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壤与肥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黄鸿翔

双月刊

1673-6257

trfl@caas.ac.cn

010-82108656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土壤与肥料/Journal 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肥、水、微生物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交流、产品信息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适宜农业院校师生,科研、推广、环保与行政管理部门及肥料生产、经营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技术员订阅。更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特约国家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协办单位,更全面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行业内不同领域的沟通,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拓展刊登领域,提高期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寒旱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

    谢世兴刘雪玲刘晨和江鹏...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春玉米秸秆还田对低温缺水条件下农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并为冀西北寒旱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设置秸秆还田翻耕(JF)、秸秆还田旋耕(JX)、大垄轮播秸秆还田(JL)3 种还田方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分析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0~20 cm土层,各还田方式均能显著提高 1。00~2。00 mm团聚体占比,JX处理显著提高>5。00 mm团聚体占比。JX处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最高,团聚体稳定性较强,JL和JX处理显著提高 2。00~5。00 mm团聚体占比,JL处理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较高。各还田方式对土壤MWD和GMD分别提高了 10。32%~15。46%和 16。23%~18。35%,均能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 42。88~54。72 g·kg-1 之间,JL处理显著提高 2。00~5。00、0。50~1。00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幅大于其它两种还田方式。各还田方式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在 4。18~8。29 g·kg-1 之间,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高于CK;秸秆还田均能提高 1。00~2。00、0。50~1。00 mm团聚体黑碳含量,JF和JX处理提高>5。00、2。00~5。00 mm团聚体黑碳含量;JL处理提高>5。00、2。00~5。00、1。00~2。00、0。25~0。50 mm团聚体腐殖质碳含量。各还田方式对 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高于 20~40 cm土层,CK和JF处理团聚体腐殖质碳含量 20~40 cm土层高于 0~20 cm土层。CK、JF和JX处理>5。00、2。00~5。00、1。00~2。00 mm团聚体黑碳含量在 0~20 cm土层最高。综合分析冀西北部寒旱区适宜采用春玉米大垄轮播秸秆还田方式。

    秸秆还田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粒径分布有机碳组分春玉米

    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铵态氮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

    刘春增张成兰张琳丁丽...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铵态氮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以 13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22500 kg/hm2 紫云英+80%化肥(G+0。8CF)、22500 kg/hm2 紫云英+60%化肥(G+0。6CF)、22500 kg/hm2 紫云英+40%化肥(G+0。4CF)共 5 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吸附解吸特征参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土壤铵态氮的吸附特征(R2 为 0。9969~0。9979,P<0。01)。与CK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土壤铵态氮的最大吸附量、最大缓冲容量分别降低了 4。85%~13。46%、4。55%~7。36%;土壤铵态氮的平均解吸量和解吸率为G+0。8CF>G+0。6CF>G+0。4CF>CF>CK。与CK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了 19。42%~46。60%、15。24%~25。8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解吸率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显示,pH和速效氮是造成土壤铵态氮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解释了全部变异的 56。7%和 39。1%(P<0。05)。综上所述,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降低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增加土壤对铵态氮的解吸,减少了土壤对氮的固持,提高氮的有效性。综合考虑土壤铵态氮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土壤养分含量,以减量 20%~40%化肥配施 22500 kg/hm2 紫云英处理效果较好。

    紫云英土壤铵态氮吸附解吸特征参数

    尿素穴施削减麦田NH3挥发、NO和N2O排放

    德吉卓玛曾科尹斌李琪...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尿素表施往往导致大量的活性氮损失,如NH3 和NOx排放,加剧了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冬季。将尿素集中穴施于土下,可能对NH3 和NOx的排放有深远的影响。但对于冬小麦田,这方面的研究欠缺。基于此,在冬小麦田开展了田间试验,设置了 3 个处理:传统的尿素 3 次表施(CT);尿素一次性穴施(PP);不施氮的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尿素一次性穴施模式下,NH4+-N扩散到土壤表层的程度很小,从而使穴施处理麦季的NH3 挥发总量比表施处理低 80%,与CK处理相同,仅占总施氮量的 0。7%。穴施处理明显减少了NO日排放通量,穴施麦季的NO排放总量仅占施氮量的 0。1%。相比表施处理,穴施处理使麦季的N2O排放量降低了 25%,占总施氮量的 0。6%。穴施处理消除NO和N2O排放主要在于NH4+扩散的范围小(仅在土下4~13 cm),肥点附近高浓度的NH4+-N和冬季低温不利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由于尿素穴施延长了肥效,穴施处理的小麦产量并未减产,与表施相似。因此,在冬小麦种植系统中,尿素穴施可以提升环境效益而不牺牲小麦产量。

