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壤与肥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黄鸿翔

双月刊

1673-6257

trfl@caas.ac.cn

010-82108656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土壤与肥料/Journal 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肥、水、微生物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交流、产品信息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适宜农业院校师生,科研、推广、环保与行政管理部门及肥料生产、经营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技术员订阅。更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特约国家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协办单位,更全面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行业内不同领域的沟通,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拓展刊登领域,提高期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稀释接种法和二次发酵法制备的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肥料效应比较研究

    邓杰王宇蕴唐伟魏雨泉...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有机肥中的功能性微生物是生物有机肥肥效的核心,生物有机肥的制造工艺决定了功能性微生物的数量和应用效果,绿色木霉兼具的促生和生防功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中。分别采用稀释接种法和二次发酵法在不同腐熟度(种子发芽指数GI值为 50%、80%、100%)的堆肥物料接种绿色木霉制备生物有机肥,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两种工艺类型的生物有机肥在辣椒根系定殖能力及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 24 d后,经过二次发酵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分别在堆肥物料GI值为 50%、80%和 100%时接种绿色木霉进行二次发酵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木霉在辣椒植株根系定殖量分别为 1。5×105、2。3×105 和1。02×105 CFU/g,按照稀释接种法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分别在堆肥物料GI值为 50%、80%和 100%时,按照稀释倍数接种绿色木霉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木霉定殖量分别为 0。29×105、0。72×105 和 0。24×105 CFU/g;在GI值为 80%的堆肥物料条件接种绿色木霉,经过二次发酵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绿色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最强;经过二次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按照稀释倍数接种绿色木霉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处理,且以GI值为 80%的堆肥物料条件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发现,以GI值为 80%的堆肥物料接种绿色木霉后,采用二次发酵方式生产的生物有机肥,7 d后的绿色木霉菌增殖量为 3。91 倍,表现出功能性微生物最好的增殖和定殖效果。综上所述,在制备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时的最佳方法是在腐熟度为 80%的堆肥物料中接种绿色木霉进行二次发酵,可以提高绿色木霉的定殖效果,也可以提升绿色木霉生物有机肥的抗病效果。

    不同腐熟度堆肥物料接种工艺绿色木霉定殖能力防治效果

    不同装袋量下麦秆和毛叶苕子混合腐解特征

    刘婷宋明丹韩梅梁鑫宇...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不同装袋量下麦秆、毛叶苕子混合的腐解过程,对青海东部农业区秸秆还田和培肥土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尼龙袋填埋试验,设置物料类型和装袋量两个因素,完全随机组合共9 个处理。物料类型设麦秆(W)、毛叶苕子(H)、混合物料(WH)3 个水平,装袋量设 16、28、44 g 3 个水平,研究 3 种物料类型在不同装袋量下的腐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下有机物料腐解呈现前期快-中期慢-后期加快的变化规律,至腐解结束,物料类型对累计腐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麦秆、毛叶苕子、混合物料的累计腐解率平均为 45。27%、76。75%、62。25%,表现为毛叶苕子>混合物料>麦秆。装袋量对累计腐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装袋量分别为 16、28、44 g时,平均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2。84%、63。32%、58。11%,装袋量 28 g下腐解最快。双库指数衰减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物料腐解过程中腐解残留率与积温的关系,方程的决定系数均>0。88,预测腐解残留率与实测腐解残留率的MPE、RMSE、nRMSE分别为 8%、2。47、7。85%。麦秆、毛叶苕子和混合物料的腐殖化系数平均分别为 54。05%、31。32%、41。90%。物料混合显著提高了干物质量的易分解比例(P<0。01),装袋量为 16、28、44 g时,混合效应值分别提高了13。27%、15。06%、8。61%,装袋量为 28 g时混合效应最高。物料混合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易分解比例,腐解速率加快。麦秆和毛叶苕子混合能加快物料的腐解,当装袋量为 28 g时(相当于麦秆、毛叶苕子还田量分别为 5490、3393 kg·hm-2)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东部农业区秸秆还田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有机物料腐解规律双库指数衰减模型混合效应模型评价

