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等高反坡台阶整地对不同耕作系统根土微生态的影响

    鲁连欣王克勤李珠宇赵洋毅...
    326-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坡耕地等高反坡台阶整地对玉米连作和玉米—芸豆轮作系统根土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玉米—芸豆轮作为研究对象,玉米连作为对照,采用野外原位监测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GC-MS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作物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特征,揭示坡耕地等高反坡台阶整地对玉米连作和玉米—芸豆轮作根系分泌物种类、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根系分泌物相对含量变化在CRT措施上更为突出,在轮作模式中更为显著.(2)CRT2处理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效果更显著.(3)在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下,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土壤环境因子的两两相关性在CRT2处理下更显著.[结论]坡耕地等高反坡台阶整地通过改变玉米连作和玉米—芸豆轮作的根系分泌物含量,使作物根土微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及丰富度,且该措施与玉米—芸豆轮作结合的提升效果更佳,对根土微生态的改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为坡耕地作物种植、耕作方式选择及改善土壤微环境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玉豆轮作等高反坡阶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

    林下植被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朱正青满秀玲
    339-350,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由于大兴安岭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差异较大,其土壤理化性质也有较大差异,研究不同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及有效性,为科学评价寒温带森林土壤磷素供给水平及磷循环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大兴安岭寒温带4种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兴安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和苔藓—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6,8,10月采集0-5,5-10,10-20 cm 土层土壤样品,采用Hedley磷分级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结果](1)观测期间4种林下植被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活性磷(H2O—Pi、NaHCO3—Pi、NaHCO3—Po)和中等活性磷(NaOH—Pi、NaOH—Po)在6-10月总体呈降低趋势,中等活性磷含量占全磷的30.08%~52.80%,且中等活性磷均表现出无机磷含量高于有机磷含量.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0-20 cm 土层活性磷、中等活性磷含量均高于苔草—落叶松林和苔藓—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土壤稳定性磷(HCl—Pi、HCl—Po、residual—P)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落叶松林,且稳定性磷占全磷的58.86%~65.81%.(2)4种林下植被落叶松林土壤全磷(TP)、有效磷(AP)和磷活化系数(PAC)在6-10月变化范围分别为391.81~1 081.02,7.34~83.90 mg/kg和1.62%~7.76%,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土壤AP含量和PAC高于另外2种落叶松林,表现出较高的磷有效性;而苔草—落叶松林和苔藓—落叶松林在8,10月5-10,10-20 cm 土层则出现供磷不足现象.(3)土壤含水率是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土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可溶性碳是苔草—落叶松林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铵态氮对苔藓—落叶松林影响较大.[结论]林下植被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及磷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兴安杜鹃—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土壤活性磷组分、中等活性磷组分及有效磷含量较高,磷活化系数均在2.00%以上;而苔草—落叶松林土壤稳定性磷组分含量较高,土壤磷有效性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对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生态功能及土壤养分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土壤磷形态活性磷有效磷

    多种两步模式的三维制图方式在丘陵区林地土壤有机碳预测中的对比

    杨华蕾王晓晴张美薇郭倩...
    35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多种两步模式三维制图方法的准确度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方法]以华南典型丘陵区1个面积约5 km2的林场内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样条函数、指数函数和幂函数作为深度函数,普通克里格和随机森林作为水平制图方法,以及两步模式的2种不同制图形式(称为形式A和B),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三维预测制图,并探究不同的深度函数、水平制图方法或制图形式对两步模式三维制图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1)深度函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制图结果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变异,表现在制图结果的变异在3个深度函数之间差异较大,其中指数函数上的变异最大,幂函数上最弱,而水平制图方法(普通克里格与随机森林)对制图结果的垂直变异影响不大,但对表层的空间变异影响较大;(2)样条函数由于模拟的深度曲线与实测点吻合得最好,因而准确度最好,表现在基于样条函数的三维制图一致性相关系数(CCC)为0.72~0.75,均高于同种制图形式下的其他函数(CCC为0.64~0.74),而水平制图方法中普通克里格的制图效果好于随机森林,表现在前者的CCC为0.67~0.75,后者的CCC为0.64~0.72;(3)两步模式的2种制图形式对准确度的影响较小,仅在底层的准确度上表现出形式A(即水平预测制图深度函数模拟值)好于形式B(即水平预测制图深度函数参数);(4)所有制图方式中,普通克里格与样条函数相结合的制图形式A的准确度最高,决定系数(R2)达0.76,一致性相关系数(CCC)为0.75,均方根误差(RMSE)为3.50 g/kg.[结论]在两步模式的三维土壤制图中,首先应考虑样条函数作为深度函数,其次依据研究区的景观条件和样本量,考虑水平制图方法,最后,尽量采用两步模式的第一种制图形式.

