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求
探求

李三虎

双月刊

1003-8744

taqu@chinajournal.net.cn

020-37665087;37665088

510070

广州市先烈中路99号大院22栋2楼

探求/Journal Academic Search for Truth and Real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多年来,主要突出党性特色,理论学术特色,实践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对当代中国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反映具有党校、行政学院学报建设和教学特点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比较优势、发展理路与世界意义

    冯留建蔡学良
    5-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器物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固本立基,制度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保障;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比较优势发展理路世界意义

    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朱建田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以"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和"发展变化"为核心范畴,是对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其方法论意义主要体现为:在前瞻性思考中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可能与现实的关系;在全局性谋划中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整体性推进中坚持"协同配套""重点突破""补齐短板"等方法论原则,处理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并联式推进"四化"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统筹处理好机遇与挑战、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国内与国际等重大关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方法论支撑.

    系统观念哲学内涵方法论意义实践旨归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概念生成和价值意蕴

    张仙凤张泽扬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具有标示性的话语概念.从概念史视角梳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话语的萌芽、孕育、形塑的历史演进,得以发见其构成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斗历程的一贯线索."精神解放""中华民族新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锚定精神"站起来"的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指明精神"富起来"的方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下本质要求、实践方略、主体力量和目标任务标定精神"强起来"的要义.考辩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概念生成和价值意蕴,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概念史

    认识和解决"六个如何始终"大党独有难题的思考

    刘德中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六个如何始终"大党独有难题,可以从认识上、管理上、决策上、行动上的四大维度来认识.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是全党团结的基础和前提,要使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管理上,要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人才队伍,更加严格管理实际部门管人管物的党组织.在决策上,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行动上,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特别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因此,要多措并举,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大党独有难题党务工作人才自我革命思考

    制度逻辑与治理之道——从《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与治理效能》谈起

    倪星
    40-4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之治超越了西方理论中的政治现代化路径,破解了现代化和民主化之间的悖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生动而独特的表达,也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成长的丰厚土壤.中国之治的学理意涵丰富,鲜明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及国家治理体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依归.理解中国道路,要将中国置身于世界政治格局与全球化浪潮的起伏波动之中,从中国发展、中国奇迹、中国之治中提炼中国之治的核心概念,向世界传播中国之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之治制度逻辑治理之道

    澜湄合作背景下跨境劳务合作的法治化路径探析——以粤桂滇地区为例

    林轲亮黄美基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背景下,我国粤桂滇地区与澜湄国家跨境劳务合作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探寻法治化路径是跨境劳务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跨境劳务合作法治化发展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纠纷解决机制薄弱以及国家间协同力度欠缺等问题.未来,应当从四个维度出发打造跨境劳务合作法治化路径.立法层面,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或制定新法律、出台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推进粤桂滇区域协同立法等举措,加强法律制度供给.纠纷化解层面,应当着力构建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国际合作层面,应当持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人才建设层面,需要强化澜湄次区域法治人才资源供给.

    澜湄合作次区域合作跨境劳务法治化粤桂滇

    "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基于广州市的调查分析

    陈炜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三年来,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已经在多个省市取得了成效,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效能明显提升,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以广州基层执法改革为案例,总结改革在地方落地的实现方式和相关措施,分析实施中存在的权责划分不清、事项下放不科学、执法队伍承接力不足、协同保障力度不够、执法数据联通薄弱等问题.持续改进和优化基层执法改革,应当转向多层级跨部门的协同治理,建立执法事项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执法队伍结构,夯实执法力量,推动执法数据共享.

    综合行政执法基层治理广州

    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主体性

    潘信林骆枳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秉持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事关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决定了它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主体性",简单地说,就是对"以谁为价值主体、用何依据判定价值、以何来构建价值关系"问题的解答.中国主体性是立足中国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的一种价值目标,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时代特性、发展目标等多维价值的综合反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主体性就是要凸显中国的主体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发展需求,形成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国实践的深化认识和创新表达,提炼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理论,创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教材建设中国主体性

    汉郡文化在合浦的形成及其内涵特点和影响

    吴小玲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武帝在岭南设置九郡,是以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原封建文化,进入合浦郡地的地域性文化标志.历经两千多年,"汉郡文化"在原合浦郡地域范围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显著的人文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汉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在特定区域融合、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外开放、兼收包容的胸襟和追求.深入挖掘和研究"汉郡文化",积极打造汉郡文化品牌,对推进北部湾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推进广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建设、打造民族文化和岭南文化发展传承示范带起到重要的作用.

    合浦汉郡文化内涵特点

    体育人口与人口体育参与的辩证发展——兼论我国体育事业社会核算体系的建构

    段莉易钟林
    87-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发展水平可反映阶段性的综合国力.竞技水平为高度,体育参与为广度,其与人口关系的紧密性程度可聚焦于"体育人口"与"人口体育参与"二维,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侧重与关系结构,应建构社会核算体系实现量化测算,以深度剖析体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因素、结构、机制、趋势.经初步核算,可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人口与人口体育参与间的辩证关系与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为相对独立阶段,阶段性特征为高竞技、低普及;第二阶段为开始融合阶段,阶段性特征为竞技稳定、普及提升;第三阶段为相互促进阶段,阶段性特征为以高普及促竞技持续发展.首届冬奥会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转型是进入第三阶段的表征,更多前沿运动领域都亟待借助大众化、社会化模式来发现和培育人才.体育强国建设中应综合各种发展模式,不断拓展体育人才的社会化培育路径.

    体育人口体育参与体育发展梯度社会核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