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益研究进展

    付婧王云琦马超王玉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已超过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成为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植被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向水体的排放.通过搜集国内外学者对缓冲带的研究结果,对缓冲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能力、缓冲带最佳宽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表明:(1)5m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最好,当缓冲带宽度超过5 m时,推荐使用灌草缓冲带,而乔灌草缓冲带需要超过30 m才能发挥作用;(2)当缓冲带宽度相同时,悬浮物和磷素相较于氮素更容易被拦截,悬浮物及磷素去除的缓冲带最佳宽度推荐为15 m(削减率70%以上),但去除氮素的最佳宽度推荐为30 m(削减率为80%);(3)植被缓冲带拦截污染物受缓冲带宽度、坡度及植被类型等因素影响,但缓冲带宽度与削减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呈正比例,当缓冲带宽度增加到一定大小时,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率将不再有明显改变;缓冲带坡度与削减率之间也并不总呈反比例,轻微的坡度能够促进径流下渗作用从而增加缓冲带的削减率.

    植被缓冲带农业面源污染物削减率植被缓冲带最佳宽度

    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和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

    朱燕琴赵志斌齐广平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定西市安家沟流域2014-2016年连续3年侵蚀性降雨产流产沙资料,研究了植被类型和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 表明,侵蚀性降雨可分为3类:A雨型(短历时、中高雨强)、B雨型(中雨量、小雨强)和C雨型(大雨量、小雨强),产流产沙频次为B雨型>C雨型>A雨型.径流系数油松林(6.915%~9.379%)、小麦地(5.838%~9.034%)和苜蓿地(6.610%~9.671%)分别是冰草地(2.724%~5.246%)的1.7~2.5倍,是沙棘林(2.296%~3.863%)的2~3倍.A雨型的径流系数大于B雨型和C雨型,B雨型和C雨型是产流的主要降雨类型.年均土壤流失量为小麦地(1.478~3.478 t/hm2)>苜蓿地(0.558~2.079 t/hm2)>油松林(0.459~0.887 t/hm2)>冰草地(0.097~0.253 t/hm2)>沙棘林(0.012~0.038 t/hm2).小麦地的土壤流失量分别是油松林的3~5倍,是冰草地的14倍,在坡度10°,1 5°,20°年均土壤流失量分别是沙棘林的123,130,92倍.C雨型对油松林产沙量的贡献率最大,B雨型次之,A雨型最小.A雨型对沙棘林产沙量的贡献率高达79%~86%,高强度、短历时降雨是沙棘林产沙的主要雨型.A雨型对小麦地和苜蓿地产沙量贡献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坡度20°中、高雨强是小麦地和苜蓿地产沙量增加的主要雨型.小麦地、苜蓿地、油松林、冰草地的径流深与土壤流失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流失量的增速为小麦地>苜蓿地>油松林>冰草地,随着坡度的增大产沙速度加快.研究结果可为坡面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科学指导坡面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类型坡面侵蚀

    砾石覆盖厚度对斥水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及模型优选

    胡廷飞王辉胡传旺何杏杰...
    17-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室内一维垂直入渗土柱试验,研究砾石覆盖厚度(0,3,6,9,12 cm)对斥水土壤积水入渗及水分再分布的影响,并利用不同入渗模型进行拟合.结果 表明:砾石覆盖显著增加斥水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p<0.05);同一时段内,各处理累积入渗量皆高于对照组(p<0.05),斥水性红壤累积入渗量与砾石覆盖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斥水性红壤初渗率与稳渗率随砾石覆盖厚度变化均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决定系数分别为0.91和0.87,砾石覆盖使得斥水性潮土初渗率与稳渗率增大,其中稳渗率与砾石覆盖厚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决定系数为0.78,覆盖6 cm时稳渗率达到最大;砾石覆盖明显提高斥水土壤剖面平均含水率,斥水性红壤和潮土最大分别增长180.8%和57.6%;隔绝蒸发条件下,再分布过程斥水土壤湿润体含水率表现为停渗时刻>再分布1天>再分布3天>再分布7天;Horton模型对砾石覆盖斥水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是分析和预测砾石覆盖斥水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适宜模型.

