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唐都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唐都学刊
唐都学刊

申亚民

双月刊

1001-0300

tdxk@163.com

029-88241039 88258532

710065

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

唐都学刊/Journal Tangdu Journal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以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及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既定读者群,以古都西安为纵横研究的基准与核心点,尽量突出西安自古迄今的人文特色,辐射整个学术领域中各相关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以秦巴山地成为历史上碘缺乏病最严重的地区

    何少飞胡秀梅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秦巴山地居民饱受缺碘之害,除了传统关注视域下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瘿病)外,地方性克汀病在当地也非常流行;明清以来的山地开发运动更使得碘缺乏病加剧.秦巴山地碘缺乏病加剧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更为直接的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开发模式;选择含碘量较低的河水而非富含碘元素的泉水作为水源;以富集碘元素能力弱的玉米为主食;几乎不含有碘的四川宁盐销售进入秦巴山地,并被作为主要食用盐.碘缺乏病是秦巴山地尖锐人地矛盾的真实写照.

    秦巴山地瘿病碘缺乏病宁盐

    关学精神与关中书院——兼论关中书院的文化意蕴

    赵馥洁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北宋张载创立关学之后,八百年间,薪火相传,绵绵不绝,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学派如何争论,关学总蕴涵着崇使命、重创新、尊礼教、求致用、贵节操、善博取的基本精神.在关学精神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关中书院是关学复兴的文化成果,传承关学精神的学术高地,承载书院文化的学府典范,荟聚三秦知识精英的人才宝库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珍贵文物.关中书院在三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传承关学智慧和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特别是陕西思想史、关学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关学精神关中书院历史地位文化价值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儒家民本思想研究

    吴雁鹏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因其符合现实需要,故历来受到封建帝王、官吏和儒家学者的重视.当代社会中,尽管传统民本思想不再具备适合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及土壤,但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传统民本思想可以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从儒家传统民本思想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念,随着民者全民、民为国主、服务于民的民主内涵的逐渐明晰,人民的地位从仆到主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转变.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并确立马克思主义民主的内涵,不仅为世界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也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上赢得更多话语权.

    儒家民本思想民主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民主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告品牌认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实证研究

    王静崔琰郭凌含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战略与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兴旺"不仅是解决乡村问题的前提,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品牌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兴旺".本文从消费者品牌认知视角入手,提出假设,构建广告品牌认知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模型,以乡村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验证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消费者感知质量、消费者感知价值均对消费者购买意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基于此提出政府引导、品牌建设、品牌质量、品牌宣传、品牌形象等方面建议.

    乡村振兴广告品牌认知购买意向区域经济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下传统村落现代化发展路径分析——以"唐村·中国农业公园"为例

    李小红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提出和部署,为乡村现代化发展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的改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多样化和持久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明的活态传承,对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因村制宜、精准施策,让身有所栖的美丽乡村成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有"颜"更有"智",为传统村落探索了一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的农村现代化的独有路径.

    "唐村·中国农业公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现代化

    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

    周鑫王宝悦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对离婚冷静期制度进行了规定,该项制度的实施使离婚程序更加的人性化,旨在缓解夫妻间因一时冲动而选择离婚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有利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但在具体实践中,该项制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司法工作人员存在认知偏差等.本文分别从制度内容、实际适用、配套机制三个侧面切入,探讨离婚冷静期制度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从完善离婚冷静期的制度内容,提升其可行性,使离婚家事实现进一步的公平,更好地保障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实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离婚冷静期制度存在问题实施现状优化路径

    人物介绍

    封2页

    "西安古都学会年会暨第五届会员大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