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 2005-2020 年的遥感数据,从景观结构的角度,利用 GIS 和 GeoDa 软件,同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构建景观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耕地为研究区的景观本底值,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15 年间,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最多,91.95%来源于耕地,是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②2005-2020 年的生态风险指数,经计算,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值均为正数,在 99%的置信度标准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生态风险区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呈现空间聚集状态,"高-高"聚集是土地生态风险的主要聚集模式.③15 年间,在空间分布上,低风险等级整体上有向中下游转移的趋势,研究区以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为主,分别呈片状和条带状较集中地分布于流域上游的山区和中下游的丘陵地区,分别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 49.20%和 48.98%;从面积变化的趋势来看,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面积逐年分别增加了 1 122.91、3 581.10、21 698.83 hm2,较高风险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增加了 582 436.94 hm2,高风险区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总体减少了 608 839.78 hm2,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整体上趋于减弱;总体来看,除较高风险区向高风险区少量转化外,其余均以较高等级风险区向较低风险区转移占比较多,风险区的转化均表现为相邻等级之间的互相转化,说明研究区生态风险变化相对稳定,没有急剧变化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