力集中,使得道砟接触力增大,轨枕受跨中负弯矩的不利影响.对于高速铁路桥隧区等刚性下部基础条件的有砟轨道结构,建议道砟垫铺设宽度取2 600 mm,与轨枕等宽,中心线与轨枕中心线重合.

    高速铁路有砟道床离散元道砟垫铺设宽度

    高震区超长大跨度公铁两用悬索桥地震响应及安全性评估

    杨仕力熊梓言陈小平杨华平...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反应谱分析法和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巽他海峡大桥在多遇地震及设计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探究行波效应、阻尼器与柔性中央扣对该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巽他海峡大桥基本周期为19.88 s,长周期特性较为明显,且横向刚度小于竖向刚度和纵桥向刚度.时程分析结果不小于反应谱分析结果的80%,满足规范要求.多遇地震水准下,混凝土与钢结构最大组合应力分别为-11.7、-189.1 MPa,各构件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设计地震水准下,除应力集中区域外,各连接部位最大应力仍小于设计强度,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非一致激励时间差为0.6 s或0.8 s时地震响应比时间差为1.0 s时更不利.阻尼器对主梁最大应力、梁端纵向位移及塔梁相对位移有明显影响,柔性中央扣对桥梁自振特性和主梁纵桥向变形影响较大.

    公铁两用桥梁抗震性能时程分析悬索桥安全性评估反应谱分析巽他海峡大桥

    短直螺栓接头混凝土应变分布及刚度变化规律

    叶宇航张帆罗旭高学奎...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下穿白云机场盾构隧道工程,开展了不同偏心距作用下短直螺栓接头足尺试验,分析了接头混凝土和螺栓的应变特征,探究了接头刚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靠近接头端面处接头受压核心区压应变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而非受压区应变较小;拉压区混凝土应变不满足平截面假定,随着远离接头端面混凝土应变表现为沿管片厚度线性变化,接头影响逐渐削弱,接头的影响区域约为距离接头端面338 mm内;在影响区域内混凝土应变不均匀时的压缩变形与假定为混凝土应变均匀时的压缩变形等效的前提下,计算得到混凝土压缩变形影响深度约为300 mm;将该影响深度值带入接头受力解析式中计算,接头刚度理论值与试验值基本相等,验证了该值的正确性;试验和理论计算均表明正弯矩作用下,随着偏心距增大,接头刚度以指函数形式减小.

    混凝土管片短直螺栓接头接头刚度接头混凝土应变压缩变形影响区足尺试验

    基于车辆响应的桥梁区段轨道高低不平顺快速估计算法

    支洋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速铁路轨检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相干函数,研究桥梁区段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辆响应的相关关系.利用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对时间卷积神经(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al,TCN)网络进行改进,确定最佳感受野大小,提出基于贝叶斯优化的时间卷积神经(BO-TCN)网络算法,利用该算法对轨道高低不平顺进行估计,并与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准确率及计算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车体垂向加速度能够反映桥梁跨长及其2~4倍频(32、16、10、8 m)和轨道板长及其2倍频(6.45、3.30 m)引起的周期性轨道高低不平顺;以车体垂向加速度作为BO-TCN的输入特征,可实现3 m以上波长轨道高低不平顺的准确估计;相比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利用BO-TCN算法估计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与实测值吻合度更高,且训练速度可达LSTM、GRU的20倍以上.

    高速铁路贝叶斯优化时间卷积神经网络车辆响应轨道不平顺车体垂向加速度

    200km/h及以下道岔模锻翼轨断裂原因分析与对策

    严安宁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 km/h及以下可动心轨道岔的翼轨采用模锻方式,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线路出现多起模锻翼轨断裂事件.为了探讨模锻翼轨断裂原因,本文通过金相组织检验和有限元理论计算,从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运营维护、气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判断,产生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翼轨锻造加热工艺落后、长期承受复杂荷载及运营状态不良;次要原因是结构设计缺陷、轨底角倒钝不合理和气温大幅度变化.为消除线路在用模锻翼轨的断裂隐患,提出了改造替换方案及日常养护维修措施.

