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与管理
统计与管理

宋辉

双月刊

1674-537X

hbtjxx@163.com

0311-87045971-6402

050051

石家庄市合作路312号

统计与管理/Journal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CHSSCD
查看更多>>统计与管理是一份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成为广大读者获取社会经济的捷径、了解省情省力的窗口。办刊宗旨:面向读者、立足统计、反映经济、服务社会。读者对象:全国统计系统、经济部门、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基于扩展版NCA与QCA的混合研究

    陈永洲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能否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将决定共同富裕推进成效.鉴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聚合为复杂系统,基于组态理论,运用扩展版NCA和QCA方法探究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对共同富裕的复杂作用关系及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技术市场化、要素市场化和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共同富裕具有必要性效应,要素市场化和政府与市场关系还具有同等程度的充分性效应;(2)产生高水平共同富裕的组态路径分别为"技术进步型市场驱动""市场整合—税制均衡"型协同增效和"财税分配型政府有为"三类;(3)有为政府主要通过"税收—服务"和分配调节提高共同度水平,有效市场主要通过要素市场化提高富裕度水平;(4)共同富裕路径还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主要依靠发达的要素市场以"有效市场"推进共同富裕,而中西部地区凭借税收调配和良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以"有为政府"促进共同富裕.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政府+市场"和共同富裕领域的研究,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路径参考和经验证据.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共同富裕定性比较分析(QCA)必要条件分析(NCA)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新质生产力——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李国柱李可心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是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以数字化推动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1 年 258 个地级市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促进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且通过了PSM-DID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提升城市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传导机制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本存量与城市经济密度;"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对于非资源型城市、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的表现更加显著.以上研究结论对促进"数字中国"和城市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质生产力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趋势的机器学习组合预测研究

    赵佳艺张剑荣郑晨
    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 年中国明确提出"双碳"战略目标,京津冀作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城市群,是能源消费量大、碳排放量高的地区之一,其碳减行动对全局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三种范围"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估算 1990-2022 年京津冀"两市一省"与区域整体碳排量,并从经济、社会、环境、能源、技术五个方面出发得出如下结论:1.京津冀碳排放主要经历高速增长、调控增长和绿色转型 3 个阶段.2.京津冀碳排影响最显著的是能源和技术方面;北京市碳排影响程度较大的则为技术和社会方面;天津市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和技术方面;河北省则是能源和社会方面.3.不同情景下碳排放总量都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高碳情景下,京津冀地区将在 2032 年达"碳达峰";在基准情景下将于 2030 年达峰值;低碳情景下于2028 年达峰值.政策建议:规划部署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因省制宜下放切合当地经济实际的政策文件;完善节能减排机制体系.

    京津冀地区"碳达峰"碳排放组合预测模型情景分析

    青年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变动趋势研究——基于CMDS 2014和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

    凌巍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 2014 和 2018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采用嵌套回归模型、Oaxaca-blinder分解法,检视青年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在个体、家庭及地区层面因素整体朝着有利方向变动的背景下,4 年间青年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尤其是商业服务业从业青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大幅下滑,女性青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下降显著.户籍身份对就业稳定性影响发生逆转,农业户籍青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下降.婚姻、家庭及流入地购房对青年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的提升作用开始式微.西部和县域地区就近流动模式对青年人口就业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亟待加快推进青年流动人口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避免青年流动人口因不稳定、不充分就业引发大规模失业和长期性贫困,化解潜在的"多米诺效应"风险.

    青年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嵌套回归模型Oaxaca-blinder分解

    农业保险的发展推动农民共同富裕了吗?——基于2007-2022年数据

    魏帅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系统的韧性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2022 年国家级面板数据,构建熵权法-驱动协调指数模型,探究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能否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农业保险发展水平阶段性波动上升,农民共同富裕水平逐年增加;(2)前者对后者的驱动指数主要集中在Ⅲ级有效驱动阶段和Ⅳ级高驱动阶段,协调指数主要集中在Ⅱ级中度协调阶段和Ⅲ级良好协调阶段;(3)农业保险可以稳定农民的收入,但并不能直接增收,缩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难度则更高.本文建议,暂不缩减农业保险中央财政补贴力度并保证赔付能力,开展有助于减轻农户消费压力、锚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泛)农业保险产品或业务,并结合其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多轨协同推动农民共同富裕.

    农业保险共同富裕驱动指数协调指数

    青年学生职业使命感与心理幸福感:乐观主义的中介效应

    曾本君叶定冰陈上琦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乐观主义在青年学生职业使命感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乐观主义量表、心盛量表对 716 名青年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青年学生的乐观主义和心理幸福感都较高,职业使命感处于中等水平.2.职业使命感、乐观主义、心理幸福感在性别、所在学校、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年级等社会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3.青年学生职业使命感、乐观主义、心理幸福感彼此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4.职业使命感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乐观主义在职业使命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起中介效应.结论:职业使命感可以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心理幸福感,也可通过乐观主义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心理幸福感.

    青年学生职业使命感乐观主义心理幸福感

    共同富裕背景下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测算

    平萍曹梦阳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抓手.首先,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利用CFPS2014-2020 年微观追踪调查数据,以国际通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 0.75~2 倍来确定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界,其次基于明瑟方程从教育和健康两方面来分析人力资本对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影响,最后利用中国 25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力资本投入对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和规模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是影响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的重要因素.基于实证结果,建议实施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医疗卫生环境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快推动共同富裕.

    中等收入群体人力资本教育收益率教育资本健康资本

    数字经济与碳排放: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薛洁余思怡
    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分析,利用 2010-2019 年 30 个省(区、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每增加 1%有助于减少区域 0.228%的碳排放,该结论以《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作为外生冲击检验后依旧成立;囿于政策导向和资源禀赋,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于高数字产业化和高产业数字化地区的减碳作用更为显著,且产业数字化的减碳作用要优于数字产业化;最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数字经济促进碳减排的中介路径,其中介效应占比为 15.4%.基于此,分别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发挥数字经济碳减排效应的建议.

    数字经济碳排放能源消费结构机制分析因果森林

    数字技术支持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与区域差异研究

    董晓芳杨明坤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信息技术正不断改变产业研发形态,尤其在以研发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中,其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基于2011 至 2021 年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数字技术支持下全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及其分解.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系统的分析了研发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全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分别实现了年均 3.7%、1.2%、2.5%的增长,技术进步是提升研发效率的主要原因;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八大综合经济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而区域内部的两极化现象则呈现从加剧到减缓的变化趋势.

    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区域差异DEA-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

    数字经济赋能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

    王瑞荣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 2012-2021 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联动与制度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其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联动和制度创新三个中间渠道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可以显著推动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要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上制定差异化策略;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联动和制度创新"三轮驱动的积极作用.

    数字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