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探索
高教探索

双月刊

1673-9760

gaojiao@gdjy.cn

020-83566017

510045

广东省广州市小北路155号广东教育杂志社总编室

高教探索/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反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科学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前沿性,保持学术高品味,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界的知名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石耀月吴合文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经历了"艰难探索—规范发展—提质增速—巩固完善"四个阶段的转型.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中长期制度变迁的经典理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历史嬗变具有较强的诠释力.按照"宏观结构—中层制度—微观行动者"的理论分析框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受到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制约;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的联合作用下催生出路径依赖现象,在外部动力的驱使下,制度微调、制度置换、制度转换和制度断裂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转型;政府、高校和学生个体的理性选择成为推动政策变迁的内部动力.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整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由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向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存;以"渐进式"发展为主,呈现出良性的路径依赖现象;重大转型源于历史"否决点"的外部冲击;发展格局由国家一元控制转向多元主体参与.

    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历史制度主义制度逻辑

    网络化治理视域下高校学术评价的理论拓适与路向探新

    车越彤陈振中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术评价并不仅仅发挥着对知识产出价值的权威认定作用,也内含着一整套高校学术场域的治理秩序.强调多元主体合作对话的网络化治理理论为高校学术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域与分析视角.在行动主体—权力结构—要素变动—利益指向的分析框架下,可探知当前高校学术评价身陷行动主体失语造成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失敏、权力结构失衡致使高校学术评价治理脱嵌、指标体系固化引致高校学术评价价值失真、利益指向倾斜导致高校学术评价结果失信的复合困境,应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参与的学术价值证成机制、建设平衡有机的高校学术评价权力结构、设计精准灵活的高校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推动高校学术评价利益指向适应性革新的路径加以矫治.

    网络化治理高校学术评价评价权力

    世界一流工科大学跨学科性探析:基于Web of Science近50年数据的研究

    符杰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一流大学的跨学科性是产生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重要基础.然而,评估测量大学的跨学科性一直是个难题.选取麻省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亚琛工业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五所以理工科见长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尝试改进了一种基于Web of Science学科分类的大学跨学科性测量方法,基于近50 年的数据测量分析五所大学的学科广度、学科分布与跨学科性及其变化趋势,并用可视化方式呈现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工科大学学科生态日趋复杂,学科分布同中有异,其分布的异同表明当前世界科学发展的多样性,也体现各个大学的学科发展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跨学科性差异与其跨学科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建议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根据自身所处学科建设发展阶段,制定学科建设战略目标,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跨学科发展战略,打造良好的跨学科生态系统.

    世界一流工科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学科建设实证研究

    多重制度逻辑下一流大学学科布局与调整研究——基于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据

    宋佳王科瑞张雅茹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一流"建设将学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首轮建设期内对学科进行了战略性布局与调整.通过分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科调整总体情况、不同学术类型高校学科变化以及不同地区高校学科总体调整趋势,运用多重制度逻辑阐释学科布局与调整反映的国家、市场、学术与社区逻辑.进一步地,在历史比较与中西教育对比的维度上,反思我国学科变化逻辑呈现出的本土特征与时代意义.

    双一流学科布局学科调整多重制度逻辑

    医教协同对医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分析——基于全国临床医学本科生调查数据和水平测试数据的实证分析

    魏丽娜吴红斌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教协同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21 年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数据,实证分析医教协同(过程协同、资源协同、管理协同)与医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及院校间差异.结果表明:(1)医教协同对医学生的能力增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过程协同的作用相对显著;(2)职业认同在医教协同与学业表现之间起中介作用,过程协同对医学生坚定从医志向的作用最为明显;(3)职业认同的中介效应在不同区域、类型的院校之间存在差异.鉴于此,医院和学校可从中获得启示,有针对性地开展医教协同工作,通过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来提升学业表现.

    医教协同医学本科生学业表现职业认同

    聚集中走向均衡?——我国研究生人才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梅国帅许长青钟颖妍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研究生人才作为考察对象,基于1997-2021 年 30 省样本数据,研究省域层面我国研究生人才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研究生人才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层面研究生人才分布聚集趋势明显,在总量聚集的同时,人均层面走向进一步聚集;研究生人才分布聚集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以低低聚集为主且伴随着时间推进,低低聚集区域得到进一步扩充;省域层面研究生人才空间聚集主要表现为经济主导型,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正向影响研究生人才分布;研究生培养能力显著影响研究生人才分布,但存在阶段性特征,影响逐渐由显著负向变为显著正向;舒适度对各省研究生人才分布的影响整体上显著,但存在异质性.着眼未来,省级政府部门应从研究生人才培养和人才环境入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研究生人才从高度聚集走向相对均衡.

    研究生人才空间分布演变趋势影响因素

    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导学关系和学习压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高红星司晓宏候利兵王中对...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扩招后研究生学习状态的总体情况,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在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之间的中介作用,对浙江省高校的888名研究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扩招后研究生学习状态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内因入学动机显著高于外因入学动机;入学动机、导学关系与学习状态均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压力与学习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导学关系和学习压力在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之间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为改善研究生学习状态,提升培养质量,应尊重差异,服务需求,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落实责任,改善沟通,构建和谐导学关系;调节压力,强化支持,改善学习科研效能;突出精准,分类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生入学动机学习状态导学关系学习压力

    澳大利亚加速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战略动向及启示

    武学超马矗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是大学基础科研赋能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为解决长期以来一流基础科研与技术创新之间的阻隔而导致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佳问题,澳大利亚政府于 2022 年出台了《大学科研商业化行动计划》,在平台建设、财政资助、体制改革、人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强化多主体生态协同,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促进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赋能国家关键技术领域创新.澳大利亚加速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战略举措对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加速大学基础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澳大利亚大学基础科研科研成果转化战略路向

    加拿大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状况及思考

    郭欣谭旭东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加拿大7 所知名高校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深度分析发现,从总体上看,加拿大儿童文学高等教育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采用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方式.我国儿童文学高等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加强基础理论传授的同时,拓展跨文化和跨学科视野;拓展理论的广度与深度,抓好理论教材建设;设计多样化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丰富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

    儿童文学高等教育加拿大高校特色

    以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为与担当

    王哲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对物积极驾驭、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发展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致力并依赖于人的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而言具有指引方向、激发动力、引导超越三重意义,对集体来说具有认知自觉、行为规范、共识凝聚三种价值.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正视代际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理国际关系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为与重要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