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壤与肥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黄鸿翔

双月刊

1673-6257

trfl@caas.ac.cn

010-82108656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土壤与肥料/Journal 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肥、水、微生物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交流、产品信息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适宜农业院校师生,科研、推广、环保与行政管理部门及肥料生产、经营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技术员订阅。更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特约国家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协办单位,更全面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行业内不同领域的沟通,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拓展刊登领域,提高期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连作年限设施草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田春丽姚丽娟鲁晓民杜君...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同连作年限设施草莓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新茬(S1)、连作 5 年(S5)和连作 8 年(S8)的设施草莓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结果显示,随着设施草莓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的pH和电导率极显著升高,硝态氮含量极显著降低,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先显著减少后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呈显著上升后显著降低趋势。随着设施草莓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ACE指数、Chao1 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指数皆显著增加,而土壤真菌的Alpha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不显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优势菌群组成发生改变,随着设施草莓连作年限增加,土壤细菌变形菌门、酸酐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Latesci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设施草莓土壤硝化螺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RB41 和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鞘氨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呈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趋势。设施草莓连作土壤优势真菌在门水平无显著变化,在属水平上,土壤真菌占比最高优势菌由毛葡孢属转变为镰孢菌属,草莓土壤病原菌镰孢菌属、曲霉属、枝孢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乌氏霉属、链格孢属整体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有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

    设施连作草莓高通量测序技术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滴施改良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盐碱土结构的影响

    刘小培唐中杰宋跃李中贤...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植棉区土壤盐碱化严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土壤肥力进而获得棉花高产,通过盆栽试验,以南疆库尔勒盐碱化土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制天然-合成聚合物土壤改良剂对棉花种子萌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棉花幼苗根茎长、干鲜重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方法对土壤改良剂作用下土壤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自制土壤改良剂 1#即矿源黄腐酸钾-聚丙烯酸接枝盐碱土壤改良剂在 3 个不同浓度条件下均能改善棉花种子萌发、早期生长状况,以A2 处理(880 mg土壤致良剂 1#+1000 mL蒸馏水)效果最佳,相对于CK处理(1000 mL蒸馏水),发芽势和萌发率分别提高了 63。2%和 50。0%,幼苗鲜重增加了 99。0%,干重增加了 76。9%。自制土壤改良剂 2#即矿源黄腐酸钾-聚丙烯酸共混盐碱土壤改良剂在低浓度下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物量,中高浓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改良后土壤的红外光谱变化不大,有机质吸收峰稍有增强;添加土壤改良剂能改善原始土壤致密紧实的结构,土壤颗粒之间开始团聚、土壤表面变得粗糙,改良剂 1#以A2处理土壤团聚颗粒最大,颗粒间孔隙最多,改良剂 2#土壤也变得相对疏松,但不同添加浓度之间变化不大。

    盐碱化耕地土壤结构土壤改良剂天然-合成接枝共聚物棉花种子萌发生长

    河北省黑龙港区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郭婷门杰卢萍萍马阳...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小麦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有机废弃物、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提供科学依据。在河北省黑龙港区武强县 3 个不同地块分别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置 5 个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常规施肥(T1)、优化施化肥(T2)、有机肥替代 15%氮肥(T3)、有机肥替代30%氮肥(T4)和有机肥替代 50%氮肥(T5),研究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冬小麦叶绿素SPAD值、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氮肥提高生育期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其中小麦灌浆期有机肥替代 30%氮肥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植株体内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量逐渐增加,成熟期有机肥替代 30%氮肥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 15。83%~61。77%,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 12。38%~53。95%、7。88%~21。03%、10。31%~30。32%,小麦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14。96%~15。73%。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平衡各菌门间的相对丰度。综合分析,有机肥替代 30%氮肥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土壤养分吸收、提高小麦养分利用、增加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对减少化肥用量、推动有机肥安全利用、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有重要意义。

    有机肥替代氮肥小麦养分利用产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水稻绿色智能肥的增产效应与增产机理研究

    甘子华张新疆代明珠匡家灵...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智能肥料(GIF)是为响应工业绿色制造与农业绿色可持续生产提出的肥料新理念,以GIF的理念为指导生产了水稻GIF,并评价了该肥料在水稻上的农学应用效果。在氮磷养分等量投入的前提下,在大田设置常规氮磷钾肥料(T1)、复合肥 1(T2)、复合肥 2(T3)、GIF1(T4)和GIF2(T5)5 种肥料施用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品种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发育、叶片光合特性、籽粒品质、土壤pH、氮磷养分积累量及肥料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常规肥料(T1、T2、T3)相比,T4 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实现了增产作用,较T1、T2 和T3 分别增产 26。2%、28。4%和 38。1%。T5 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稻穗二次支梗穗粒数和粒重实现增产,较T1、T2 和T3 分别增产 38。3%,39。0%和 51。4%。相比常规肥料(T1、T2、T3),T4 和T5 处理显著提高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功能叶SPAD值、土壤pH、氮磷养分含量及积累量,同时促进了水稻根系生长发育且获得较高的产投比。与T1 相比,两款常规复合肥(T2、T3)并未对水稻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表现出增效作用。水稻GIF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提高有显著增效作用,相比常规肥料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绿色智能肥料水稻产量土壤pH肥料经济效益评价