    尿素穴施NH3挥发NO排放N2O排放集约化小麦种植系统

    西安市农用地土壤有效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吕爽蔡苗孙喜军李荃...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西安市农用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空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2020 年在西安市各区县采集农用地0~20 cm土壤,调查采样点成土母质、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海拔信息,测定土壤有效硫、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指标,最终剔除检测异常值后保留 509 个样点。应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西安市农用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的时空变异和影响因子,为西安市土壤硫素分区管理及合理施肥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西安市农用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值为 21。03 mg/kg,按照土壤有效硫含量分级标准,属于中等水平,变异系数达到 81。09%,属于中度变异。土壤有效硫含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自西向东总体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含硫量低和中低的土壤面积合计占比为 56。8%。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貌类型均对土壤有效硫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成土母质的影响最显著。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土壤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针对部分农区土壤硫素缺乏现象,推荐使用含硫复合肥或者补施硫肥,降低作物缺硫风险。

    有效硫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江西宜春袁州农用地富硒土壤分布及重金属环境容量研究

    尹婷婷蔡海生张学玲何庆港...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拥有丰富的土壤硒资源,但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所导致的土壤重金属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以及土壤硒与重金属伴生关系的存在,使得富硒土壤一定程度上受到重金属威胁,限制了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采集检测袁州区 162 份表层土壤样品中铅(Pb)、铬(Cr)、镉(Cd)、砷(As)、汞(Hg)、铜(Cu)、锌(Zn)、镍(Ni)8 种重金属的含量,通过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估算以及运用环境容量指数法和空间插值法评价得到袁州区农用地富硒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水平及空间分布情况,据此分析袁州区农用地富硒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整个袁州区农用地可以划分为富硒、潜在富硒和足硒 3 种土壤,分别占袁州区农用地的 74。04%、16。00%和 9。96%。(2)Pb、Cr、As、Hg、Cu、Zn和Ni 7 种重金属在 8 个年限内的平均静态年容量和平均动态年容量大小排序相同,从大到小依次为Zn、Cr、Pb、Ni、As、Cu、Hg,7 种重金属的平均静态和动态年容量都随着控制年限的增长而减小,且 7 种重金属的平均动态年容量都比平均静态年容量大。(3)研究区富硒土壤中的Pb、Cr、As、Hg、Cu、Zn和Ni 7 种重金属都以中容量区为主,而Cd主要为超载区。综合来看,研究区 85%以上为低容量区,整体容量较小,土壤受到中度污染,为提高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降低污染程度,保证富硒农产品的安全,可针对不同容量区采取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等措施。

    富硒重金属环境容量土壤修复袁州区

    施肥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孙豪杰王静程昱润肖国举...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微生物肥料对不同生长时期酿酒葡萄园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健康种植及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广泛种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品种"梅鹿辄"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 4 个处理: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生物有机肥灭活+化肥减量、常规化肥用量和空白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各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细菌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各施肥处理土壤细菌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优势菌属为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酸杆菌属(Acidobacterium)RB41、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各施肥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对照,且转色期较收获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施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基质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亚硝化螺菌属和酸杆菌属RB41 的相对丰度,而不施肥处理则降低了亚硝化螺菌属的相对丰度。通过冗余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及pH值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其中碱解氮含量为最主要驱动因子,放线菌可以适应该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微生物肥料能够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pH值和全盐含量,增加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以施用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减量处理整体效果最显著。

    微生物肥料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施氮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李伟黄战谢文歌张曦瑜...
    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长期不同氮素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0~20 cm土层)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为库尔勒香梨生产过程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期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氮肥施用量分别为N 0、150、300 和 45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1、N2 和N3)的 4 个处理下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以及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土壤中优势真菌门类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菌门;优势真菌属类均为曲霉属、顶孢霉属、链格孢属、葡孢霉属、假裸囊属,碳氮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能显著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组成,高氮施肥能够增加真菌的丰富度。中高氮(N 300~450 kg/hm2)施肥能够提高真菌多样性及群落中的物种分布均匀度,土壤真菌群落生物多样性主要与碳氮组分含量、电导率、pH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