    斥水土壤砾石厚度入渗水分再分布入渗模型

    降雨强度和坡度对裸露铁尾矿砂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郭星星吕春娟陈丹郭岩松...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技术,研究短历时暴雨和坡度对裸露铁尾矿砂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 表明:(1)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不同坡度间的坡面径流量、产沙量及径流泥沙含量均呈现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增加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同的是径流量在15~24 min后逐渐趋于稳定.(2)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裸露铁尾矿砂坡面径流量及产沙量与坡度相关关系均存在临界降雨强度,该临界降雨强度约为90 mm/h.(3)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不同坡度间的产沙量及径流泥沙含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二者与坡度的关系均由负相关逐渐转变为正相关.(4)当降雨强度从60 mm/h增加到120mm/h的过程中,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径流量及产沙量与降雨强度总体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局部存在特殊情况.当坡度从25°增加到35°的过程中,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径流量及产沙量与坡度的关系均不明显;但同一坡度条件下,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径流量和产沙量均逐渐增加.研究成果为揭示降雨强度和坡度对裸露铁尾矿砂产流产沙机理提供参考.

    铁尾矿砂裸露坡面降雨强度坡度产流产沙

    不同耕种模式下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

    任雨之郑江坤付滟王文武...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次降雨数据,划分出Ⅰ(小雨强长历时)、Ⅱ(中雨强长历时)、Ⅲ(中雨强中历时)、Ⅳ(大雨强短历时)4种雨型,依据耕种模式划分出4个时段,分析坡耕地产流产沙规律.结果 表明:(1)1991-1992年,等高沟垄两端加档方式保水保土作用最佳,且在各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斜坡沟垄随角度增加保土保水作用逐渐减弱.(2)2004-2005年,农耕地顺坡垄作的产沙量为横坡垄作的10~20倍,而产流量为横坡垄作的1~3倍,说明横坡垄作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种植黄花较种植玉米水土保持作用更强.(3)2006-2008年,农耕地栽植新银合欢植物篱初期地表扰动大,产流产沙量较对照小区大;各小区产流量在不同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雨型下横坡红苕/玉米—小麦小区产沙量显著大于其余雨型(P<0.05),为其余雨型的4.4~26.7倍.(4)2013 2016年,植物篱已定植3年,植物篱小区水土保持效果均优于对照小区,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香根草植物篱水土保持效果整体优于新银合欢植物篱,Ⅲ雨型下各小区产沙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整体来看,等高沟垄耕作两端加档方式最佳,利于农耕地保土蓄水;植物篱减沙效果明显,但定植初期产沙量增加,且存在占用农田和影响机耕等问题,故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耕种方式.

    紫色土耕种模式雨强产沙量径流系数

    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径流冲刷条件下冻融坡面侵蚀产沙过程

    明旭辉王瑄盛思远张凯...
    39-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冻融坡面径流冲刷条件下侵蚀产沙过程,采用2个坡度(10°,15°)、3个流量(3,6,9 L/min)、2个起始解冻深度(6,12 cm)组合进行野外冲刷试验,结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分析不同解冻深度、不同坡度和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产沙量,运用线性回归方程对近景摄影测量值和实测值进行拟合.结果 表明:起始解冻深度和坡度相同条件下,冻融坡面的土壤侵蚀产沙量随着径流量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时间推移,产沙量越来越小.在流量和坡度相同时,随着初始解冻深度的增大,坡面产沙量也逐渐增大;在流量和解冻深度相同时,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产沙量也逐渐增大.当流量、解冻深度和坡度最大时,坡面侵蚀产沙量达到最大.坡面产沙量实测值与近景摄影测量对比分析得到误差平均精度为90.67%,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在冻融条件下土壤侵蚀监测中应用.