    三维制图土壤有机碳深度函数两步模式

    不同降雨量及雨强条件下兰州南山人工侧柏林土壤水分入渗规律

    鲁睿张明军张宇车存伟...
    364-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降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将野外观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研究降雨入渗规律,可以更系统地掌握土壤水分亏缺状况.[方法]通过定点观测,应用Hydrus-1d模型对兰州南山人工侧柏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模拟,评估模型在干旱区的适用性,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响应状况和入渗机制.[结果]Hydrus-1d模型在兰州南山人工侧柏林有较好的适用性,且深层模拟效果更优.降雨量<30 mm时,10 cm处土壤含水量对降雨响应最为强烈,30,50 cm处受降雨影响相对较小且有明显的滞后,70 cm以下没有响应;降雨量>8.2 mm时存在湿润峰.模拟期内,最大入渗深度为70 cm,最大入渗量为23.7 mm,入渗深度随时间增加而入渗量和入渗速率却随时间延长而减小.降雨量与入渗量、入渗深度和入渗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降雨量<20 mm时,降雨强度对入渗量、入渗深度和入渗速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使用Hydrus-1d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兰州南山人工侧柏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并计算入渗量、入渗速率和入渗深度,且分析发现降雨量对该地土壤水入渗过程的影响更显著.

    降雨入渗Hydrus-1d模型土壤含水量侧柏

    氮磷添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与磷组分相关的影响

    贺凌云陈伏生郑志宇刘俏...
    377-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磷输入如何调节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碳与磷关系的影响.[方法]在常绿阔叶林土壤建立长达6年(2015-2021年)的养分添加长期监测试验平台,包括4个处理:对照[P0+N0,P0 kg/(hm2·a)+N0 kg/(hm2·a)]、氮添加[P0+N100,P0 kg/(hm2·a)+N100 kg/(hm2·a)]、磷输入[P50+N0,P50 kg/(hm2·a)+N0 kg/(hm2·a)]以及氮磷同时输入[P50+N100,P50 kg/(hm2·a)+N100 kg/(hm2·a)],各处理设3次重复,共计12个样地.于2021年8月采集样地0-10 cm 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基础理化性质、土壤粒径分布规律、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磷组分及有机碳(SOC)含量.[结果](1)P0处理下,氮添加显著增加大团聚体占比,减少黏粒和粉粒含量,提高各团聚体粒径中SOC含量;氮添加分别显著降低和增加团聚体黏粒、粉粒中易分解态磷组分(LP)和难分解态磷组分(RP)含量.(2)P50处理下,氮添加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平均几何直径(GMD),对各粒径团聚体中磷组分和SO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3)P0处理下,土壤团聚体SOC与难分解态磷呈正相关关系;P50处理下,土壤团聚体SOC与各功能磷组分无显著相关.由此推断,P0处理下,氮添加通过提高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黏粒、粉粒径中难分解态磷而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固持;P50处理下,氮添加对各粒径中有机碳的影响可能受到生物因素的调节,与磷的有效性无关.[结论]氮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中碳磷内在关系的影响受到磷的调控,研究结果为森林土壤碳循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磷输入氮沉降土壤团聚体磷组分土壤有机碳常绿阔叶林

    菇渣有机肥配施脱硫石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活性有机碳及其敏感性的影响

    李传福徐家林明玉飞高舒...
    387-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讨菇渣有机肥与脱硫石膏对盐碱土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以黄河三角洲新垦殖小麦—玉米轮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CK)、农民常用施肥(CN)、菇渣有机肥(MCOF)、菇渣有机肥+脱硫石膏(MCOG)4个处理,通过3年田间施肥处理.[结果]菇渣有机肥与脱硫石膏配施显著降低0-20 cm 土壤盐碱度,提高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p<0.05);各处理0-20 cm 土层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高于20-40 cm 土层,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则相反;与CN处理相比,MCOG处理0-20 cm 土层TOC、EOC、WSOC、MBC 分别显著提高 15.48%,23.50%,18.98%,51.40%,EOC 和 MBC 有效率分别提高13.94%,30.49%,且MCOG处理较CN和CK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显著提高15.38%和20.00%;MBC的敏感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有机碳组分,MCOG处理MBC值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TOC含量取决于其活性组分,而影响盐碱土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碳库管理指数的主要因素为pH、CEC和EC.[结论]菇渣有机肥与脱硫石膏配施能显著降低土壤盐碱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并增强固碳效率,研究结果为拓展盐碱地土壤有机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盐碱地菇渣有机肥脱硫石膏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残膜对土壤氮排放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阮国杰胡琪师倩高晓东...
    398-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明不同残膜量对氮素利用效率及损失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5个不同残膜量(0,180,360,720,1 440 kg/hm2)和2种残膜类型(聚乙烯和生物降解残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残膜含量对土壤全氮、氮素气态损失、氮肥利用效率及番茄生长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残膜含量的增加,土壤氨气和氧化亚氮的累积排放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残膜含量达到720 kg/hm2时,氨气累积挥发量显著减少11.31%~13.70%,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减少4.74%~5.13%;土壤中氮素残留量无显著差异.当残膜含量低于180 kg/hm2时,地膜残留促进番茄的生长;当残膜含量高于180 kg/hm2时,地膜残留抑制番茄的生长.低残膜含量对氮肥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当含量高于360 kg/hm2时,氮肥利用效率与残膜含量呈负相关关系.通过综合分析,土壤残膜含量应控制在180 kg/hm2内才不会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可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其对植株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的不利影响弱于聚乙烯残膜.[结论]降解地膜替代聚乙烯地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残膜番茄产量气态损失氮肥利用效率

