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与信息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与信息论坛
统计与信息论坛

薛小荣

月刊

1007-3116

tjyxxlt@126.com

029-82348751,82348688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

统计与信息论坛/Journal Statistics & Information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统计与信息论坛》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和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联合主办的,公开发行的专业性统计类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月刊,每月1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3116,国内统一刊号:CN 61-1421/C。 本刊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统计调查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近年来,《统计与信息论坛》在统计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转载率不断上升,获得了众多专家、学者、院校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三新"企业分层抽样单元权重动态调整的估计方法

    张维群成鹏东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三新"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是及时掌握和监测"三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考虑到这一类调查总体单元变动比较迅速,抽样框信息变动大,无法及时覆盖总体的最新特征,依此抽样框得到的样本数据结构与总体的分布结构差异较大,样本的代表性较低,会对总体数量特征的有效估计产生影响.因此,基于调查总体单元的变动特征,把抽样框中的单元划分为保留单元和转移单元,在此基础上,依据样本单位分层结构的变动,设计了基于"三新"企业分层抽样单元权重动态调整的估计方法.首先,通过事后分层方法挖掘出不同层的单位特征,并预测抽样框各层容量;其次,依据层规模的变动预测对目标变量估计量的权重进行修正;最后,通过自我加权设计构造出总体动态变动后数量特征的复合估计量,并对其进行优良性讨论.在对"三新"企业的模拟数据进行多次重复抽样实验中,相比于固定抽样框下的传统方法,基于分层抽样单元权重动态调整的估计方法具有更高的抽样效率,构造的关于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量具有无偏性和有效性.

    "三新"企业抽样单元样本分布结构复合估计自我加权设计

    中国劳动力要素扭曲测算、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

    周正柱石葳
    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配置扭曲双重视角,运用生产函数、Moran-I指数等方法对 2010-2021年中国劳动力要素扭曲程度进行测算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并运用 Dagum基尼系数进一步分析劳动力要素扭曲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变动来看,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程度总体上都呈现下降态势,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从空间分布和空间相关性特征看,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程度总体上沿着"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方向呈现加剧的空间分布特征;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结构,即沿着"西部→中部→东部→东北"由内向外逐渐加强分布;要素扭曲程度与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呈现不断弱化态势;第三,从区域差异及分解来看,中国四大地区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区域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而价格扭曲程度区域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总体差异主要来源都是区域间差异.这些结论有助于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

    配置扭曲价格扭曲时空演变特征Dagum基尼系数区域差异

    数字经济驱动中国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王丹惠宁许潇丹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数字经济驱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具有重要价值.在梳理经典研究脉络的基础上,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状况、数字化发展环境和数字金融发展四个维度综合选取了 13 个二级指标,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 2011-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数.遵循"数字化赋能—多重驱动—创新变革"的逻辑思路,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效应、传导路径和区域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用广义矩估计法进行内生性检验、用外生冲击等四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第二,从驱动路径来看,数字经济通过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以及拉动消费需求,对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产生了积极性影响,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 8.89%、11.09%和 21.02%,可见这三个变量中消费需求的中介作用更为明显.第三,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继续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第二,优化顶层制度设计,发挥产业升级、金融发展以及消费需求的"中介因素"作用;第三,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战略,提升各地发展的协调性与均衡性.本研究为理解数字经济驱动与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链接路径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了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中介效应

    金融科技发展的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研究

    何剑许芳
    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范化解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是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内容.以 2012-2021 年 125 家涉及 14 个业务部门的金融科技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分位数回归的CoVaR模型测算股票市场金融科技板块系统性风险,利用网络爬虫技术(Python)通过百度高级搜索功能爬取金融科技相关词频,构造地级市层面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其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有效抑制其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并通过提高市场交易信息透明度、提升企业风险承担两条路径,从而降低其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时间段、市场态势、市场化程度下金融科技抑制其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程度不同.金融科技抑制其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存在时间上的异质性,金融科技虽产生风险的累积作用,但存在阶段性特征,在样本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由弱变强,大于累积作用进而呈现总体抑制,亦可见中国金融科技监管实行的有效性;金融科技对股票市场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风险抑制作用较强,并在"熊市"表现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防范化解金融科技板块系统性风险、推进金融科技良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金融科技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信息透明度风险承担分位数回归CoVaR法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