    施氮对亏缺灌溉措施下棉花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杜峰孙玉华李锦虎蹇瑷...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节水灌溉措施结合氮肥管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生理响应、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区棉花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农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棉花'新陆早7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 2 种灌溉处理下(正常灌溉,W1;亏缺灌溉,W2)不同施氮量(210 kg·hm-2,N1;300 kg·hm-2,N2;390 kg·hm-2,N3)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养分吸收、抗氧化防御、渗透调节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溉相比,亏缺灌溉通过降低干物质积累、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养分吸收降低了籽棉产量。与亏缺灌溉下进行适量施氮相比(W2N2),增加施氮量处理(W2N3)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 12。5%和 10。9%,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分别提高13。6%、42。6%,这些过程减轻了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造成的伤害,促进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最终籽棉产量提高 5。6%。此外,与正常水肥管理处理(W1N2)相比,亏缺灌溉后增加施氮量(W2N3)并没有降低籽棉产量,反而通过改善冠层光合能力、抗氧化防御及渗透调节能力延长了干物质持续积累时间,使植株提前3~4 d结束生育进程。综上所述,在干旱区开展棉花节水灌溉措施时,建议在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再增加 30%,该施氮量可以在保证棉花不减产的同时节约更多的灌溉水,并且该措施对干旱区滴灌棉花生产中的节水增效和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亏缺灌溉氮肥管理干物质积累籽棉产量

    氮肥减施时期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去向的影响

    李建强王强马军伟马进川...
    147-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氮肥减施时期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去向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稻氮肥减施措施提供理论支持。于 2018-2019 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 5 个处理:(1)不施氮肥(N0);(2)常规施肥(N1,N 225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 90、67。5、67。5 kg/hm2);(3)基肥减氮(N2,N 202。5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 67。5、67。5、67。5 kg/hm2);(4)分蘖肥减氮(N3,N 202。5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 90、45、67。5 kg/hm2);(5)穗肥减氮(N4,N 202。5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 90、67。5、45 kg/hm2)。2019 年在施氮处理小区内设置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N1)相比,减氮 10%不会降低水稻产量。然而,不同减氮时期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N2 处理的水稻产量较N3 处理增产7。8%~9。4%。N2 和N3 处理较N1 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而N1 和N4 处理间氮肥表观利用率无显著差异。与N4 处理相比,N1 和N2 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植株对 15N肥料的吸收量。各处理 15N肥料利用率为 26。0%~30。1%,其中N2 处理显著高于N4 处理。15N肥料主要残留在 0~20 cm土层中,其约占 15N肥料总残留量的 90%。基肥减氮(N2)可以提高水稻 15N肥料利用率和残留率,降低氮肥损失率。因此,减少施氮量应减少基肥中的氮肥用量,不仅可以保证水稻产量,而且还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

    水稻氮肥减量产量氮肥利用率15N同位素示踪

    铁锌硒配施对番茄生长、果实抗氧化能力和糖代谢的影响

    张玉静张铖锋栗国栋张毅...
    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微量元素铁锌硒配施对番茄生长、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氮磷钾供应充分的情况下,采用基施(R)与叶面喷施(L)相结合的方式,设置CK、Zn(L)、Fe(L)、Zn(R)、Zn(R)+Fe(L)、Se(R)、Se(R)+Zn(L)、Se(R)+Fe(L)8 个不同施肥处理,旨在探究铁锌硒配施对番茄生长、果实抗氧化能力及糖代谢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与CK相比,Zn(R)处理的茎粗显著增加 11。24%,Zn(R)+Fe(L)处理植株节间长显著增加 30。13%;2)Zn(R)+Fe(L)处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显著增加26。13%和 41。03%,Fe(L)、Zn(R)+Fe(L)、Se(R)+Zn(L)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上升了50。28%、70。92%、29。81%;3)铁锌硒单施及配施均能够增加果实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其中Se(R)+Zn(L)处理果实中番茄红素、维生素C分别显著上升了 1。04、1。15 倍,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显著上升了 39。19%、37。84%,Se(R)+Zn(L)、Se(R)+Fe(L)处理均能够显著增加果实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果实抗氧化能力;4)除Se(R)处理外,铁锌硒单施及配施均能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中还原糖和蔗糖含量。铁锌硒单施及配施能够调控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Zn(L)处理番茄果实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加了 79。67%,Zn(L)和Zn(R)+Fe(L)处理下番茄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 1。09 和 1。17 倍。