    不同厚度降解地膜对坡耕地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

    王凯丽张含玉方怒放刘前进...
    406-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降解地膜覆盖对径流及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原位径流小区,以覆膜垄作花生种植为研究对象,设置0.003 mm厚聚乙烯普通地膜覆盖处理(PF)和厚度为0.006 mm(BF1),0.008 mm(BF2),0.010 mm(BF3),0.012 mm(BF4)的降解地膜覆盖处理及未覆膜处理(CK),测定不同处理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量及径流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速效磷(PO43-—P)浓度,分析不同厚度降解地膜覆盖条件下径流及养分流失特征.[结果](1)降解地膜降解所需时间随地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2)各处理的累积径流量由小到大为BF1<BF2<BF3<PF<CK<BF4,BF1与BF4之间差异显著(p<0.05).(3)与CK相比,各覆膜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减少氮磷累积流失量.其中,BF1处理对NH4+-N和NO3-—N流失量的削减效果较好,而BF2处理对PO43-—P流失量的削减效果较好.(4)在5个覆膜处理中,BF4处理的NO3—N和PO43—P流失量最高,而BF3处理的NH4+—N流失量最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防治覆膜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对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降解地膜厚度自然降雨径流溶解态氮磷流失

    土壤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磷素利用的影响

    赵乐苏睿何红花
    414-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土壤磷肥和盐分及其交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磷营养和耐盐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土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磷肥(0,40,80,160 mg/kg,以KH2PO4的形式添加)和氯化钠(0,0.4,0.8,1.6 g/kg)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种植紫花苜蓿"甘农七号".[结果]紫花苜蓿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均随着磷肥施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随着盐分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施磷时植物的磷吸收量增加,当磷水平为160 mg/kg时,根、茎、叶的磷含量均达到最大.添加盐分抑制对磷的吸收,当盐水平为1.6 g/kg时,根、茎、叶的磷含量与不加NaCl时相比显著减少;与不加磷肥时相比,酒石酸含量随着磷肥水平升高而减少,外源盐分添加显著增加紫花苜蓿根际酒石酸的含量;大部分处理的根际pH与非根际pH相比均降低,在盐胁迫的情况下土壤pH的降低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植物对磷的吸收;高剂量(160 mg/kg)的磷肥添加使紫花苜蓿的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结论]土壤磷肥与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盐分增加加剧植物磷缺乏,适当施用磷肥可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并提高其在盐渍土壤中的生产力.

    紫花苜蓿磷有效性盐分磷吸收效率根际酒石酸

    灌溉水盐分组成对番茄生长及土壤盐碱的影响

    李金刚何平如陈菁张娜...
    42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区番茄大田栽培的灌溉水盐度和盐分组成.[方法]在宁夏银北灌区开展3年番茄膜下滴灌野外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盐分浓度(1,2,3 g/L)和5个Na:Ca摩尔浓度比(1,3,5,7,9)的灌溉水源.[结果]在较低的灌溉水盐度(1 g/L)下,适当增加灌溉水Na:Ca摩尔比有利于番茄植株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素积累;番茄单果重、商品果产量和总产量随灌溉水Na∶Ca摩尔比增加而线性下降,且灌溉水Na:Ca摩尔比每增加1,番茄商品果产量下降5 761.7~6 036.7 kg/hm2;"高盐度(2,3 g/L)、低Na:Ca摩尔比(1,3)"的灌溉水较"低盐度、高Na:Ca摩尔比"的灌溉水,更有利于番茄增产;膜内表层40 cm 土壤钠吸附比和表层100 cm 土壤积盐量随灌溉水Na:Ca摩尔比的增加线性增加.[结论]为在宁夏银北灌区大田栽培番茄生育期内减少积盐并获得相对高产,推荐土壤基质势控制下限-20 kPa下膜下滴灌的适宜灌溉水盐度为2 g/L且Na:Ca摩尔浓度比为5.

    微咸水膜下滴灌干物质商品果产量钠吸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