    植物根际产ACC脱氨酶原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和促生特性研究

    麦迪努尔·依力哈木樊永红依力哈木·尔西丁
    17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作业区周围选择石油污染及盐渍化的 3 个区域采集梭梭根际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别以原油与 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从土样中分离出两株耐盐碱能力强、ACC脱氨酶活力较高、原油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菌株S8-1 和W8-4的ACC脱氨酶比活力分别为(0。17±0。06)和(0。77±0。08)U/mg,W8-4 的酶比活力显著高于S8-1。通过乳化性能的测定,得出菌株W8-4 和S8-1 的乳化率分别为(54。92±5。04)%和(49。59±3。69)%,表明其具有增溶作用,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7 d的降解试验结果显示,两株菌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 52。82%和 41。3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 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8-1 为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ssardii)菌株,W8-4 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monas sp。)菌株。通过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菌株原油降解效果的影响发现,当降解时间为 7 d,摇床转速为 180 r/min时,菌株S8-1 的最佳降解条件是接种量为 4%,初始pH为 7,培养温度为 30℃,原油浓度为 0。5 g/L;菌株W8-4 的最佳降解条件是接种量为 5%,初始pH为 8,培养温度为 30℃,原油浓度为 2。5 g/L;此时,两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 55。16%和 57。89%。促生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均具有生物固氮和溶磷能力。因此,这两株菌可为将来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菌种资源。

    石油污染植物根际耐盐碱ACC脱氨酶原油降解率促生作用

    深耕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进展

    杨小东王刘炜侯德义
    19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耕作为农业耕作措施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法,然而,其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总结了深耕条件下土壤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规律的相关研究。深耕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如容重、团聚体稳定性)进而影响其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从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发生变化。深耕可显著增加土壤CO2 的排放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容重是影响CO2 排放的重要因子。旱地土壤是CH4 的"汇",水田是CH4 的"源"。深耕可降低旱地土壤对CH4 的吸收,增加水田土壤CH4 的排放。土壤通气性能以及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大小和活性是影响CH4 排放的重要因素。深耕对N2O的影响主要与土壤通气性能有关,在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深耕可显著增加N2O的排放,但在通气性不良的土壤中则表现为降低趋势,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影响N2O排放的重要过程。此外,土壤改良方式、水分管理、气候因素和其他土壤性质等可进一步对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影响。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壤绿色低碳修复的角度出发,采用深耕方法进行农业耕作和土壤修复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值得进一步审慎商榷。

    深耕绿色低碳修复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

    土壤中硫磺氧化的影响因素

    刘俊杰祝园园鲁振亚黄成东...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综述影响硫磺氧化的土壤性质、肥料性质两部分内容,为进一步解决硫磺在土壤中氧化率低的问题,同时也为高效硫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植物对于硫的需求日益增高,硫是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被用来合成许多蛋白质和氨基酸,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在防治害虫、改良土壤性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大气沉降、径流损失以及大量元素肥的过量施用导致硫元素附带输入减少和作物移除量的增加,土壤中硫含量供需不平衡,因此,硫肥添加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现有硫肥里的硫主要由两种形态组成,分别为单质态的硫磺和化合态的硫酸盐。硫磺廉价易得,在氧化过程中可以产生酸,改良碱性土壤pH,为更加科学地进行硫肥的研发设计,现需对硫磺在土壤里的主要氧化因素(微生物、pH、温度、湿度、粒径)进行系统的梳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微生物活性对硫磺的氧化作用要远大于数量,因此,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土壤pH、温度、湿度等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微生物的种类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比重尚无绝对的定论。大多数研究表明,硫磺的氧化速率随土壤pH的降低而降低,在 30~40℃且土壤含水量接近田间持水量时硫磺氧化速率最快。而硫磺粒径与氧化速率呈反比是确定的,其本质是微生物定殖于肥料颗粒的表面积起主导作用,并且受在土壤里的扩散影响,粉状硫磺相对于颗粒状硫磺更易于氧化。

