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赵其国

双月刊

0253-9829

soils@issas.ac.cn

025-86881236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南京土壤所内

土壤/Journal Soi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论著、试验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通讯、研究方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多类型土壤有机碳定量反演的天基高光谱探测参数研究

    李泽鑫高爽王昌昆刘国华...
    639-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星载高光谱仪器的光谱通道以及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等核心参数设置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定量反演精度。本研究开展了卫星载荷光谱分辨率、信噪比、光谱特征波段对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反演影响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大气传输模型、光谱分辨率分析模型、信噪比分析模型、特征波段的提取分析模型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反演模型的面向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监测的高光谱卫星"地面-大气-仪器-观测-反演"全链路仿真分析方法,实现了土壤类型、大气效应、仪器特性参数、反演方法的耦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3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反演的最佳光谱分辨率均在10~20 nm。②不同土壤类型对观测的信噪比需求不同。对于Phaeozem的有机碳监测,较另外两种土壤有更高的信噪比需求。③在不同特征波段提取分析方法下所需的最佳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一致。不同类型土壤光谱数据提取出的特征波段不同,其中反演效果最佳的土壤类型为Chernozem,特征波段数为26个,R2=0。826 5,RMSE=3。438 9 g/kg。④反演模型与仪器特性参数无耦合关系,同一类型土壤不同反演算法的最佳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需求一致。⑤Chernozem 有机碳最佳反演参数需求为光谱分辨率15 nm,信噪比大于506。66,特征波段提取数为26个;Kastanozem 有机碳最佳反演参数需求为光谱分辨率17 nm,信噪比大于331。42,特征波段提取数为22个;Phaeozem 有机碳最佳反演参数需求为光谱分辨率15 nm,信噪比大于432。51,特征波段提取数为19个。

    天基高光谱探测土壤有机碳监测大气传输模型光谱分辨率信噪比特征波段提取基于变量优选法

    基于景观结构的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变化

    谢贤健
    646-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 2005-2020 年的遥感数据,从景观结构的角度,利用 GIS 和 GeoDa 软件,同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构建景观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耕地为研究区的景观本底值,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15 年间,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最多,91。95%来源于耕地,是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②2005-2020 年的生态风险指数,经计算,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值均为正数,在 99%的置信度标准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生态风险区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呈现空间聚集状态,"高-高"聚集是土地生态风险的主要聚集模式。③15 年间,在空间分布上,低风险等级整体上有向中下游转移的趋势,研究区以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为主,分别呈片状和条带状较集中地分布于流域上游的山区和中下游的丘陵地区,分别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 49。20%和 48。98%;从面积变化的趋势来看,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面积逐年分别增加了 1 122。91、3 581。10、21 698。83 hm2,较高风险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增加了 582 436。94 hm2,高风险区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总体减少了 608 839。78 hm2,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整体上趋于减弱;总体来看,除较高风险区向高风险区少量转化外,其余均以较高等级风险区向较低风险区转移占比较多,风险区的转化均表现为相邻等级之间的互相转化,说明研究区生态风险变化相对稳定,没有急剧变化的区域。

    沱江流域景观结构土地生态风险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和分形理论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

    马东岭刘卫星张春红
    65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以Landsat-5(TM)、Landsat-7(ETM)和Landsat-8(OLI)数据为遥感数据源,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保护区 1985-2020 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方法计算了土地利用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并分两个阶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复杂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2020 年,研究区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草地面积相对较稳定;水体面积逐渐扩大,2015-2020 年增长率最高;裸地面积的变化较为波动,先增加后又逐渐下降;建筑物面积呈指数增长。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表明土地利用复杂度降低。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指数总体上呈升高趋势,表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趋向稳定。总体上,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保护区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逐渐得到改善,水、草等自然资源逐渐丰富。

    谷歌地球引擎分形理论空间结构时空变化黄河三角洲

    化肥减施条件下木霉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王蓓李伟明黄忠阳胡卫丛...
    66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茄子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不施用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T1)、较常规施肥减施30%化肥(T2)和较常规施肥减施 30%化肥+木霉生物有机肥(T3),研究了木霉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 处理的株高和茎粗高于T2处理,其中株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产量方面,T1≈T3>T2>CK,T1、T2和T3处理的产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23。90%、14。27%、20。19%,T3 处理的产量较T2 处理增加 5。18%;T3 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且与T2 处理相比,VC含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每公顷收益增加8 769。60元。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茄子的综合生长及品质排序为:T3>T1>T2>CK,木霉生物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综合评价最高。聚类分析将4个处理分成3类,T1处理和T3处理归为一类,T1处理生长指标好,有最高的株高、茎粗和产量,T3处理品质指标优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最高,两者综合评价得分相近。综上,木霉生物有机肥替代 30%化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茄子的株高、茎粗,而且还能显著提高茄子的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有效改善茄子的品质,同时对于增加茄子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效果明显。

    木霉生物有机肥茄子产量品质

    周期性水位波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王鹏冉义国梅渝马茂华...
    672-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位波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三峡水库消落带采集和测定了受不同水淹强度影响的石灰土、紫色土、黄壤及其植物样品,并运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基于冗余分析的典范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水淹增加了石灰土和紫色土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但降低了黄壤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此外,石灰土的有机碳分布还受地上生物量、土壤 pH 和土层深度的影响,紫色土的有机碳分布还受土层深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而黄壤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则与地上生物量、土层深度和地下生物量有关。总之,周期性水位波动对消落带土壤有机碳影响深刻,但土壤类型分异了有机碳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密度

    寒地黑土养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丰缺评价——以抚远市为例

    刘立芬栾欣婷
    681-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抚远市为例,基于近年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资料成果,采用地统计分析和GIS分析等相结合,揭示研究区黑土表层土壤中N、P、K、Ca、Mg等 13 项养分元素及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及在不同土壤类型分布区含量特征,统计得出表层土壤养分元素背景值,并依据相关标准对各养分元素指标丰缺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抚远地区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富足,N、P含量较丰富,K元素适中,Ca、Mg、B、Zn较缺乏,S、Fe、Mn、Cu元素含量分异较大,且等级中等以上均大于60%;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评价表明,该地区土壤养分丰富-较丰富约占77。1%,较缺乏区仅占1。2%,土壤肥力良好,可为该区现代农业发展和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寒地黑土养分元素地球化学抚远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