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徐昌俊

季刊

1008-2530

tl-xb@263.net

022-24313950

300171

天津市河东区十四经9号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津腔沽韵——陈怡《津沽组曲》的创作与演奏探究

    王斯雯
    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怡作为当代女性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其音乐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创作技法的融合.她的大提琴独奏作品《津沽组曲》(Jingu Suite)展现了天津独特的人文风貌和文化底蕴,融汇了京韵大鼓、天津时调等曲艺形式以及河北民歌和天津民歌的音乐元素.作品通过四个乐章生动描绘了天津的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乐章结构与音乐语言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亦有所创新,通过大提琴的滑音、拨弦、泛音等多种技法,充分呈现出浓郁的中国音乐韵味,成为中西融合音乐创作的经典之作.

    陈怡大提琴津沽组曲创作特征演奏技法

    歌剧艺术中女中音的形象特征与演唱风格探析

    方春月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中音是歌剧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声部,从产生到确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演唱体系.本文探讨了歌剧艺术中女中音角色的形象特征与演唱风格,旨在揭示女中音在歌剧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及其变迁.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和现代歌剧作品,讨论了女中音的声音特质、演唱技巧及在不同阶段的角色演变.进一步探索了女中音如何响应歌剧艺术的需求,在表演风格和角色构建上进行创新,并评估了女中音角色对现代观众感知歌剧艺术的影响.

    歌剧艺术女中音形象特征演唱风格

    古琴艺术中"虚"的审美意蕴

    池瑾璟
    12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琴具备养性修身、人生修养、立命进德的意义,是最具中华文明"五性"特色的乐器之一,历代文人琴家以诗文赋予其"虚"的精神象征和深刻美学意蕴.精神层面,"虚"既展现了古琴娱心修身、指意致道的功能,又代表了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乐本层面,"虚"不仅表现为技法上的运用,更是构成古琴艺术美的核心要素,是其美学追求的体现.重读庄子"言意之辨",取古琴之"虚"——"技""技中之虚"与"技外之虚"三个维度剖析,探讨古琴"虚"美之"含蓄其音""音宜古淡",主张"以音传神""贵得情",强调"乐和人情"的审美观念.

    古琴艺术"虚"审美意蕴言意之辨

    筝乐与宋词艺术异质同构关系阐释——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例

    李琳禛叶黄晨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异质同构"理论的角度出发,将古筝协奏曲《定风波》和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为典型案例,阐释音乐与宋词在外观信息、结构材料、内部信息和联结信息上呈现的异质特征,及其历史渊源、多感互通、结构张力、发展手法等方面体现出的统一性和相似性,从审美特征和心理体验等层面论述两种艺术之间的交互影响,以探索不同艺术间的异质同构关系.

    筝乐宋词异质同构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创意实践"的理论与教学研究

    彭兰兰
    14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意实践"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是国家基于未来社会人才规格和学科特色所做教育的基本假设,①内涵丰富且高度概括,需要做理论和实践的解读与寻径.本文对素养的人才意义和学科特色做了初步分析和探究,从文化传承中寻觅"创意实践"的形成与轨迹,建构艺术生产与人创新精神的内在联系,以音乐学科为例提出"创意实践"教学理念和教学设想,并对"创意实践"教学特殊性和策略做了分析,期望对核心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帮助.

    创意实践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艺术学科特殊性

    《千里江山》"津"彩展卷——"中银之声"2024天津音乐节重磅开幕

    封4页

    天津音乐学院民族歌剧《二泉》精彩亮相天津音乐节

    封2页

    王绍武副院长领衔,《韵动起舞:维奥维拉中提琴室内乐团经典之声》专辑发行

    封4页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