    客货共线铁路道岔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模锻翼轨可动心轨辙叉

    交叉渡线道岔应用现状与结构优化措施

    何宇强肖致明张岩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考虑交叉渡线道岔的轨距、轨型、号码、类型、线间距等多个关键参数,对国内主型交叉渡线道岔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并介绍了国外相关标准推荐的交叉渡线道岔型号.通过现场调研,揭示了菱形交叉部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辙叉轨件伤损、岔枕定位精度差、扣件系统保持轨距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扣件系统、锐角辙叉、钝角辙叉、岔枕结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结构优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在菱形交叉部位设计应用预埋铁座式扣件系统,以增强横向稳定性;采用合金钢组合锐角辙叉,以降低心轨磨损程度;通过增强岔枕截面尺寸及配筋来提高岔枕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这些措施减轻了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量,延长了菱形交叉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了铁路系统的整体性能.

    交叉渡线道岔预埋铁座式扣件系统岔枕钝角辙叉锐角辙叉结构优化

    小半径曲线钢轨纵向条状剥离掉块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刘晓卫刘丰收任屹张善威...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一普速铁路半径600 m曲线上股钢轨剥离掉块现象,通过检测分析钢轨表面掉块形貌、不同位置廓形变化、磨耗量、硬度、裂纹扩展行为等,研究其病害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表明:U71MnH钢轨基体组织、硬度、脱碳层、非金属夹杂物等均符合标准要求;钢轨硬度从非工作边到轨距角方向显著增大,产生明显塑性变形层;在过大接触应力反复作用下,钢轨表面容易出现疲劳裂纹,裂纹扩展至一定程度后发生分叉和偏转,进而形成剥离掉块伤损,该缺陷主要出现在轨距角的鱼鳞纹和轨顶面的纵向裂纹交界处.建议对该路段钢轨进行打磨,以消除表面缺陷,改善轮轨匹配关系.由于轮轨接触时同时发生磨损与疲劳伤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润滑虽然可以减少磨损,但可能加剧疲劳伤损,因此选择适当的润滑时机是十分重要的.

    钢轨U71MnH试验研究疲劳剥离掉块磨损润滑时机

    城市轨道供电轨几何参数动态检测算法

    程朝阳王昊杜馨瑜韩志...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供电轨检测一般以基本轨或轨道中心线为基准,受传感器误差和基本轨几何参数变化的影响,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本文基于惯性基准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供电轨几何参数动态检测算法.首先,基于惯性组件建立供电轨检测基准;其次,采用激光摄像组件获取供电轨和惯性基准之间的横向、垂向两个自由度的高频距离变化量;最后,融合惯性基准和高频距离变化量数据,输出供电轨导高和供电轨拉出值.利用该算法进行现场实测,试验结果表明:供电轨几何参数的动态检测重复性的第95百分位数小于0.8 mm,检测精度满足检测要求.该算法数据处理量小,不需要外界辅助信息,且检测结果稳定可靠,无基线差异,重复性、再现性好,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城市轨道供电轨检测惯性基准法供电轨导高供电轨拉出值

    在役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性能研究及寿命预测

    张金龙王彦飞黄承曾飞...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产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在线应用已超过15年.为了评估在役多年后合成轨枕的使用状态及产品性能,并为后续运营维修、推广应用及寿命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抽取有代表性的合成轨枕进行综合性能研究,对不同运营年限合成轨枕的表观状态、微观结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疲劳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线上应用15年的合成轨枕状态良好,产品微观结构和化学结构稳定,各项物理、力学性能与新轨枕基本相当,未见明显衰减,仍满足CJ/T 399-2012《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标准要求.研究证明合成轨枕具有良好的耐候性、抗疲劳性,预期使用寿命超过30年.

    合成轨枕试验研究聚氨酯泡沫寿命预测耐候性抗疲劳性

    高铁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固结体系设计方案

    王江波李铭伟孙大斌邢继胜...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高铁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合理的固结体系,以沈白高铁头道松花江特大桥主桥(75+136+136+75)m连续刚构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研究分析单固结体系、两固结体系和三固结体系下结构内力、刚度、徐变、轨道平顺性、经济性.结果表明:主梁、主墩内力方面,三固结体系内力最大,单固结体系内力最小,两固结体系介于两者之间;刚度方面,三固结体系整体刚度最大,单固结体系整体刚度最小,两固结体系介于两者之间;徐变方面,满足徐变要求时结构所需梁高从小到大依次为单固结体系<两固结体系<三固结体系;轨道平顺性方面,采用中点弦测法、矢距差法检算时,三种体系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竖曲线半径法检算时,结构所需梁高从小到大依次为单固结体系<两固结体系<三固结体系;经济性方面,两固结体系经济性优于单固结体系.

    高铁桥梁高墩连续刚构固结体系刚度轨道平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