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

李杰

月刊

0253-374X

zrxb@tongji.edu.cn

021-65982344

200092

上海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同济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环境、海洋、测量、材料、机电、计算机、通信等学科的创新研究成果。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并被EI等40多个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录。 本刊2002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4年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入选“第六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08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10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1年入选“2011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入选“2011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诚邀国内外新老作者积极向本刊投稿,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本刊审稿,诚邀国内外新老读者浏览阅读本刊,诚邀关心本刊的各界人士积极为本刊提出创新发展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海岸植被影响的水沙动力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匡翠萍丛新韩雪健宫立新...
    1418-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植被模型的不同考虑方式,分别从水流阻力、床面阻力、植被消长等方面展开讨论。基于工程尺度和实验室尺度水沙动力数学模型的研究,综述了植被影响下的流速、紊动能、拟序结构,不同波浪形态的传播特征以及悬沙浓度、地形演变等相关的研究进展。结合大量数学模型研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海岸植被生态防护数学模型波流动力泥沙输运

    折线型平面办公建筑的低能耗形态

    应小宇皇甫凡雨王贵金佳云...
    1428-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折线型平面的办公建筑,选取其中最基本的"一折"平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以杭州、上海为主的折线型建筑案例的数据,以面宽、进深和折角等基础参数作为生成平面形态的边界条件;借助Python工具进行数学建模,生成不同形式的"一折"平面建筑模型;利用基于EnergyPlus平台的Designbuilder能耗软件对各模型进行全年能耗动态模拟;通过斯皮尔曼系数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能耗最大的两个平面形态参数,面宽进深比M1和斜进深M2。研究表明,一折平面存在形态临界点,面宽进深比的临界点为7。6,斜进深的临界点为32 m。通过数据拟合得到形态参数M1、M2与总能耗E1相互映射的变化趋势,即M1‒M2‒E1的等高线图。

    夏热冬冷地区折线型办公建筑能耗模拟平面形态参数回归拟合

    基于选座行为的定制公交车内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建模与分析

    沈煜吕叶婷暨育雄杜豫川...
    1438-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细度量公共交通车厢内不同乘客位置分布下的传染病传播风险,以新冠病毒早期传播特征为例,首先,分析了我国2019-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爆发前后的定制公交乘客选座行为变化规律。其次,基于加权接触网络,构建了传染病扩散模型(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SEIR),并探究了不同乘客位置分布下的新冠病毒传播风险。最后,量化对比分析了优化座位分配、控制上车人数、引导个人防护等管理策略下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新冠病毒爆发初期,乘客自发将座间距离增大15%,降低了超30%的感染风险;在防控策略方面,除个人防护可取得显著效果外,通过控制上车人数与优化乘客座位分布,也可大幅降低公交系统内的新冠病毒扩散风险。在最优选座策略下,以现有平均班次客流为参照,乘客感染风险可下降约40%。

    公共交通选座行为加权接触网络新冠病毒传播规律定制公交

    基于联合运行规律的增压器压气机非定常流动模拟

    黄荣倪计民范厚传石秀勇...
    1448-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压气机在非定常流动状态下与增压器的匹配精度,基于增压器运行工况提出了内部联合运行规律,并开展不同结构压气机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和性能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结构压气机中,除了高速大流量联合工况外,采用进口直径减小1 mm的等长叶片压气机的非定常流动性能有明显优势,且喘振性能更好。基于非定常系数对压气机性能修正后,压气机性能更接近实际工作状态。

    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内部联合运行规律非定常流动

    模型参数对直喷汽油发动机喷雾特性的影响

    冷鹏飞胡超群杨春雨阮慧琳...
    1456-1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单向耦合模拟方法,研究了湍流模型参数、单向耦合模型参数和破碎模型参数对喷雾贯穿距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湍流模型参数Cε1和RT(Rayleigh-Taylor)破碎模型尺寸参数CRT对喷雾贯穿距的影响最大,KH(Kelvin-Helhmoltz)破碎模型尺寸参数CKH和CRT对粒径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工况的高精度喷雾模型,标准Spray G工况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3%以内;不同环境气体密度下,多种工况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0%左右。

    发动机模型参数贯穿距粒径

    高声强双层穿孔结构的吸声计算

    俞悟周贺银芝姜在秀孙浩钧...
    1464-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高声强下不同的穿孔结构非线性声阻抗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入射声压对穿孔吸声结构声阻抗的影响,并提出双层穿孔结构的改进传递矩阵法。不同声阻抗模型的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入射声压级小于140 dB时,Park模型和Maa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入射声压级为140~150 dB时,Laly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结果。对于高声强下的双层及多层穿孔结构,在所提出的改进传递矩阵法中,根据传递矩阵计算得到各层板表面声压级,每层穿孔的声阻抗根据声压级和穿孔参数进行计算,进而得到总声阻抗。结果表明,入射声压级为120~150 dB时,双层穿孔结构的改进传递矩阵法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降噪吸声双层穿孔结构高声强非线性声阻抗

    高速铁路声屏障宽频穿孔吸声降噪结构

    盛峰姜在秀贺银芝曾小清...
    1469-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传递矩阵法对高铁声屏障的多层微穿孔结构的吸声进行计算。对给定空腔深度,适当增加具有不同声阻抗的微穿孔板可改善吸声性能。经遗传算法得到具有优化参数的4层和5层微穿孔结构可显著拓宽吸声频带,提高整个频带的吸声系数,在200~3 150 Hz频率范围内的平均吸声系数分别为0。70和0。80,吸声频带涵盖250~350 km⋅h-1高速铁路主要噪声频率范围。5层结构在400~4 000 Hz频率范围内吸声系数可达0。8。

    高速铁路噪声声屏障微穿孔

    结合激光点云与影像的LoD3建筑物窗口自动建模

    张子健伍吉仓张磊厉彦一...
    1474-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建筑物地基激光雷达点云与立面单幅影像,解决窗口几何和结构信息描述困难等关键问题。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影像中窗口的识别与提取,并对窗口影像进行线特征提取与拟合得到窗口的结构类型,同时对建筑物点云数据进行网格划分与窗口轮廓提取,得到窗口的几何参数。根据所提结构与几何信息从窗口模型库中调取窗口模板并修改,实现建筑物窗口的自动建模。所提方法的窗口提取精确度可达89。5%,几何精度在5 cm以内。

    遥感影像深度学习激光雷达建筑物窗口建模

    人物介绍

    封2页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