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医药
天津医药

王贺胜

月刊

0253-9896

tjyybjb@sina.com

022-23337519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6号D座

天津医药/Journal Tianjin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天津医药》创刊于1959年,是天津市卫生局主管,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等20余家富有实力的临床、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中高级医务人员,兼顾基层医院的医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本刊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的医学科学进展,报道大量临床医疗信息。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短篇论著”、“临床论丛”、 “诊断技术”、“专题笔谈”、“综述与讲座”、“药物临床观察”和“国内外研究快讯”等栏目。自1959年创刊以来,获得国内外读者一致好评。作者、读者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天津医药》在历届重大评优活动中获奖。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奖;国家科技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奖;第一届(2004年)、第二届(2007年)、第三届(2009年)北方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华北地区十佳和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连续九届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天津医药》以其信息量多、被引用率和文摘收录率高的优势连续5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评为国家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为月刊,国际A4开型(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12-1116/R,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3-9896。每册定价 10.00元,全年共计12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邮发代号 6-3(M241)。 本刊不接受任何中介机构、厂家代为投稿,请作者务必使用基于本单位或所参加课题的真实材料撰写科研论文,通过我编辑部远程投稿系统自行投稿,并在接到稿号后及时邮寄单位介绍信及审稿费,以免延误审稿。本刊一旦查到抄袭稿件即将该作者及所在单位列为不受欢迎作者及机构,以后将不再接受其所投任何稿件。 因作者轻信他人导致投稿失败或造成损失,本刊概不负责! 本刊编辑部地址: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6号D座《天津医药》编辑部 电话:022-23337519 传真:022-23337508 E-mail:tjyybjb@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根皮苷通过下调miR-125a-5p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

    缪春波许迎春常以芳
    1233-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根皮苷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9C2细胞,用16、32、64 μmol/L根皮苷预处理或转染anti-miR-125a-5p、anti-miR-NC、miR-125a-5p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后建立H/R模型.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和Bcl-2相关X(Bax)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微小RNA-125a-5p(miR-125a-5p)表达.结果 与H/R组比较,低、中及高剂量根皮苷处理后细胞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LDH含量、miR-125a-5p表达依次降低,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依次增加(P<0.05).抑制miR-125a-5p表达后,H/R处理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及LDH含量降低,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miR-125a-5p过表达逆转了根皮苷对H/R刺激H9C2细胞凋亡、增殖及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 根皮苷可能通过降低miR-125a-5p表达来减轻H/R诱导的H9C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凋亡.

    心肌再灌注损伤细胞低氧心肌微RNAS细胞凋亡氧化性应激根皮苷miR-125a-5p

    金合欢素调节HMGB1/TLR4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牙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林瑶刘从娜王世霞张志勇...
    1238-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金合欢素(ACE)通过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牙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从5例正畸、阻生患者拔除的健康牙齿的牙髓中分离、克隆、纯化第三代牙髓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免疫荧光鉴定基质细胞表面抗原1(STRO1);流式细胞术鉴定表皮抗原CD90、CD105、CD34、CD45;MTT鉴定ACE对原代牙髓细胞(DPSCs)活性影响.将DPSCs分为Control组(0 μmol/L ACE培养)、LPS组(1 ng/L LPS处理)、L-ACE组(LPS组基础上加20 μmol/L ACE)、H-ACE组(LPS组基础上加40 μmol/L ACE)、pcDNA-NC组(H-ACE组基础上转染pcDNA-NC质粒),HMGB组(H-ACE组基础上转染pcDNA-HMGB).CCK-8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数;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MGB1/TLR4通路、凋亡、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从细胞形态、STRO1阳性表达以及CD90、CD105呈阳性,CD34、CD45呈阴性鉴定成功分离DPSCs.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细胞增殖活力、克隆细胞数、B细胞淋巴瘤-2(Bcl-2)、IL-4水平减少,细胞凋亡率、通路相关蛋白HMGB1、TLR4,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3、Caspase-7、Bcl-2相关X蛋白(Bax)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ACE组、H-ACE组细胞增殖活力、Bcl-2、IL-4依次升高,细胞凋亡率、HMGB1、TLR4、Caspase-3、Caspase-7、Bax以及IL-1β、TNF-α水平依次降低(P<0.05);过表达HMGB逆转了H-ACE对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 ACE通过影响HMGB1/TLR4信号通路活化,实现抑制LPS诱导的DPSCs凋亡和炎症反应的作用.

