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壤与肥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黄鸿翔

双月刊

1673-6257

trfl@caas.ac.cn

010-82108656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土壤与肥料/Journal 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肥、水、微生物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交流、产品信息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适宜农业院校师生,科研、推广、环保与行政管理部门及肥料生产、经营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技术员订阅。更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特约国家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协办单位,更全面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行业内不同领域的沟通,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拓展刊登领域,提高期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藏高原野生宽叶羌活根际土壤微环境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胥生荣马瑞丽田国鹏祁焕华...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宽叶羌活药材形成对土壤环境的响应特性,明确土壤环境在宽叶羌活不同生长年限的差异,以不同生长年限野生宽叶羌活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研究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宽叶羌活对根围土壤孔隙度的影响主要在土层0~40 cm深处,5年生地块平均土壤孔隙度减小至对照的88。56%,对土层50~100 cm处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在土层0~50 cm处变化显著,前3年根围土壤含水量逐年增大,达到对照的105。59%,土层60 cm以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且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下降,从对照到5年生地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41。75%,其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51。78%,颗粒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18。30%,活性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24。42%,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21。76%,微生物量碳含量降低到原来的47。31%;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3年生和5年生土壤间差异不显著,活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2年生和3年生土壤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生长年限增长,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脱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呈显著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株龄增大,叶片表观量子效率显著减小,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均显著增大;叶片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减小,非光化学淬灭系数表现显著增大,综合分析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活性和部分土壤酶及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微环境对根系生物活性的影响作用增大,根系生存环境的变化影响植株对土壤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植株叶片同化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宽叶羌活药材质量和品质形成。

    青藏高原宽叶羌活有机碳土壤酶光合作用

    柑橘园土壤与叶片养分对'红美人'果实品质的影响

    焦云沈盼谢让金韩东道...
    192-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土壤及叶片养分对'红美人'果实品质的影响效应,对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33个'红美人'果园土壤、叶片养分和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及评价,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影响其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及叶片养分因子,明确果实品质、土壤及叶片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果园中土壤pH处于偏酸性环境,平均值为5。41,土壤养分总体偏高。其中,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平均值超出适宜范围;同时,叶片中铁、锰和氮含量均值亦高于适宜范围,而钾和钙含量则低于适宜范围。果实品质是多个土壤及叶片养分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土壤中有效锰和碱解氮含量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45;果肉紧实度与土壤中有效锌、有效磷、全磷和碱解氮含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79、-0。50和-0。51;果肉酸度与叶片中钾和磷含量亦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50。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红美人'叶片中氮、磷、镁、锰、铜和锌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因此,针对上述果园土壤进行酸碱度调节,增施生理碱性有机肥等将作为后续土壤管理的关键。

    '红美人'土壤养分叶片养分果实品质多元统计分析

    稻秸秆基腐植酸钾制备过程中原料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陆爱灵廖广东李艳玲陈曦...
    200-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化腐植酸是由农作物秸秆、木屑、蔗渣等农业废弃物通过化学或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取的一种非煤腐植酸的新资源,是我国绿色环保肥料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以稻秸秆为原料,HNO3为氧化剂,采用HNO3氧化法及碱提取法制备并提取了生化黄腐酸(FA)和生化腐植酸钾(HA-K),采用三组分分析、热重分析、固体碳核磁(13C NMR)等分析方法探究了提取HA-K前后稻秸秆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HNO3氧化及碱提后,残渣(ER)中纤维素占比高达91。26%~96。78%;主要失重温度聚集于350~420℃(失重占比达75。49%),此温度属纤维素裂解范围;ER-10%60 min的13C NMR谱图中,木质素乙酰氧基中的羰基、半纤维素中的羧基(N° 1)和木质素中的芳香碳(N° 2~6)消失。这些现象反映出HNO3氧化和碱提过程打破了稻秸秆中连接三组分的氢键及酯键,木质素、半纤维素中的羰基和羧基官能团(N° 1)以及木质素中的芳香碳(N° 2~6)进入了 FA和HA-K中,ER中仅剩纤维素为主要组分。

    生化腐植酸钾HNO3氧化稻秸秆黄腐酸固体碳核磁

    农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团聚体稳定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白懿杭侯赛赛赵玉璞张瑞芳...
    20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团聚体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两者相互作用。土壤有机碳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体保护和固存土壤有机碳。回顾了近年来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研究,分别梳理了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对土壤质量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团聚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合理的施肥、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能调控土壤微生物,改变土壤有机质物质的分解和有机碳固存及分解速率;同时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结构和稳定性。土壤有机碳通过土壤有机和无机胶结作用、植物根系与菌丝作用以及有机物填充作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反之,土壤团聚体通过将土壤有机碳进行包裹,减少土壤有机碳矿化,以实现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综上,对未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土壤质量物理保护

