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勘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勘察
铁道勘察

刘家沂

双月刊

1672-7479

tdkc@263.net

010-51823763 51830165

100055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731室

铁道勘察/Journal 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查看更多>>《铁道勘察》(双月刊)创办于1975年,原名《铁路航测》,是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办的铁路勘察领域唯一的国家正式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重点报道我国铁路勘察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及时报道国内外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特别是有关客运专线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铁深基坑施工诱发刚性管线变形规律研究

    吴广朱利明冯敏邓向振...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长江漫滩地区地铁深基坑施工诱发邻近刚性管线的变形规律,以南京地铁9 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管线变形的一般规律,探究管线变形的空间效应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管线变形的因素,为实际工程中管线的变形控制及保护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从时间上看,管线变形经历 3 个阶段,在地连墙施工阶段,管线变形较小,在冠梁施工阶段,管线变形速率加快,在土方开挖阶段,管线变形进一步发展,变形量占总变形的 70%以上;(2)综合考虑管线的竖向与横向变形,基坑开挖区域0.3L(L为基坑长度)范围内为管线变形的空间效应强影响区,此区域内管线曲率不断增大,更容易发生破坏;(3)管线变形对管线材料变化并不敏感,管线竖向变形受L/H(H为基坑开挖深度)的影响较大,而管线横向变形对h/H(h为管线埋深)更为敏感.

    地铁深基坑管线变形实测分析数值模拟空间效应

    城市道路下穿京沪高铁方案设计研究

    柴聚奎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城市道路下穿高铁对既有铁路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道路设计方案、管线布置及现状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分别从防撞护栏设置、地基加固处理、管道铺设、监控等方面出发,提出相应专项设计方案.计算结果显示,道路施工引起的桥墩最大横向位移为0.38 mm,最大纵向位移为0.167 mm,最大竖向沉降为 0.77 mm,桥梁桩基轴力最大增加 28.4 kN,其位移和桩基轴力变化均在安全范围内.墩身防撞分析证明了防撞护栏的有效性,道路工后沉降对高铁桥桩的影响也被显著降低,从而证明所提出涉铁专项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施工对既有高铁桥桩的影响,保障铁路安全.

    高速铁路道路下穿监控量测工后沉降位移云图桩基轴力

    砂卵石地层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框架桥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朱丹晖于立群刘一帆王宗学...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砂卵石地层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框架桥变形控制技术与结构变形规律及内力特征,采用经验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济南轨道交通4 号线一期工程盾构隧道下穿高铁框架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360°径向深孔注浆与架设便梁作为盾构下穿铁路施工行车安全关键防护措施,辅以防水加强、行车限速等细部措施,可以保障盾构与铁路安全;轨道竖向位移数值模拟曲线呈漏斗状,受双线盾构叠加影响略微偏移,拉应力最大值在左边跨底板支座处,最大为 0.81 MPa,压应力最大值在连续跨右侧顶板跨中处,最大为1.36 MPa,径向注浆深度 1.5m时混凝土结构应力与轨道变形均处于控制范围内;路基与轨道竖向沉降现场实测值波动式增加,时程曲线呈"二谷一峰",轨道沉降最大值为0.64 mm,框架桥竖向沉降主要由下穿期间施工造成,径向注浆加固与便梁起到较好的隔离加固作用,下穿施工顺利通过铁路影响区,框架桥竖向沉降最大值为0.84 mm.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砂卵石地层下穿框架桥数值模拟现场监测

    城市轨道交通9号短枕道岔工电接口病害及整治

    王立川孙善治许晓峰刘晶忠...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9 号短枕道岔工电接口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工电接口的结构及尺寸进行研究.首先,利用FORTRAN语言自编程序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对影响尖轨转换及变形的参数进行分析;其次,现场调研、总结道岔典型工电接口病害,并给出应对措施和建议.研究表明,(1)随着第二牵引点动程减小,扳动力和最小轮缘槽均显著降低;尖轨活动段增加,扳动力明显降低;随着尖轨密贴长度减少,第二牵引点处尖轨最大水平位移增大;加密尖轨顶铁对降低尖轨水平位移有效.(2)道岔工电接口病害,如转辙器框架尺寸及基本轨与尖轨密贴段直线度超差、尖轨轨底与滑床台离缝、短枕偏斜等,均可以通过提高道岔铺设精度来解决.(3)尖轨第二牵引点动程由原设计 84 mm降低至 75 mm,尖轨扳动力可由5 173N降至3 429 N;建议在尖轨第二牵引后的短枕中心处增设顶铁,以减少荷载作用下尖轨变形;建议道岔结构设计时采用桁架式岔枕,以提高道岔铺设精度.

    城市轨道交通道岔短枕工电接口

    预制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动力学仿真及现场测试研究

    刘宇航周华龙刘德志周昌盛...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制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多由工厂化生产,再运输至现场进行装配,具有质量可靠、可换性好等优势.为完善预制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理论分析及测试研究工作,基于深圳地铁6 号线支线工程,建立车辆-钢轨-浮置板刚柔耦合模型,开展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性、刚度过渡平顺性及减振效果分析,并进行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动力学仿真,列车在设计最高运行速度 120 km/h工况下安全性指标及平稳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正常刚度段的钢轨最大位移为 3.4 mm,前后刚度过渡段的钢轨位移变化率分别为0.09 mm/m和0.11 mm/m,满足限值要求;经现场测试,本工程所采用预制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的实际减振效果为17.2 dB,满足特殊减振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橡胶弹簧浮置板动力学现场测试

    《铁道勘察》2024年总目次(括号内前一数字为期数,后一数字为页数)

    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