    HMGB1蛋白质Toll样受体4金合欢属脂多糖类牙髓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牙髓细胞

    基于Th1、Th2细胞因子探讨清肠合剂改善术后腹腔粘连的机制

    史镜铂李昌年孟宇轩解广东...
    1244-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清肠合剂改善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清肠合剂组及透明质酸钠组.除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采用盲肠刮擦法建立腹腔粘连大鼠模型;透明质酸钠组用2 mL透明质酸钠凝胶均匀涂抹受损的腹壁及盲肠后关腹.清肠合剂组造模成功后每日予2 mL清肠合剂(14.58 g/kg)灌胃1次,其余4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5只大鼠,采用Nair's评分评估腹腔粘连情况,并收集术后7 d粘连组织或正常腹膜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及干扰素-γ(IFN-γ)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4、IL-10、STAT-6及IFN-γ的蛋白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粘连组织病理变化,评估炎症和纤维形成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粘连组织中IL-4、STAT-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IFN-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炎症评分及纤维评分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合剂组和透明质酸钠组的IL-4和STAT-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0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Nair's评分、炎症评分、纤维评分以及IFN-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清肠合剂可以抑制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相关的细胞因子,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有关.

    Th1细胞Th2细胞术后腹腔粘连清肠合剂炎症反应

    槲皮素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血管数的影响

    郑雅茹黄毅斌苏晓平张彦君...
    1251-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血管数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正畸牙移动大鼠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槲皮素低/高剂量(QUE-L/QUE-H)组、槲皮素高剂量+通路抑制剂YC-1组(QUE-H+YC-1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为对照组(Control组).测量各组大鼠第一磨牙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并统计牙周组织血管数;免疫组化检测牙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BMP4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检测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odel组较Control组牙周组织纤维排列分散紊乱,细胞间隙增大,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骨吸收陷窝,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增大,牙周组织血管数减少,BMP2、BMP4、HIF-1α、VEGF表达降低(P<0.05);QUE-L、QUE-H组较Model组牙周组织纤维排列相对紧密,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牙槽骨吸收现象减轻,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减小,牙周组织血管数增多,BMP2、BMP4、HIF-1α、VEGF表达升高(P<0.05);QUE-H+YC-1组较QUE-H组牙周组织纤维排列分散紊乱,细胞间隙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加剧,骨吸收陷窝增多,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增大,牙周组织血管数减少,BMP2、BMP4、HIF-1α、VEGF表达降低(P<0.05).结论 槲皮素可促进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与激活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槲皮素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牙正畸牵引牙周组织血管重塑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丁乾高克锋熊路遥白雪...
    1256-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研究组给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治疗后评估总体疗效,计算疾病控制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及PD-1、PD-L1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MGB1水平、SCCA水平、MVD、血清PD-1水平、肿瘤组织PD-1高表达率均降低,血清PD-L1水平、PD-L1高表达率、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且除MV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研究组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有助于控制病灶进展,抑制血管生成,且安全性较好.

    食管肿瘤微血管密度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瑞利珠单抗

    AECOPD患者外周血EOS、D-D和NLR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

    刘燕许靖马蕾曹冠亚...
    1261-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D-二聚体(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择AECOPD患者(观察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照组)各65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查,测定EOS、D-D水平,并计算NLR.检测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的影响因素.采用R4.2.3建立AECOPD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OS、D-D、NLR水平升高,FEV1、FEV1/FVC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OS、D-D、NLR升高以及FEV1/FVC、FEV1降低是患者发生AE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ECOPD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0.784~0.904),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χ2=4.320,P>0.05).EOS、D-D、NLR均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P<0.05).结论 EOS、D-D、NLR水平升高是影响AE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通气嗜酸粒细胞增多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不同血管通路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比较