    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问题及调控途径

    黄兴成杨叶华刘彦伶张雅蓉...
    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酸化问题正在成为限制茶园土壤健康和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对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机制及调控途径尚缺乏系统性总结,制约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进行重点分析,系统阐述茶园土壤酸化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因素,解析了土壤酸化对茶树生长、土壤元素转化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针对茶园酸化土壤改良目标,提出酸化土壤的有效调控途径,旨在为茶园土壤健康管理和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土壤酸化茶园调控

    有机肥增强植物磷素吸收利用机制研究进展

    戈应同王宇蕴徐翔李兰...
    228-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素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极为重要,但由于土壤中固有的磷形态生物有效性低,植物磷素吸收能力弱,导致磷素利用率低。有机肥施用能有效增强植物的磷素吸收利用能力,但其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综述了有机肥施用如何增加土壤磷素有效性以及增强植物对磷素的吸收能力的机制,并重点强调了在此过程中微生物的重要作用。有机肥通过改变土壤吸附特性、团聚体形成以及微生物代谢活动增加土壤磷素有效性;通过调节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根系间的关系促进根系生长、改变根系形态,从而增强磷素吸收能力,是以"碳"为核心的植物-微生物-土壤互作的连续体。

    有机肥磷吸收能力磷素有效性植物-微生物-土壤连续体

    磁力搅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盐基

    王华和振云李凯学张清华...
    236-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磁力搅拌提取、离心对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交换液中交换性钾、钠、钙、镁4项盐基。研究出一套适合批量农业土壤交换性盐基的测试方法,方法简便、高效节能、稳定、易于掌握。方法检出限为交换性钾0。025 cmol/kg,交换性钠0。028 cmol/kg,交换性钙0。040 cmol/kg,交换性镁0。019 cmol/kg;方法精密度的标准偏差(n=6)为1。46%~4。93%,均小于5%,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一致,满足质控要求。

    磁力搅拌农业土壤交换性钾、钠、钙、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过氧化氢预处理-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离子的研究

    李婧怡王玮棋杨柳青甄卓...
    24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离子(Cl-)测定在研究氯营养和盐胁迫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样品的预处理仍然是检测Cl-的一个难题,针对植物、土壤、肥料、水体并没有统一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基于硝酸银(AgNO3)滴定法测定Cl-的机理,研究过氧化氢(H2O2)预处理样品测定Cl-的原理和方法。结果表明,H2O2在非浓盐酸环境下不能氧化Cl-而生成氯气(Cl2);H2O2电离出的氢离子(H+)会与Cl-结合生成氯化氢(HCl),在加热条件下挥发导致Cl-损失;H2O2和试样在加热回流冷凝条件下可对样品进行脱色和有机物降解,既不会造成Cl-损失,又利于后续滴定终点判断;H2O2预处理方法适用于植物、土壤和浑浊水样中Cl-的测定;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为建立不同基质样品中Cl-检测的统一标准测试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过氧化氢氯离子预处理检测

    基体分离-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e碰撞模式测定土壤中六价铬

    张宁刘璐孙凯茜王磊...
    249-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价铬(Cr6+)是重要的土壤污染物之一,研究土壤低浓度六价铬的测定方法对土壤普查有重要意义。采用碱性碳酸钠为浸提剂,92℃恒温水浴振荡提取土壤中六价铬,提取液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钠盐基体,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e碰撞模式测定提取液中Cr6+(52Cr),以72Ge为内标元素。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6 mg/kg,3个国家标准物质中Cr6+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相对偏差为1。16%~5。40%(n=5)。本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低含量大批量的土壤Cr6+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六价铬(Cr6+)基体分离

    重铬酸钾容量法和高频红外碳硫仪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蔡兴王腾飞付小波闫晓...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准确测定其含量对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监测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类是重铬酸钾容量法;另一类是使用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测定,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再乘以校正系数间接求得有机质的含量。选用6种含量不同的土壤和沉积物标准物质,通过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测定,考察了两种方法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当样品有机质含量较低时,两种方法的精密度都较差,但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结果更加稳定、准确,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均表现出稳定的状态,相比较而言,高频红外碳硫仪法前处理简单,测定方便,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有机质的快速测定。选取豫北某地区土壤样品进行验证实验,使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和高频红外碳硫仪法测定的有机质含量在15。8~29。0 g/kg,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相对偏差分别为0。8~1。1和0。6~1。0g/kg,精密度2。8%~6。1%和2。1%~6。2%,符合相关标准的检测要求。

    土壤有机质容量法高频红外碳硫仪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