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全国天然气化工与碳一化工信息中心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全国天然气化工与碳一化工信息中心

古共伟

双月刊

1001-9219

magazine@swrchem.com;trqhg@mail.sc.cninfo.net

028-85962641 85964717

610225

四川成都双流航空港445信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Journal Natural Gas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与天然气、合成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醇等一碳化学品及其衍生物和低碳烷烃化工利用相关的化工技术和科研成果,同时也报道一些其它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对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应用和工厂技术改造和革新的报道并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溶胶辅助合成介孔Ni/SiO2中空微球及其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性能研究

    孟庆润赵如星冯旭张圆莉...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催化还原反应将工业废水中常见污染物对硝基苯酚还原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对氨基苯酚,对于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贵金属催化剂(Au、Pd等)在该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其工业应用.相比而言,Ni基催化剂因具有成本低、活性高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传统的合成方法通常存在Ni纳米颗粒尺寸较大、易团聚等缺点.首先,以气溶胶技术联合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利用溶剂蒸发自组装策略合成了SiO2-MHMs载体,然后采用硝酸镍为Ni源,利用浸渍以及NaBH4还原策略得到了一系列不同Ni负载量(质量分数)的Ni/SiO2-MHMs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物理吸/脱附等多种表征手段的分析结果表明,SiO2-MHMs载体具有丰富的有序介孔结构,且为中空凹陷的微球形貌,Brunan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和总孔孔容分别为1421 m2/g和0.92 cm3/g.在载体经过浸渍-还原后得到的5-Ni/SiO2-MHMs催化剂中,Ni纳米粒子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和介孔孔道内,导致其BET比表面积(854 m2/g)和总孔孔容(0.47 cm3/g)均减小.将所得催化剂应用于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当Ni负载量为5%时制得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4 min内完全转化),且循环4次后催化性能没有明显下降,优于其他已报道的Ni基负载型催化剂.

    气溶胶技术介孔材料催化还原中空结构

    船舶尾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申长俊陆诗建刘玲康国俊...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轻对大气和海洋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满足环保法规,船舶行业积极探索和采用了各种船舶尾气净化技术.综述了该领域中脱硫、脱硝和减碳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包括干法脱硫、湿法脱硫、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硫脱硝一体化等技术,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减碳技术.总结了不同技术的原理、用途、特点、实施障碍和前景,以期为船舶尾气净化提供参考.

    船舶尾气脱硫脱硝CCUS技术

    国产深度净化脱硫剂在大型化甲醇合成装置上的工业应用

    雷聪梁立倪昂惠武卫...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煤制甲醇装置以煤为原料,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粗煤气,粗煤气经过耐硫变换调整氢碳比、低温甲醇洗脱除杂质和酸性气体、精脱硫单元深度脱硫,最后进入甲醇合成系统生产粗甲醇产品.为了避免甲醇合成催化剂失活,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精脱硫单元采用国产深度净化脱硫剂CNTS-11在苛刻工况下进行脱硫.本文介绍了应用CNTS-11脱硫剂的具体情况,包括装填、工业运行数据、使用后的强度和硫容等.脱硫后,合成气中未检测出含硫物质,脱硫剂硫容达13.00%,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40%,且过程无副产物产生.

    甲醇脱硫剂深度净化低温脱硫

    含蜡及表面活性剂环戊烷水合物浆液生成及黏度特性

    柳扬陈杰李娜孟嘉伟...
    11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油气资源开采不断向深水领域发展,在深水管道多相混输过程中,低温高压的输送环境极易导致水合物和蜡等固相沉积堵塞管道的问题产生,尤其当蜡和水合物同时存在时,集输管道将面临更高的堵管风险.为此,使用流变仪研究了含蜡和表面活性剂(Span 80)的油水体系中环戊烷水合物的生成规律及水合物浆液流变性,明确了含蜡量(质量分数,下同)、Span 80浓度(质量分数,下同)等因素对蜡-水合物共存体系临界时间及浆液剪切稀释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an 80浓度为1.0%时,含蜡量由0.00%增大至1.00%,水合物生成临界时间由25.8 min延长至49.8 min,增幅约93%.在Span 80浓度为1.5%、2.0%及3.0%时,水合物生成临界时间同样随含蜡量增大而延长,增幅分别为113%、93%及241%.对中低含蜡量体系(≤0.75%),水合物生成临界时间随Span 80浓度的增大而缩短;对高含蜡量体系(≥1.00%),水合物生成临界时间则随着Span 80浓度的增大呈现波动变化.此外,随着水合物的生成,含蜡与不含蜡体系水合物浆液的黏度均先快速增大再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含蜡体系水合物浆液的黏度峰值与最终平衡黏度均显著大于不含蜡体系的对应值.通过比较稠度系数和流动特性指数,发现含蜡体系水合物浆液的流动特性指数随着含蜡量、Span 80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含蜡油水乳状液、水合物浆液及含蜡水合物浆液均具有剪切稀释性,含蜡水合物浆液则具有更强的剪切稀释性.

    蜡晶表面活性剂水合物浆液临界时间剪切稀释性

    细粒砂矿物成分及粒径配比对CO2水合物合成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马越赵建忠高强张驰...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冻土层中用水合物法封存CO2是一种具有潜力和前景的CO2封存技术.为探究地层性质对CO2封存的影响,在初始压力5.5 MPa、温度1.27 ℃的条件下,在不同细粒砂矿物成分及粒径配比的影响下进行了CO2水合物合成实验,对实验过程中CO2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压力-温度变化、CO2水合物平均生成速率、CO2耗气量和相饱和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粒砂与粗粒砂粒径配比(各组分质量比,下同)为1.0:2.0时的CO2水合物平均生成速率最小(12.60 mmol/min),随着粗粒砂比例的增大,比表面积减少,CO2水合物平均生成速率变慢.蒙脱石黏土不利于CO2水合物生成,粉砂组(含细粒砂与粗粒砂)CO2水合物平均生成速率高于粉砂质黏土组(含细粒砂和蒙脱石黏土),且粉砂组实验更容易实现高的水合物饱和度和CO2耗气量,因此在矿物成分含细粒砂与粗粒砂的区域更适合进行CO2封存.细粒砂与粗粒砂或黏土矿物粒径配比为1.0:0.5时的CO2耗气量分别为0.86 mol、0.77 mol,随着粗粒砂和黏土矿物比例的增大,水合物相饱和度和CO2耗气量均逐渐减小,细粒砂与粗粒砂或黏土矿物粒径配比为1.0:0.5时是适合水合物法封存CO2的比例.

    CO2水合物碳封存黏土粒径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