    李朝园赵富浩陈莎吕睿倩...
    1266-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带隧道带涤纶套的导管(TCC)2种血管通路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MHD患者103例,按照不同血管通路分为AVF组(43例)和TCC组(60例),比较2组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1年后于透析当日实验室指标:血肌酐、尿酸、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管通路血流量、尿素清除率;规律血液透析治疗1年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左心房室瓣口最大血流速度比(E/A)、肺动脉压;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和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记录患者透析期间发生透析通路相关感染、机械性损伤及心力衰竭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患者的LVEDd、IVSTd、LVPWT、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血管通路血流量、尿素清除率、机械性损伤发生率均高于TCC组,而透析通路相关感染发生率、E/A、EF值均低于TCC组(P<0.05),2组间肺动脉压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MHD患者,应在评估其基础疾病及血管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后再确定适宜的透析通路.

    动静脉瘘肾透析导管,留置手术后并发症心功能透析充分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L、SDF-1与免疫抑制疗效的相关性

    张玉龙张静李树军马龙...
    1270-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及其与免疫抑制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半年免疫抑制治疗的AA患者43例为观察组,另择4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和促造血治疗,并依据疗效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FasL、SD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析血清sFasL与SDF-1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asL、SDF-1对免疫抑制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sFasL、SD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组血清TNF-α、IL-8、sFasL、SDF-1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AA患者血清sFasL水平与SDF-1水平呈正相关(r=0.534,P<0.001).血清sFasL、SDF-1水平升高是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sFasL、SDF-1联合预测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3(95%CI:0.872~0.999),优于各自单独预测(P<0.0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4%和96.00%.结论 AA患者血清sFasL、SDF-1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AA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贫血,再生障碍性免疫耐受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术前血液学炎症指标对基底细胞癌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孙瑞雪刘霄霄岳欣怡杨冬梅...
    1274-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血液炎症指标对基底细胞癌(BCC)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25例BCC患者分为高危复发风险组(高危组)155例和低危复发风险组(低危组)7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血液学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全身炎症标志物(SIM)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液学指标对BCC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并确定最佳截断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CC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BCC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使用曲线下面积(AUC)与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与拟合度.结果 ROC曲线分析确定LMR和SIM的最佳截断值为5.12和0.8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MR、SIM、肿瘤原发部位溃疡、紫外线暴露、肿瘤最大直径是BCC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SIM≥0.86、肿瘤最大直径≥2.0 cm和紫外线暴露是BCC复发风险的危险因素,而LMR≥5.12则具有保护作用.BCC患者复发风险的Logistic预测模型为Logit(P)=-1.598-1.517×LMR+1.323×SIM+2.406×紫外线暴露+3.465×肿瘤最大直径,预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P=0.725),预测模型预测BCC患者复发风险的AUC为0.869(95%CI:0.822~0.917).结论 术前监测LMR和SIM水平能够辅助评估BCC患者的复发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癌,基底细胞肿瘤复发,局部ROC曲线Logistic模型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全身炎症标志物

    维生素及叶酸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曹君阳马春星刘志娜
    1278-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维生素A、E、D及叶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并发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08例GDM并发PE患者作为PE组,另纳入同期诊治并完成随访的108例GDM未合并PE患者作为GDM组,108例孕检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一般资料,维生素A、E、D及叶酸水平.依病情严重程度将PE组再分为轻中度PE组62例和重度PE组46例并比较这2组患者维生素A、E、D及叶酸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GDM组和PE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依次升高(P<0.05),维生素A、E、D及叶酸水平依次降低(P<0.05).PE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高于GDM组和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后2组(P<0.05).重度PE组维生素A、E、D及叶酸水平低于轻中度PE组(P<0.05).较高水平的维生素A、E、D及叶酸为影响GDM患者并发重度PE的保护因素.单指标分析时,叶酸预测效能较高,敏感度较高,维生素A预测特异度较高,四者联合预测GDM患者并发重度PE的效能优于各单独指标.结论 维生素A、E、D及叶酸水平在GDM并发PE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四者联合可提高对GDM患者并发重度PE的预测价值.

    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叶酸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妊娠性子痫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