    单质硫微生物pH温度湿度粒径

    我国肥料标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赵英杰孟远夺樊子风李凡...
    212-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我国肥料标准现状,加快肥料标准体系建设,收集了我国现行有效的肥料相关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 4 个层次的标准,并分别对每个层次所包含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内容和实施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当前我国肥料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的重点方向。结果表明,我国肥料标准涵盖基础通用、产品、检测、施用、生产流通、安全评价等全产业链相关标准类型,基本满足国内行业生产、流通和使用的需要。肥料检测方法和产品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主体,分别占国家标准的 54。1%和 24。1%,占行业标准的 35。1%和 34。8%;肥料施用技术类标准在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中最多,分别占 81。2%和 57。1%,我国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肥料标准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类标准内容存在一定交叉重复,检测技术标准标龄过长,施用技术标准缺乏统一命名,安全评价类标准相对短缺,标准实施效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未来需要从加强归口单位交流联系、加强标准复审、加快短缺标准立项与研制、加强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和加强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管理等方面努力。

    肥料标准标准体系农业投入品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有效硼

    谭昌玲杨宝红齐书洲熊福平...
    22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用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对消解时间、消解温度、升温时间及测定过程中铁共存干扰元素、土壤的pH进行了研究。在ICP-OES光谱仪的最优工作条件下,谱线249。773 nm的硼灵敏度高、峰形好,测定结果表明,当样重为10。00 g,浸提液体积为20 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5 mg/kg,测定下限为0。020 mg/kg,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检测要求,此法适用于批量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微波消解ICP-OES法土壤有效硼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全硫

    王斌毛静张勇巩琪...
    227-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元素在植物中属于重要的中量元素,是继氮、磷、钾后第4位主要营养成分,是所有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硫在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土壤中全硫能够反映出土壤硫的生态和环境效应,因此,对土壤中全硫的测定显得至关重要。以硝酸-双氧水为消解体系,对土壤样品进行消解,将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硫转化为可溶性无机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土壤中全硫含量。称取0。25 g土壤样品,加入10 mL硝酸、5 mL双氧水,在150℃电热板上消解样品,剩余体积为2 mL左右时取下,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25 mL,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硫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分析谱线为182。037 nm时具有灵敏度好、干扰少的优点,以硫含量为横坐标,强度为纵坐标建立线性回归曲线,其线性回归曲线为Y=0。001195C+0。037420,线性相关系数R2 为0。9999。在优化的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7和23 mg/kg。为了验证方法精密度,选择不同含量级别的国家标准物质平行测定6次,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为2。2%~6。8%;绝对偏差为2~171 mg/kg,所有测定结果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物质推荐值。

    全硫土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

    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碳酸氢钠提取土壤有效磷的方法优化与研究

    唐思宇张丽萍王久荣袁红朝...
    23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土壤有效磷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率,对《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HJ 704-2014)及《森林土壤的测定》(LY/T 1232-2015)中碳酸氢钠提取有效磷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了连续流动分析仪试剂配制方案及试剂流路,探讨了浸提方式、振荡速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检测波长等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及准确度等参数,并比较了分光光度法与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880 nm波长下,优化后的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检测碳酸氢钠浸提的有效磷的线性范围为0~3。00 mg/L,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为 0。004 mg/L,变异系数<5。0%,测定参比物质NSA 2[有效磷认定值(36±6)mg/kg]、NSA 4[有效磷认定值(14。5±2。6)mg/kg]、标准物质ASA-3a[有效磷认定值(29±3)mg/kg]分别为 35。9、12。5 和 28。1 mg/kg,均在认定值范围内,可以准确测量有效磷低的土壤。优化后的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检测碳酸氢钠浸提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具有自动进样、在线除气泡、在线恒温显色检测、试剂用量少及环境友好等优点,且实验周期短,测得数据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优势突出,可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高效准确测量碳酸氢钠浸提有效磷含量提供技术依据。

    土壤碳酸氢钠浸提有效磷分光光度法连续流动分析仪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肥料中两种抑制剂的含量及国际标准制定研究

    王新慧田烨炜黄河清颜坤...
    24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氮肥增效助剂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实现对新型肥料的有效管控,建立了对肥料中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双氰胺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2 种抑制剂的浓度与对应色谱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9,回收率分别为91。1%~104。8%和90。9%~107。6%,6 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94%和 0。84%。与此同时,通过对全球 18 家国际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兼顾前处理简单、分离效果好、检测准确的同时,又具有适用性广、精密度高的优势,ISO/DIS 6650 可作为新的国际标准推广使用。

    高效液相色谱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双氰胺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