    冻融坡面产沙过程近景摄影测量

    模拟降雨条件下金银花对片麻岩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荣志红张海涛孙冬雪张爱军...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不同树龄金银花对片麻岩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 表明:种植金银花能明显减缓雨水对片麻岩坡地的土壤侵蚀.金银花能延迟初始产流时间,降低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且随树龄的增加效果明显增加.相比裸地,种植1,3,6年树龄金银花分别延迟产流时间0.71%,23.33%和39.20%;6年金银花降低径流模数和径流深分别达75%和51%,降低输沙模数为23.42%~57.60%.金银花能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相比裸地,种植1,3,6年树龄金银花坡面WAS0.25分别提高11.52%,19.37%和24.35%.在近根区,相比1年树龄金银花根系生物量,种植3,6年金银花依次增加82.67%和191.26%.根系生物量与金银花坡面的总减流率和总减沙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01和0.911.总体上,金银花能够控制片麻岩坡地土壤侵蚀,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片麻岩模拟降雨土壤侵蚀金银花

    耕作措施及雨强对南方红壤坡耕地侵蚀的影响

    周怡雯戴翠婷刘窑军王天巍...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典型南方红壤区平均坡度为10°的坡耕地小区进行天然降雨观测,对横坡耕作、顺坡耕作、顺坡耕作+植物篱、稻草覆盖4种耕作措施在侵蚀过程中的径流泥沙和养分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监测期间,径流深和泥沙流失量基本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耕作措施由顺坡耕作向顺坡耕作+植物篱、横坡耕作、稻草覆盖的转换,减流效益、减氮效益和减磷效益依次增大.稻草覆盖措施减流效益最佳,为91.77%;横坡耕作措施减沙效益最佳,为98.91%;稻草覆盖、横坡耕作和植物篱3种措施在防治高强度降雨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具有较高的效益.耕作措施对泥沙粒径分布有影响.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相比,植物篱和稻草覆盖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拦截径流中的粗颗粒.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坡耕地选择合适的耕作措施和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依据.

    坡耕地耕作措施产流产沙氮、磷流失泥沙粒径分布

    鄱阳湖流域3种典型母质发育红壤溅蚀特征

    刘窑军杨广勇徐铭泽汤崇军...
    55-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鄱阳湖流域3种典型母质对土壤溅蚀的影响,设计一种可收集过程样的溅蚀盘,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30,60,90,120,150 mm/h)和母质(第四纪沉积物母质、花岗岩母质、红砂岩母质)条件下红壤溅蚀特征.结果 表明:第四纪沉积物母质红壤总溅蚀量最低,其次是花岗岩母质红壤,红砂岩母质红壤总溅蚀量最高,土壤质地、有机质、游离氧化铁等指标对总溅蚀量影响较大;随着雨强的增大,总溅蚀量呈对数函数关系增加;总溅蚀量80%以上分布在0-15 cm范围内,随着雨强增大,溅蚀颗粒分布越集中.

    土壤母质红壤溅蚀模拟降雨

    湘中低山丘陵区坡面产流输沙对降雨、土壤类型及水保措施的综合响应特征

    彭浩李忠武刘春王丹阳...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湘中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条件多样、水土流失影响机制复杂的问题,选取湖南省中部井头(黄壤)、秋波(紫色土)以及莲荷(红壤)3个径流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综合探究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水土保持措施以及侵蚀性雨型等因子对坡面产流输沙规律的影响特征.结果 表明:在年降水量相近的条件下,年径流深和年侵蚀量均为红壤>紫色土>黄壤;各水保措施小区的减流效益较差,但其减沙效益较好,以黄壤草地措施、紫色土水保林以及红壤经果林和草地措施减沙效益较为明显,年侵蚀减沙率分别达87.89%,55.88%,37.99%和41.07%;大雨强、短历时、低雨量、高频率的降雨占各小区侵蚀降雨场次的比例均在50%以上,该类降雨也是黄壤和红壤各小区坡面产流输沙以及紫色土各小区产流的主导雨型.中雨强、长历时、高雨量、低频率降雨是引起各小区单次降雨径流泥沙流失量最大的雨型.研究结果对完善水土流失的相关理论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理论价值.

    径流输沙降雨水土保持措施土壤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