    库尔勒香梨氮肥微生物多样性真菌土壤理化性质

    控释尿素的作物增产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评价

    吕慧丹王西亚潘昭隆赵士诚...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常规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被认为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影响控释尿素增产的关键因素尚不清楚。基于大量的田间数据(494 对作物产量数据),通过Meta分析评估了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施用控释尿素较常规尿素增产 5。0%。亚组分析表明,控释尿素在壤质土壤上较常规尿素增产 6。1%,而在砂质(-0。1%)和黏质(1。8%)土壤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控释尿素在中等季节降水量(7。9%)条件下较低降水量(3。8%)和高降水量(3。1%)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效应。作物产量响应随土壤pH和季节平均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土壤全氮和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此外,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11。2%)、雨养农田施用(6。9%)、玉米季施用(10。7%)和控释尿素撒施+耕作(8。1%)较控释尿素单施(3。9%)、灌溉田施用(3。1%)、小麦和水稻季施用(0。6%~4。0%)和其他控释尿素施肥方式(3。3%~4。3%)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P<0。05)。总之,施用控释尿素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但在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特定环境条件和管理因素对增产效应的影响。

    控释尿素作物产量环境因子管理措施Meta分析

    种植绿肥对我国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整合分析

    李炫肖大康胡洋胡仁...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种植绿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为水稻增产稳产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进行了收集,建立了 362 组包含种植绿肥(GM)和冬闲田(FFP)处理下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定量绿肥在不同地区、水稻种植模式、土壤性质、氮肥用量、绿肥种类下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提升幅度,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影响绿肥效应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地区下,GM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在南方稻区最大(21。17%)。在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GM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提升幅度均表现为双季稻>单季稻;土壤全氮含量≤1。5 g/kg、有机质含量≤20 g/kg时对产量的提升幅度较高;当GM处理的施氮量≤150 kg/hm2 时对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幅度均较高,分别为 12。47%和22。36%,但是随着施氮量的逐渐增加,GM处理的增产幅度下降。不同绿肥种类下,GM处理对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幅度有所差异,在产量提升方面,豆科绿肥(12。47%)>非豆科绿肥(7。22%)>混合绿肥(6。32%);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方面混合绿肥(12。69%)>非豆科绿肥(10。93%)>豆科绿肥(9。37%)。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控因素方面GM处理对水稻增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施氮量和有效磷含量(贡献率分别为 18%、16%和 15%)的影响,而GM提高有机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区、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贡献率分别为 14%、12%和 11%)。因此,GM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尤其是在低肥力的土壤状况下GM处理对产量的提升幅度较好,GM与化肥配合使用能促进水稻增产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但GM的施氮量不宜超过 150 kg/hm2,水稻和绿肥轮作长江流域稻区推荐豆科绿肥,而在南方稻区进行混合绿肥。

    绿肥水稻产量土壤肥力整合分析随机森林

    基于整合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特征

    莫艳芳申云鑫贺彪施竹凤...
    8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探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中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指导。通过数据库共检索得高质量文献 84 篇,提取有效田间试验数据 625 组,以不施肥和单施无机肥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有机肥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作物产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分别增加 41。14%[95%置信区间(CI):38。32%~44。04%]、46。46%(95%CI:43。02%~50。01%)和 48。85%(95%CI:43。86%~45。03%)。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微生物量碳含量 46。80%(95%CI:43。22%~50。46%),提高微生物量氮含量 56。0%(95%CI:47。18%~65。37%),提高作物产量 47。48%(95%CI:39。98%~55。36%);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可提高 36。06%(95%CI:21。22%~52。71%),微生物量氮含量可提高 40。80%(95%CI:30。42%~52。01%),作物产量可提高 4。04%(95%CI:2。26%~5。46%);Met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作物产量还受作物类型、氮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方式、土壤初始pH、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初始pH和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初始pH和氮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作物产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初始pH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结合作物类型、土壤条件和气候类型等因素,构建单施或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技术,实现构建土壤健康微生态,最终实现肥料资源有效利用和提高土壤生产力的目的。

    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有机肥土壤肥力作物产量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