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艺术的指南——透过《闲情偶寄》看物化审美的秩序建构

生活艺术的指南——透过《闲情偶寄》看物化审美的秩序建构

A Guide to the Art of Living:Order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ized Aesthetics Viewed through Occasional Notes with Leisure Motions

扫码查看
明末清初,社会生活观念的蜕变,使得传统"心"(精神)与"物"(物质)间的关系、审美价值的判断,以及阶级层次的划分等显现得杂乱无章.《闲情偶寄》成书的年代,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期.在《闲情偶寄》中,李渔一方面强调"雅人韵士"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执着于世俗生活的实践,将审美意趣注入日常生活之中,即"生活艺术化",通过对"物"的品鉴和划分,试图为当时社会提供一套"物"与"人"之间的审美范式与价值理想,进而厘定雅俗之间的界限,旨在规正风俗、警惕人心,以期构建理想化的社会生活.反观当下,消费主义高行不止,《闲情偶寄》一书对处于物欲中无所适从、在"心为物役"和"身为物役"状态中迷失自我的当代人来说,以传统的审美标准重塑有精神秩序、文化内涵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启示意义.

党贝贝

展开 >

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造物规制 审美秩序 物化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

JG21DB350

2024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036
ISSN:1008-8822
年,卷(期):2024.(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