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姜陆

季刊

1008-8822

beifangmeishu@gmail.com

022-26241506

300141

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4号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CHSSCD
查看更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研究和探讨我院各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教学理论问题,立足“北方”面向全国,通过探讨北方美术界存在的问题引发对中国美术创作问题和美术教育问题更深层的思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承学校办学文脉,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总要求,开创天美基础教学新篇章——2023年教学工作会议基础教学改革情况汇报

    姜中立
    4-8页

    探索与构想:关于美术学院素描基础教学的新思考与发展方向

    张彪
    9-10页

    "造型基础第一课"——画面建构原理与素描静物写生

    杨健男
    11-14页

    基础教学改革背景下素描石膏像写生课的再定位

    李沛恒
    15-17页

    新图媒语境下美术学院传统造型基础课的思考——以素描头像写生为例

    李江涛
    18-21页

    抒情写意 求索修远——韩文来的艺术追求与实践

    杜冠
    22-27页

    沈曾植碑帖研究方法与成果摭论

    王谦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学术通人沈曾植为书坛名宿,所作碑帖题跋、札记多包含书论思想.其治学秉承朴学规范,体现独立、卓越见解.考察其碑帖研究方法,可归纳为"版本互校,务得真知""文献取用,灵活融通""居间参照,另辟蹊径""碑帖同观,不预设立场""实事求是,不唯旧,不唯名"等五方面.各方面研究成果或为纠正历代学者舛误,或到达前人所未至之处,皆可见其高标独立、多学科学养融通之功.沈氏书学观点及其研究方法,对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沈曾植碑帖研究近代书法民国书法

    再现与表现之间:1948年后李斛的创作转向——兼谈时代情绪下中国画的创作与受众

    刘其让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8年底,李斛开始了北方之旅.对他而言,艺术场域的变动相较于生活空间的转换更具挑战性.他在此后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既有《关汉卿像》《齐白石像》等名作传世,也有《广州起义》这样不符合时代期许的作品.几经沉浮,在创作生涯的后期,李斛全身心投入到山水画创作之中,可谓是对现实的一种迷茫和逃避.从四川到北京,从人物到山水,从再现到表达,李斛的艺术创作转向不仅是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画走向现代的一个缩影,还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时代剧变之际传统文脉在时代情绪左右之下所面临的种种考验.

    再现表现李斛时代中国画

    作为五四传统的批"摹"不批"古"——以20世纪50年代王逊国画改造事件为中心

    李子豪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4年,王逊的《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一文一经发表便引起美术界的激烈讨论.王逊此文并非传统一派指责的"对民族传统的忽视,一味强调西方技法",其核心思想是对"摹"古的批判.引入西方写实技法的目的也是为抵抗传统国画因袭旧制的陋习,使创作回归生活,建设新的人民文艺的"新国画".王逊对"摹"古的批评延续了五四知识分子批"摹"不批"古"的传统,是五四传统在20世纪50年代的返场.这种返场顺应了时代趋势,他一方面利用延安现代性的集体叙事消解五四现代性的个人主义,一方面利用五四现代性的"偶像批判"抵抗延安现代性的民间、传统崇拜,用两种现代性的优势去克服彼此的欠缺,呈现出融通的现代性变革.由此揭示"一体化"视野可能造成的缺失,为20世纪50年代的多元叙事提供可能.

    王逊五四传统国画改造摹古写实

    盘古图像考

    赵雅如向净卿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盘古神话的产生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产生于三国时代.而饶宗颐依据唐代《益州学馆庙堂记》关于"盘古图"的记载,将盘古神话的出现时间上推至东汉末年.近年来,汉画像中有一类"伏羲-神人-女娲"图像,部分学者认为其中的"神人"就是盘古,这似乎也可以作为东汉时已有盘古图像的证据.但是,唐代"益州学馆庙堂"是儒家礼制建筑,盘古图与之不类,唐人记载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同时,汉画像中与伏羲、女娲组合的神人图像,从当时的信仰体系、神话故事来看,其身份更可能是太一或者高禖,而不是盘古.因此,盘古神话的出现时间,仍应维持旧说,即出现于三国时代.

    盘古图像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