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再现与表现之间:1948年后李斛的创作转向——兼谈时代情绪下中国画的创作与受众
再现与表现之间:1948年后李斛的创作转向——兼谈时代情绪下中国画的创作与受众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1948年底,李斛开始了北方之旅.对他而言,艺术场域的变动相较于生活空间的转换更具挑战性.他在此后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既有《关汉卿像》《齐白石像》等名作传世,也有《广州起义》这样不符合时代期许的作品.几经沉浮,在创作生涯的后期,李斛全身心投入到山水画创作之中,可谓是对现实的一种迷茫和逃避.从四川到北京,从人物到山水,从再现到表达,李斛的艺术创作转向不仅是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画走向现代的一个缩影,还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时代剧变之际传统文脉在时代情绪左右之下所面临的种种考验.
外文标题:
Between Representation and Expression:Li Hu's Creative Turn After 1948: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Audience under the Emotions of the Times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其让
展开 >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关键词:
再现
表现
李斛
时代
中国画
出版年:
2024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
0.036
ISSN:
1008-8822
年,卷(期):
2024.
(1)
参考文献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