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李伯刚

月刊

1001-6880

trcw@clas.ac.cn

028-8521030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ournal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合办,是我国最早报道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学术性双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汽爆加工对蕨菜糖类成分影响研究

    卜雅琴郝经文陈乃富陈乃东...
    1004-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糖占蕨菜干重的8%左右,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探究汽爆加工对蕨菜糖类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4个产地蕨菜干制样品为原料,经相同汽爆工艺处理,测定总多糖得率,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对照品确证共有峰,并对游离单糖含量及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检测,同时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样品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结果表明,与干制样品相比,汽爆样品总多糖得率为(12.02±1.89)%,增加了 55%(P<0.01).8批蕨菜指纹图谱共标识12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确证其中5个共有峰,分别为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系统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可将8批样品归为2类.游离单糖含量和多糖单糖组成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干制样品,汽爆样品中游离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含量分别减少6.02、0.42、0.34 mg/g,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的含量分别增加0.14、0.09 mg/g;多糖单糖组成中葡萄糖、鼠李糖的比例显著(P<0.01)增加,平均增加量为1.64%和0.94%.本研究发现汽爆工艺处理显著增加了蕨菜样品中糖类成分的提取得率,并影响其含量及结构,这为后续的活性研究提供依据,为蕨菜汽爆加工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蕨菜蒸汽爆破指纹图谱糖类成分

    19种中药提取物对海洋致病溶藻弧菌生长和生物被膜的影响

    李百元张叶敏夏晶晶姜红宇...
    1013-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藻弧菌爆发和流行给海水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物被膜的形成导致溶藻弧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一步加强.目前,中草药已经在防治病原性细菌感染疾病中展现出积极的潜力.本研究选取19种中药(枸杞、重楼、紫菀、何首乌、鸡血藤、厚朴、墨旱莲、广金钱草、栀子、桃金娘、连翘、公丁香、白英、黄柏、艾叶、知母、盐知母、酒知母、炒知母),采用不同溶剂进行提取,旨在深入探究这些中药提取物对溶藻弧菌的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采用牛津杯法和96孔培养法,系统性地分析了其提取物对溶藻弧菌生长的影响;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探究了这些中药提取物在其亚抑制浓度下对溶藻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其中12种中药的水提物有抑菌活性,17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和15种中药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抑菌活性;此外,公丁香水提取物、重楼和知母乙醇提取物、桃金娘和连翘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溶藻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我们还发现知母及其炮制品在抑菌活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的发现为细菌的防治和抗生物被膜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发现有望为应对溶藻弧菌暴发提供新的、可持续的策略,有助于保护海洋养殖业的可持续性,维护食品安全,以及维护人类健康.

    溶藻弧菌中药提取物生物被膜抑菌

    基于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定量的首乌藤饮片与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曹斯琼陈康梅潘礼业周湘媛...
    1022-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建立首乌藤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评价方法,研究首乌藤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收集全国主产地和道地产地具有代表性的20批首乌藤药材,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制备成首乌藤饮片,并按《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制备成首乌藤标准汤剂;采用HPLC建立适用测定含量及指纹图谱方法,以转移率、出膏率及指纹图谱相似度为指标,分析首乌藤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显示,20批首乌藤标准汤剂出膏率为10.4%~16.1%,均值为12.9%,均位于均值的±30%范围内.除了四川产地的样品外,其余产地首乌藤饮片及其标准汤剂HPLC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良好(>0.9),且二者具6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的4个峰分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0-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四个已知成分的转移率分别为26.58%~53.07%(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12.37%~42.84%(大黄素-8-0-β-D-葡萄糖苷)、3.83%~18.71%(大黄素)、0.35%~4.13%(大黄素甲醚).本文建立了首乌藤饮片及其标准汤剂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方法,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化学成分的量值传递规律,为首乌藤水提物及其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首乌藤标准汤剂转移率指纹图谱量值传递