    番茄铁、锌、硒配施抗氧化能力糖代谢

    人参对铜吸收规律及铜对基质养分影响

    梁佳王雨鑫代鸣涛杨鹤...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污染是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明确人参对铜元素吸收规律和铜污染基质养分有效性影响,以两年生和三年生人参为试验材料,设置 0、100、300、500 和 1000 mg/kg共 5 个铜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增加,两年生人参和三年生人参根系活力均出现下降趋势,最多均在1000 mg/kg铜处理时分别显著下降 62。33%和 44。18%。两年生和三年生人参各时期铜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且均在绿果期达到基本稳定,红果期略有上升,在 1000 mg/kg铜处理时两年生人参根、茎、叶分别显著上升214。03%、93。83%、216。03%,三年生人参根、茎、叶分别显著上升505。65%、337。84%、189。11%。铜处理后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和pH均显著下降,最多分别显著下降57。24%、34。78%、32。61%和22。06%。铜处理会显著改变人参对铁、锰和锌的吸收,在绿果期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两年生人参根部锌、铁和锰在1000 mg/kg铜处理时分别显著下降 29。43%、20。71%和 56。75%,叶片分别显著下降 34。32%、31。62%和 47。26%,三年生人参根部锌、铁和锰在 1000 mg/kg铜处理时分别显著下降 28。54%、19。91%和 46。64%,叶片分别显著下降 30。25%、16。56%和 43。23%,两年生人参微量元素变化略高于三年生人参。总体上来看,三年生人参整体各部位铜含量高于两年生人参,人参各部位铜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而上升。两年生和三年生人参在展叶期到绿果期过程铜吸收速率最快,在绿果期基本达到稳定。绿果期到红果期有略微上升但不明显。铜处理会降低基质养分有效性,也会阻碍人参对锌、铁和锰的吸收。

    人参铜胁迫铜吸收规律基质养分

    秸秆还田联合稻田养萍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郑慧芬吴红慧李振武邓素芳...
    17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秸秆还田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在水稻生长初期,秸秆的掺入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的氮固定,从而抑制水稻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具有高效固氮能力的红萍可以作为优质绿肥放养于稻田,能提供氮素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可以缓解秸秆还田造成的氮缺乏。为明确秸秆还田联合稻田养萍对水稻谷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谷物品质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了 5 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用化肥(F)、常规施用化肥+秸秆还田(FS)、常规施用化肥+稻田养萍(FA)、常规施用化肥+秸秆还田+稻田养萍(FSA)]。结果表明:FS处理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镁、铁和锌含量均与F处理差异不显著,钙含量显著低于F处理(P<0。05);FA处理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镁和铁含量与F处理差异不显著,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高于F处理(P<0。05),直链淀粉含量、钙含量和锌含量显著低于F处理(P<0。05);FSA处理蛋白质、钙、镁、铁和锌含量与F处理差异不显著,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高于F处理(P<0。05),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显著低于F处理(P<0。05)。综上所述,秸秆还田联合套养红萍共作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且未降低稻米的营养品质,是一项有潜力的南方稻田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稻田养萍氮肥利用效率

    等碳量配施玉米秸秆和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杨艳杜丹杨雪芳原向阳...
    180-187,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晰等碳量配施玉米秸秆源有机物料对玉米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农田有机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黄土高原东部石灰性褐土上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单施化肥对照(NPK)、化肥配施玉米秸秆(NPKS)、化肥配施生物炭(NPKB)3 个处理,有机物料按C 4 t/hm2 施用,探讨等碳量配施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农艺性状、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收获期产量构成和养分吸收特征。结果表明,NPKS处理玉米株高和叶面积较NPK处理分别增加 14。8%和 29。2%;NPKS和NPKB处理玉米干物质重分别增加 80。8%和14。1%。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NPKB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气孔导度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但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无显著影响;NPKS和NPKB处理的玉米叶片胞间CO2 浓度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呈降低趋势。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的玉米穗重、百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36。4%、31。1%和 45。5%;NPKB处理的玉米穗重和百粒重较NPK处理分别增加 18。5%和 15。2%。NPKS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氮、磷、钾吸收量和籽粒氮、钾吸收量,NPKB处理仅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氮吸收量和秸秆钾吸收量。综上所述,等碳量配施玉米秸秆源有机物料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均具有促进作用;等碳量配施玉米秸秆较生物炭更有利于玉米对磷素吸收,从而促进玉米生长并提高产量。

    玉米秸秆生物炭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养分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