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赵其国

双月刊

0253-9829

soils@issas.ac.cn

025-86881236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南京土壤所内

土壤/Journal Soi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论著、试验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通讯、研究方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宁夏枸杞种植适宜性区划

    洪云鹏陈沂岭苏燕燕董刚强...
    1091-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3年7-8月对宁夏全境枸杞种植分布情况进行调查,记录了 186个点位的枸杞适宜种植情况,测试了 70份鲜枸杞样品,获取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百粒重、产量和果形指数的数据,同时收集了宁夏自治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多种高分辨率环境变量.首先,基于枸杞种植分布信息与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识别了宁夏自治区可以种植枸杞的区域;其次,基于主观权重法建立了 4项枸杞质量指标的权重和分级体系,使用随机森林(RF)分类模型完成了宁夏自治区枸杞种植适宜性区划,并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各种环境因子对枸杞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枸杞潜在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现有农田区(除南部六盘山两侧冷凉区)和农田与牧场交界边缘区,其中,适宜区占47%,较适宜区占35%,次适宜区占18%.气候因素是影响枸杞种植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土壤和地形因素;4项枸杞质量指标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百粒重、果形指数主要由气候因素驱动,产量主要受土壤肥力影响.该研究对宁夏枸杞产业转型及种植发展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枸杞种植适宜性最大熵模型随机森林

    东北典型黑土富硒区土壤与作物硒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海伦市为例

    马婧萱崔晓丹梁强胡文友...
    1101-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东北典型黑土富硒区土壤-作物系统硒含量及影响因素,选择海伦市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大宗农产品(水稻、大豆、玉米)可食用部分硒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硒含量水平相对较高,均值为0.303 mg/kg,有效硒含量均值为0.018 mg/kg,硒活化率(有效硒的占比)偏低;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中部(永和乡、爱民乡、向荣乡和长发乡);3种大宗农作物硒含量由高到低为水稻(0.028 mg/kg)>大豆(0.014 mg/kg)>玉米(0.007 mg/kg);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和粉粒含量,高有机质含量抑制了水稻和玉米对土壤硒的吸收.本研究为研究区开发利用富硒土壤提供了从区域选择到作物类型选择的数据支撑.

    海伦市黑土土壤-作物系统硒生物利用率

    西盟县土壤硒元素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志宗王晟刘奇陈文...
    11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西盟县土壤硒元素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采集了西盟县275个土壤样品,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地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西盟县土壤全硒和有效硒的含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西盟县土壤全硒和有效硒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9 mg/kg和0.056 mg/kg,且土壤硒活化率为12.17%.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县东部.地理探测器分析显示,母岩类型、海拔高度以及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硒元素的空间变异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因子对土壤全硒和有效硒的空间变异并非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增强了对全硒与有效硒空间变异的影响.综上所述,西盟县土壤硒元素丰富,同时土壤硒含量的空间分布受到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明显的硒资源富集区域.研究结果为西盟县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了区域选择和种植管理上的科学依据.

    活化率空间变异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

    藏东南地区农田土壤功能营养元素分布研究

    谢程侯磊林文许晨阳...
    1120-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硒(Se)、锌(Zn)、钙(Ca)、铁(Fe)等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这些功能矿物质营养在土壤中的含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中对应元素的含量.为了解藏东南地区农田土壤功能营养元素分布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5个县(区)的农田土壤及作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及作物中全量Se、Zn、Ca、Fe的含量水平.研究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Se、Zn、Ca、Fe含量范围分别为 0.00~0.48mg/kg、37.96~194.17 mg/kg、2.41~7.30 g/kg、10.20~34.35 g/kg.供试土壤样品中,64%尚未达到Se适量水平,85%的Fe含量未达到中等水平,76%的Zn含量达到中等及丰富水平.农田土壤Se、Zn、Ca、Fe含量有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的趋势.作物籽粒中Se、Zn、Ca含量与土壤中对应元素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土壤Fe含量与作物籽粒Fe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藏东南地区农田土壤整体上缺Se、Fe,但存在较多富Zn 土壤.部分区域的富Zn农田可进一步跟踪研究,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开发地方特色农副产品.

    功能营养元素土壤农田藏东南

    氮添加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基于Meta分析

    裴志福红梅尚星玲沈钦国...
    1129-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收集氮添加条件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以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共纳入86篇文献和1 910对观测数据,运用Meta分析方法量化了土壤DOC和MBC对氮输入的响应及其潜在的驱动过程.结果显示:氮输入显著改变土壤化学性质,促进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加,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包括真菌、细菌及放线菌);土壤DOC和MBC对氮输入响应并不一致,氮输入显著提高土壤DOC(7.48%),显著降低土壤MBC(4.03%),随试验地点累积氮输入量的增加,土壤DOC显著增加,土壤MBC显著降低.随机森林预测结果表明,氮添加条件下地上生物量和pH是DOC最重要的预测因子,而pH、总微生物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是MBC最重要的预测因子.综上可见,氮输入条件下土壤DOC增加主要与植物源碳输入增加有关,而土壤MBC的下降则由于氮富集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土壤pH显著下降有关.氮输入对土壤DOC和MBC的不同驱动途径是导致其表现出差异化响应的根本原因.

    氮输入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Meta分析

    勘误声明

    《土壤》编辑部
    1136页

    厨余垃圾沼渣堆肥施用对城市搬迁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伍海兵何小丽梁晶
    1137-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典型搬迁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厨余垃圾沼渣堆肥、化学改良剂(β-环糊精、硫酸钙和氧化铁)单施以及混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并对各处理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探究最佳土壤改良配方.结果表明:沼渣堆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入渗率等物理性质(P<0.05);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电导率和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化学性质;随着沼渣堆肥施加量的增加,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越显著(P<0.05),其中,20%沼渣堆肥+3 kg/m3化学改良剂混施改良效果显著优于单施20%沼渣堆肥、单施3 kg/m3化学改良剂(P<0.05).土壤质量评价综合得分大小关系为:30%沼渣堆肥处理>20%沼渣堆肥+3 kg/m3化学改良剂处理>20%沼渣堆肥处理>10%沼渣堆肥处理>3 kg/m3化学改良剂处理>对照,各改良配方对搬迁地土壤质量均有改良作用,其中30%沼渣堆肥改良效果最佳.

    厨余垃圾沼渣堆肥搬迁地土壤质量主成分分析

    无患子联合EDTA-2Na协同洗脱高细粒土壤中Pb和Cd

    何苏祺李正陈建学
    114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振荡淋洗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无患子(WHZ)和EDTA-2Na用量对重金属Pb、Cd的去除效果,并选择合适的淋洗方式,探究其最佳淋洗参数,分析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WHZ+EDTA-2Na"淋洗参数中固液比为1∶3,优选的用量为EDTA-2Na为1 g,无患子粗提液浓度为5g/L,淋洗2 h对Pb和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50%和73.40%.无患子粗提液联合低浓度EDTA-2Na复合淋洗效果均优于单独淋洗,其中两者混合淋洗组合效果最好.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复配淋洗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可交换态和Pb的铁锰氧化物态有较好的洗脱效果.

    无患子粗提液EDTA-2NaPb、Cd污染土壤复配淋洗重金属形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