    恰玛古异硫氰酸酯的酶解制备及抗宫颈癌活性

    解帼轩塔玛莎·库尔曼江王昊陈雲杰...
    1032-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了恰玛古异硫氰酸酯(Brassica rapa L.isothiocyanate,BRIe)的外源酶解制备工艺,分析、评价了酶解产物的化学成分和抗宫颈癌活性.采用外源黑芥子酶对恰玛古硫代葡萄糖苷进行降解,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酶解法的最佳制备工艺:酶量为20 μL、酶解温度70 ℃、pH 6.5、酶解时间2 h、抗坏血酸浓度为0.01 mg/g,在此条件下,异硫氰酸酯的提取率为11.13%;GC-MS鉴定分析所得酶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有7种,分别为3-氨基-2-恶唑烷酮、2-恶唑烷硫酮、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异硫氰酸异丙酯、异硫氰酸-2-苯乙酯.采用MTT法检测BRIe对宫颈癌Hela、Siha、U14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BRIe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72 h IC50为97.48μg/mL;细胞划痕实验显示BRIe抑制了 Hela细胞的迁移,PI流式细胞染色显示BRIe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Hochst 33258、Annexin V-FITC和PI染色表明BRIe诱导了 Hela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恰玛古用于功能食品和抗宫颈癌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异硫氰酸酯恰玛古酶解抗肿瘤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蟾蜍灵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刘玉玲陈利荣侯艳香王元森...
    1045-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探究蟾蜍灵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利用PubChem和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蟾蜍灵的药物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胃癌的相关靶点,运用Venny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的PPI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3.9.0软件进行可视化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GIEPA数据库、Kaplan-Meier方法、AutoDock和PyMOL软件分析核心靶点分别与胃癌和蟾蜍灵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细胞实验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的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筛选到蟾蜍灵的药物靶点285个,胃癌相关的疾病靶点909个,蟾蜍灵与胃癌的交集靶点91个,结合PPI网络度值排名、胃癌患者中表达水平以及患者生存预后相关性筛选2个核心靶点为HSP90AA1和SRC.KEGG富集分析蟾蜍灵治疗胃癌可能与PI3K-Akt、FoxO、Ras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SP90AA1和SRC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且其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蟾蜍灵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蟾蜍灵处理胃癌细胞MGC-803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均下降,而细胞凋亡数增加.MGC-803细胞中HSP90AA1、SRC、Bcl-2、p-AKT和Fox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综上所述,蟾蜍灵可能通过调控HSP90AA1和SRC核心蛋白及Akt/FoxO1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网络药理学蟾蜍灵胃癌增殖迁移凋亡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补肺活血胶囊治疗肺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

    彭文潘王单武琦徐泳...
    1056-1063,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补肺活血胶囊抗肺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与作用靶点.本研究首先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及SEA数据库筛选出BHC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 Suite、CTD、TTD数据库检索与PF疾病相关靶点;将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到化合物潜在靶点中,得到公共靶点,并导入STRING平台,借助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获取关键靶点;通过DAVID平台进行KEGG富集分析.为验证数据,通过Masson染色及胸部CT明确肺组织胶原沉积和影像学情况,借助Western blot及q-PCR实验明确相关靶点蛋白表达及基因转录情况.共获取BHC潜在作用靶点206个,PF相关靶点487个,公共靶点57个;共筛选出包括TNF-α、MMP9和p38在内的15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提示,TNF信号通路为关键通路.动物实验发现,BHC能够缓解肺组织胶原沉积,减少小鼠肺组织近胸膜处纤维网格影,降低PF小鼠肺组织内MMP9、TNF及p38蛋白及mRNA含量(P<0.01).上述研究结果揭示BHC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调控PF的作用机制,为BHC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补肺活血胶囊肺纤维化网络药理学TNF信号通路

    鬼箭羽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

    杜雨璇谢治深徐江雁王潘...
    1064-1081,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鬼箭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通经、破血、杀虫和散瘀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其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和萜类成分为主.本文通过对鬼箭羽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基于此,从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有效性、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鬼箭羽的质量标志物进行推测分析,初步预测芦丁、槲皮素、香橙素、儿茶素、β-谷甾醇、鬼箭羽二萜A和11-羰基-β-乳香酸等成分可作为鬼箭羽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以期为鬼箭羽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鬼箭羽质量标志物黄酮类三萜类糖尿病肾病抗肿瘤

    枸骨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宋钰纪丽莲刘艳丽王桃云...
    1082-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枸骨(Ilex cornuta)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其叶子常被瑶胞聚居区当作"苦丁茶"的来源.枸骨的化学成分是其药理活性的基础,主要包括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多酚类、生物碱类和挥发油类等,近10年共鉴定出278种单体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枸骨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及抗肿瘤等多种活性.本研究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枸骨化学成分、提取与检测方法、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进行了总结,并对枸骨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枸骨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枸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提取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