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平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平洋学报
中国太平洋学会
太平洋学报

中国太平洋学会

鹿守本

月刊

1004-8049

taipingyangxuebao@163.com

010-6857572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太平洋学报》编辑部

太平洋学报/Journal Pacif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太平洋学报》创刊于1993年,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长期担任主编,是我国海洋领域社科类期刊,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政法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体系转型中缓冲国的双重地缘作用探究

    杨飞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缓冲国和被缓冲国("两强夹一弱")共同构成一个特殊的地缘安全结构,其中缓冲国既被视为维持大国和平的和平区,又被认为是加剧大国冲突的竞技场,关于其地缘作用学界始终存在非此即彼的分歧与争论.本研究选取国际体系转型中(从维也纳体系到雅尔塔体系,1871-1945年)的三个缓冲国:阿富汗(英俄博弈,1873-1917年)、暹罗(英法博弈,1896-1918年)和波兰(苏德博弈,1918-1945年),系统探究国际体系转型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缓冲国地缘作用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缓冲国具有维持大国和平与加剧大国冲突的双重地缘作用,其地缘作用随着地缘身份在和平区、竞技场、势力范围和战略纵深之间的变化而变化."缓冲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存在一定的"历史包袱",但其反映出的"缓冲思维"对管控大国冲突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中国借鉴历史经验,努力塑造时空维度的战略缓冲,为管控大国战略竞争提供一定的参考.

    国际体系转型缓冲国大国和平大国冲突地缘作用

    普京总统第五任期的俄罗斯对外政策趋向

    张建
    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俄罗斯迎来总统大选,普京再一次以较高的支持率胜选.普京胜选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央垂直管理的加强、制度建设和网络媒体管控,经济在止跌企稳中复苏,对外政策着重维护俄罗斯大国强国地位,民意基础坚实以及反对派势弱等.在新任期内,普京面临俄乌冲突持续、周边形势的恶化、统筹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等挑战,"危机应对"与"因势利导"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趋向.在可预见的政策时段,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及其团队和人员将保持稳定发展的特征.普京将会延续务实灵活的外交风格:对美国、北约和欧洲国家采取不同态度,缓和孤立局面;面对独联体国家对外部势力的逢迎采取不同对策,力求守住防线;因势利导,加速战略"转向",发展与亚太国家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深化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困境下,俄罗斯重新布局对外政策,同时对外政策手段将具有更加多元化的体现.

    普京新任期2024年俄罗斯总统大选对外政策俄乌冲突中俄关系

    "复合竞争"时代印太"中等强国"战略选择的分化

    张弛
    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推出"印太战略"拉开了中美"复合竞争"的序幕.随着大国竞争烈度的增强,国际秩序分裂和集团化倾向的加剧,科技和供应链能力之争的凸显,印太域内的"中等强国"面临越来越大的"选边站"压力,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上亦出现了分化.究其原因,首先,国内层面的官民认知偏好和身份认同两个因素决定了"中等强国"在中美之间的选择偏好;其次,国际体系层面的供应链依赖结构以及是否具有对冲大国压力的制度缓冲影响着选择偏好的极化程度.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的政策印证了"中等强国"战略选择背后的逻辑.因此,中国应通过在印太"中等强国"国内营造对华友善的认知,推动"亚洲认同"在区域内的扩散,提供更多元化的供应链选择以及继续支持"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主义地区秩序,努力促使印太"中等强国"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中立甚至倾向中国,构建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关系和战略环境.

    印太"中等强国""复合竞争"战略选择

    论网络攻击溯源困境下的战争伦理规制

    赵阵
    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攻击溯源旨在确定虚拟网络空间中发起攻击的行为主体,使得攻击者受到应有制裁,这对于实现网络空间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现实中网络攻击溯源遭遇困境,通过技术手段难以最终锁定发动攻击者,通过法律途径也难以将某攻击责任归因于一国政府.解决溯源问题需要转换研究视域,从问题追溯的理路转向直面攻击行为本身,从各种网络攻击中区分出国家网络攻击并进行伦理规制.国家网络攻击本质上是一种新型战争方式,是体现国家意志有组织的暴力行为,已有战争伦理规范难以适用于这种新型战争,国际网络空间实质上处于一种伦理缺失状态,只有重塑战争伦理才能规制国家网络攻击,也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溯源困境.要抛弃"武力至上"的现实主义伦理观念,在网络空间中树立正义战争观.通过宣告原则主动标识国家网络行为,要遵循恰当性原则接受正义性审视.要遵循网络平等均衡原则促进构建和平正义的国际环境.

    网络攻击溯源归因伦理规制

    发达国家供应链脱碳布局及其应对研究

    毛涛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纷纷提出供应链脱碳目标,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正在向着低碳甚至零碳的方向发展.此举在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塑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低碳领域的国际竞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生了潜在影响,特别是削弱了很多企业供应链的韧性.对此,建议通过强化政策法律、管制工具、减污降碳等方面的协同性,以及开展碳足迹数据库建设、标准认证体系构建、方法学设立等工作,对外向型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引导,推动形成供应链上龙头企业带动和上下游企业协同减碳的趋势,进而提升我国供应链的绿色韧性.

    碳达峰碳中和供应链脱碳零碳供应链绿色供应链

    追随制裁:俄乌冲突下日本对俄制裁政策评析

    于海龙
    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岸田政府出于提高日美欧合作水平、扩大价值观外交影响力、维护政权稳定性等方面考量,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积极追随美国,采取以对俄全方位制裁为重点、以 日美欧多方联动为依托、以多元化援助乌克兰为补充的对俄制裁政策.日本对俄制裁政策既对俄罗斯造成沉重打击,也对日本国家建设产生多重影响,使日美欧合作水平得到深化,影响了国际秩序的发展方向.但日本对俄制裁政策也存在能力与意愿不足、日俄经贸结构不对称等限制性条件,面临动力不足的挑战.从根本上看,日本对俄制裁政策的持续实则是为了摆脱战后体制束缚、打破日俄领土争端僵局、构建制衡中国的联盟体系.

    俄乌冲突制裁政策日俄关系岸田政府

    国际海峡通行制度综合法理分析

    李人达
    9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全球海洋的关键节点,国际海峡既是我国冲出岛链封锁的必经之地,也是关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与否的重要通道.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第一,针对某些存在长期有效的专门公约的特定海峡,其通行制度予以保留,如土耳其海峡适用1936年《蒙特勒公约》、麦哲伦海峡适用智利与阿根廷1881年《边界条约》、丹麦海峡适用1857年《哥本哈根条约》;第二,在用于国际航行的非领海海峡,他国船舶、飞机有权在其中间的专属经济区或公海海域适用航行飞越自由,如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宫古海峡、巴士海峡等咽喉要道;第三,在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海峡,他国船舶、飞机有权在其领海海域适用过境通行制度,如吐噶喇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咽喉要道;第四,在摩西拿例外海峡和死巷例外海峡,他国船舶、飞机有权适用不应予以停止的无害通过制度,如摩西拿海峡、卡尔玛海峡、蒂朗海峡、首港航道等咽喉要道.综上,他国船舶、飞机在相关海峡的相关海域的通行权的享有,依靠的是国际法规则,并非海峡沿岸国的恩惠,也非其他海权大国的好意施惠.我国船舶、飞机有权适用国际海峡上述四类通行制度沟通全球.同时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保障国际海峡畅通,促进海运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航行飞越自由过境通行无害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