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姜陆

季刊

1008-8822

beifangmeishu@gmail.com

022-26241506

300141

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4号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CHSSCD
查看更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研究和探讨我院各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教学理论问题,立足“北方”面向全国,通过探讨北方美术界存在的问题引发对中国美术创作问题和美术教育问题更深层的思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清绘画笔记文献散见书法史料的学术价值

    丁少帅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唐宋始,文人对于笔记史料的重视愈加明显,直到明清达到顶峰.明清笔记史料中有许多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于了解书家个案、书画收藏、书画思想意识的转变有着重大的帮助.而书法史料自20世纪被学者搜集、出版以来,学术界已经开始有所利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于绘画笔记史料的整理工作日益完善.这使得绘画笔记资料的引用更为便利,也丰富了"书画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从已经出版的笔记史料来看,绘画与书法史料中的内容经常互有杂糅,尤其是在记述收藏鉴赏、画作题跋等问题上,往往会涉及对书法优劣的评价.因此,了解笔记文献的学术价值,并对相关史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记绘画史料书法书画合一明朝清朝

    吉兆象征——晚明《状元图考》梦境图像探析

    张晓园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通俗读物《状元图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刻画了状元及第前的梦境征兆.本文通过图文互证的方式,在对图像梳理归类的基础上,讨论此类梦境图像呈现的背后与晚明民间地域文化、社会风俗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民间大众通过梦境图像完成在视觉和心理上对状元身份的建构,并由此《状元图考》成为晚明民间寄托"状元及第"理想的津梁.

    《状元图考》梦境图像吉兆象征

    发"灵心"于古意——王时敏、王原祁诗画会通的文艺思想

    高羽鹤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清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王时敏传承并发扬了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主张融会古法、功参造化.其孙王原祁对古人笔墨布局回顾反思,以规整的法度展现山水的"理趣"与"元气".他们作画标举"灵心",既强调对古法古意的赓续,又试图资古为新,对文人画抒情写意的传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相对应,"二王"有大量题画诗存世,诗画并行,通过诗歌表露儒者雅正、济世的情怀气节;借诗歌讨论画艺,于诗情画意中传达亦奇亦正的"灵心",在诗画领域体现出共同的艺术追求.

    王时敏王原祁古意题画诗

    虚拟旅行——中国早期立体照片研究(1850-1900)

    祁震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立体照片在立体视镜中能够呈现出逼真的三维景深效果,可以使观者真实地感受到照片拍摄时的场景,因此立体照片被称为"最早的虚拟现实"媒体,是170年前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范例.笔者以立体照片原理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来华拍摄立体照片的摄影师,并分析他们所拍摄的有关中国的立体影像.这些影像与立体照片的历史都可以使今天的艺术工作者去思考一个问题,即该如何更好地将新科技与艺术相融合.

    立体照片立体视镜虚拟现实摄影科技与艺术

    "文质"观下的中国古代刻本设计美学探析

    郑颖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中的"文"与"质",与现代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遥相呼应,在内涵和核心观念上都有着相似性.传统哲学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引导了古代刻本字体设计和版式设计.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证明东方知识体系中哲学价值与造物设计思想的一致性.梳理中国古代刻本设计美学,有助于建构完整的东方设计美学体系,更是一种从设计视角对传统经典的解读.

    "文质"观念刻本设计美学传统哲学

    生活艺术的指南——透过《闲情偶寄》看物化审美的秩序建构

    党贝贝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社会生活观念的蜕变,使得传统"心"(精神)与"物"(物质)间的关系、审美价值的判断,以及阶级层次的划分等显现得杂乱无章.《闲情偶寄》成书的年代,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期.在《闲情偶寄》中,李渔一方面强调"雅人韵士"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执着于世俗生活的实践,将审美意趣注入日常生活之中,即"生活艺术化",通过对"物"的品鉴和划分,试图为当时社会提供一套"物"与"人"之间的审美范式与价值理想,进而厘定雅俗之间的界限,旨在规正风俗、警惕人心,以期构建理想化的社会生活.反观当下,消费主义高行不止,《闲情偶寄》一书对处于物欲中无所适从、在"心为物役"和"身为物役"状态中迷失自我的当代人来说,以传统的审美标准重塑有精神秩序、文化内涵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启示意义.

    造物规制审美秩序物化

    明于等威 溢彩彰华——明代官服方补织绣艺术探究

    秦溢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官服方补以鲜明的象征性昭示着"辨尊贵、明等威"的政治文化功能,它由结构产生到物质化转换得益于明代高度发达的丝绸手工织绣技艺,其于纹样图案的意象、平衡、张力、色调中呈现了明代装饰之美.本文将探讨明代官服方补所体现的织绣艺术,以期从封建政治文化之外理解这一古老技艺美学经久不衰的真谛,并增强今日实践应用的文化自信.

    明代官服方补织绣技艺历史风格民族审美

    中国美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外语教学的融合研究

    尹慧颖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中国美术的国际传播尤为重要.当前,中国美术专业人才外语水平的欠缺是其国际传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美术专业国际人才的培养亟需与外语教学相融合,以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美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外语教学

    寻宝、重现与戏剧实验:虚拟现实技术与在澳门社区美育中的应用

    李祯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时代所创造的技术媒介环境确实改变了人们的信息生产和消费模式,也重塑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关系的方式,这种变革为美育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本文以澳门地区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应用为例,考察近几年来该区域所展开的虚拟线上社区、博物馆和剧场等项目呈现出来的特征和经验.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面向公众进行的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完善着社区美育的形态.

    虚拟现实技术社区美育文化传播博物馆公共性

    反叛与真实之光——评《拉斐尔前派:反叛与唯美,梦幻与真实》

    陈佩琳龙孝双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斐尔前派:反叛与唯美,梦幻与真实》法文原著出版于2019年3月,作者艺术史学者欧莱丽·佩蒂特充满野心地整合了巨量图像与文本材料,依据视觉叙事原则、图像分析和社会学的方法,关注技法与技术,清晰、连贯、博学地从各个角度对拉斐尔前派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其作品在19世纪英国背景下的"反叛"本质及其由此产生的绘画表现特点.

    拉斐尔前派反叛现实主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