    欧阳资生柯玉茹王连军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当务之急.构建了一个包括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NK-DSGE),利用 1995 Q1-2021 Q4 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者价格指数对相关参数进行贝叶斯估计,以全要素生产率冲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冲击以及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作为外部冲击,探讨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并分析了基础泰勒规则和宏观审慎货币政策规则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1)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积累与上升,影响金融稳定;(2)以信贷市场流动性和银行杠杆率为信号源的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在应对货币政策冲击时表现较好,能够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政策目标;(3)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带来产出、投资等的减少,加剧经济系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可以降低货币政策不确定所诱发的波动.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能源消费、金融支持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

    陈庭强李先钊李泽煜刘梦...
    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着供需结构不协调、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不稳定因素,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能源消费及技术升级需要,金融部门积极创新,加大金融服务供给,驱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创新,助力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构建 2010-2019 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及引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实证检验能源消费水平、金融支持力度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创新影响的驱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水平对制造业绿色创新呈负向作用,而提升金融支持力度有助于制造业绿色发展;能源消费水平和金融支持力度可经过交互作用形成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双碳"目标背景之下,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均加快了制造业绿色变革步伐;此外,外商投资和政府有效干预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造业绿色转型.为此,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首先,制造业要转变传统生产思想,认真贯彻执行绿色创新理念,深度融入绿色发展格局;其次,鼓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绿色融资支持力度,并不断完善风险识别及管控措施;最后,政府应正确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失误.

    能源消费水平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创新产业升级消费升级

    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注册制改革与IPO抑价

    叶彦艺许诺杨晓光
    8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注册制改革助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招股说明书是股票发行阶段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能减少公司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注册制改革下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途径.首先选取 2016 年至 2021 年 A 股全部首次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指标,接着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对于 IPO抑价的影响,再基于公司信息透明度水平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分别从注册制改革和外部监督的视角分析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对 IPO 抑价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显著降低 IPO抑价率,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对 IPO抑价率的负向作用在无独立董事及发行费用高的企业样本中更强;注册制改革促进了企业的信息披露,会减弱特质信息含量对 IPO抑价率的负向作用;风险投资和国有企业会减弱特质信息含量对 IPO抑价率的负向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增设文本特质信息评估制度,提高特质信息披露增量的政策建议,鼓励企业主动进行特质信息披露;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提升资本市场在整体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IPO抑价注册制

    延迟退休、个税递延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及政策优化研究

    于文广管国锋乔智
    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养老体系效用,并全面提升整体社会福利,将成为推动实现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保证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关重要.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统账结合"的世代交叠模型,在考虑缴费不实的情况下,定量考察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探究两种政策的最优实施组合.结果显示:在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发生变动,两种政策也需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从两种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作用效果看,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均能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两种政策搭配实施能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目标水平,但是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提高程度要高于个税递延政策,且社会福利随延迟退休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此外,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路径不同,延迟退休政策能同时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和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进而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个税递延政策只能通过提高商业养老金替代率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福利最大化水平下,预期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决定了两种政策组合实施的优先顺序.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 60%和 65%时,应优先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达到 70%,即达到不影响老年人退休生活水平的状态时,应搭配实施两种政策.因此,中国应该统筹实施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也能促进中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延迟退休个税递延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替代率社会福利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集中度与供应商创新

    温科李常洪
    10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供应链的创新分工,也影响了供应链的组织关联与价值布局,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以 2006-2020 年的 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司年报文本信息进行挖掘,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并实证分析了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创新的关系机制,以及供应链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供应商创新水平.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溢出机制与激励机制推进供应商创新.客户集中度与供应商集中度在上述关系以及机制中分别具有负向与正向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性质、高技术产业以及远距离的供应商企业的创新水平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供应商企业应紧密把握客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建立"链条整合"的经营思路,加强与客户企业的协同创新合作力度,以数字化转型带动创新水平的提升.

    数字化转型供应商创新客户集中度供应商集中度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