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求
探求

李三虎

双月刊

1003-8744

taqu@chinajournal.net.cn

020-37665087;37665088

510070

广州市先烈中路99号大院22栋2楼

探求/Journal Academic Search for Truth and Real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多年来,主要突出党性特色,理论学术特色,实践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对当代中国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反映具有党校、行政学院学报建设和教学特点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

    池俊胜
    5-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及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对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只有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借鉴各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同时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才能做到不走偏方向,不走老路和斜路.只有坚定信心,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重大原则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逻辑

    秦攀博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进程,也是一个量化发展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众多的要素条件中,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发展特征,也是重要发展要求.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多维逻辑的理路.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逻辑,联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逻辑,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现代化中国式高质量发展多维逻辑

    论政治话语国际译介传播的国家身份建构——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

    黄中习杨韵陈树坤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权威著作.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其英文版出版发行以来,国内外纷纷给予关注.这一重要政治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国家身份译介传播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就其中部分政治话语英语译介涉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悠久东方文明的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式现代化国家"五个维度的中国国家身份进行译例剖析,分析译者在中央文献译介中积极主动参与国家身份建构的方式,抛砖引玉,以期为政治话语国际译介传播的策略方法作参考,助力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政治话语英译国家身份建构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研究

    李宝艳豆金雨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鲜明特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口号式话语、歌谣式话语、戏剧式话语等,呈现出方向性、实践性、人民性、多元性等鲜明特征.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新时代要继续在"第二个结合"的正确方向下推进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创新,要延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基因,把握党的治国理政的实践场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点,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

    "第二个结合"中央苏区意识形态话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系统观念视域下党组织基础政治工作体系研究

    张忠义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政治建设要切实发挥统领作用,必须着力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并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要构建更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引领、多网络布局、统领破解实际思想问题的基础政治工作体系,形成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融合更紧密、支撑更有力、运行更有效的体系机制.党组织基础政治工作体系,主要是以基层单位为基本布局,以党支部为基本单元,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各类组织为基础网络,承担党的工作战斗堡垒职责,在基层一线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组织凝聚最广大党员群众,是一种基础性常态化政治工作体系机制,是党的政治建设延伸到基层并决定党的工作质量的基础工作支撑.

    党的政治建设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基础政治工作体系

    锻造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产业化的新使命与发展新路径

    张壹帆陆岷峰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在锻造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数字技术产业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释放提供了有力支持,并能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产业化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产业化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和支持作用不可忽视.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发展空间,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和效率的增加.然而,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在特征上存在差异,对数字技术产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根据这一新的要求,设计数字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必须具备可行性,且能够有效锻造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产业化经济发展创新能力产业合作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进展及路径

    刘晓晗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两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明显加速,创新举措频出,成绩斐然.从国家层面看,2023年3月国家数据局的获批成立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正式迈入以国家顶层设计为引领、政府和市场全面整合式推进建设的新阶段.从区域层面看,数字经济前沿省市率先突破,形成了借力国家政策支持推动本地发展、跨部门跨区域联合公关等成功经验.但总体而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仍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其高质量发展还面临数据基础制度亟待完善、交易机构运营机制有待确立等诸多难题和挑战.通过重点分析数字经济先进省市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新实践中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稳步推进数据交易建设的同时,探索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以深化合作共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共建共治共享等方法方式,加快推进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数据要素数据要素市场市场化数字经济

    略论岭南文化主体性思想

    李权时
    66-7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岭南文化的主体性思想内容丰富,是岭南人在文化意义上呈现出的坚定自我,是岭南发展的强大引擎.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岭南文化的主体性思想形成了鲜明特质,为岭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这一主体性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革故鼎新,从而实现岭南文化主体性思想的现代转换.

    主体性历史轨迹个性特色主要贡献历史局限

    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实践思考

    赵宏宇
    74-8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物质和文化遗存,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广州目前共有26片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本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相关理论作了回顾梳理,总结了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基本经验,对实践中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基本经验

    论失信被执行人的认定

    常廷彬查少菁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信被执行人认定是失信联合惩戒的前提和基础,其对失信联合惩戒功能、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然而,在强制执行实践中,认定失信被执行人时却存在着启动程序职权化、认定标准模糊化、认定范围扩大化问题.对此,需要在坚持、遵循依法认定、谦抑审慎和比例原则基础上,应对认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启动模式、构成要素、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和"拒不执行"与"执行不能"区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该项制度的作用.

    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