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添加对滇中高原森林凋落物养分残留及其持水性的影响

    肖文贤宋娅丽王克勤安文雄...
    319-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水分循环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以滇中高原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氮添加下凋落叶、枝原位分解研究试验,设置对照[N 0 g/(m2·a),CK]、低氮[N 10 g/(m2·a),LN]、中氮[N 20 g/(m2·a),MN]和高氮[N 25 g/(m2·a),HN]共 4 个处理,利用尼龙网袋法和室内浸泡法,探究凋落叶、枝养分元素残留率、持水量和持水率及吸水速率对氮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分解时间的持续,2 种林分凋落叶、枝碳(C)、氮(N)、磷(P)分别呈释放、富集—释放、富集过程,凋落叶C、N、P残留率显著小于凋落枝(p<0.05);(2)凋落叶最大持水量和最大吸水速率显著大于凋落枝(p<0.05),分解 24 个月时,与 CK 相比,LN 处理下 2 种林分凋落叶、枝C,华山松凋落叶 N残留率降低 1.98%~7.27%,10.79%,HN 处理下 2 种林分凋落叶、枝 C,华山松凋落叶、枝和云南松凋落枝N,华山松凋落枝P残留率则增加 4.26%~9.08%,11.94%~44.51%,42.42%;(3)分解 24个月时,与CK相比,LN、MN和HN处理华山松凋落叶、枝和云南松凋落叶最大持水量和最大吸水速率分别降低 11.44%~25.24%,5.81%~32.23%,云南松凋落枝则增加 15.48%~24.26%,17.97%~23.74%.(4)2 种林分凋落叶、枝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而吸水速率则为降低,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均呈对数函数关系(m=a+blnt),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呈幂函数关系(v=at-b).(5)C 与云南松凋落枝持水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N与华山松凋落枝、P与华山松和云南松凋落叶持水性呈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氮添加通过改变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P养分元素残留特征进而影响其持水性.

    氮添加凋落叶凋落枝养分残留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

    不同类型外源碳添加对灰漠土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陈新邦唐光木张云舒徐万里...
    330-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类型外源碳长期施用对耕层灰漠土土壤碳储存及固碳潜力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处理,即 NPK处理(CK);NPK+1.5 t秸秆(NPKS);NPK+1.5 t有机肥(NPKM);NPK+1.5t棉秆炭(NPKB1);NPK+3.0 t棉秆炭(NPKB2),选取 2013-2021 年采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耕层灰漠土土壤容重(BD)、有机碳密度(SOCD)、有机碳累积速率、有机碳储量(SOCR)和施用年限与有机碳储量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经过 9 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从 2013-2021 年 BD 变化趋势来看,施用NPKS、NPKM、NPKB1、NPKB2 与 NPK 相比,均呈现降低趋势,与 NPK 相比平均分别降低 1.84%,0.86%,5.03%,6.66%.(2)相比 NPK,NPKS、NPKM、NPKB1、NPKB2 处理中土壤 SOCD 提升幅度平均分别为 12.21%,11.04%,24.14%,46.95%,其中,棉秆炭提升效果显著;累积速率分别提高 73.16%,66.95%,133.52%,247.18%.(3)NPKS和NPKM处理相比SOCR增幅分别为 11.67%~30.88%,12.2%~33.24%;NPKB1和NPKB2 处理SOCR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相较于 2013 年最高提升幅度分别为 29.28%,45.44%.综合来看,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棉秆炭均是提高灰漠土土壤碳储量的有效措施,其中,添加施棉秆炭处理更有利于灰漠土短期快速提高土壤有机碳固存,棉秆炭自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长期添加棉秆炭提高土壤碳固存以及改善土壤肥力、缓解温室效应,从而作为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有效途径.

    生物炭灰漠土耕层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储量

    退化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芒萁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周转的影响

    苏浩浩黄桥明邓翠吕茂奎...
    336-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侵蚀退化红壤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林下芒萁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月动态及其周转的影响,以不同恢复年限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林下保留芒萁、去除芒萁处理和林下裸地土壤中 12 个月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及其周转速率、周转时间和流通量,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保留芒萁覆盖处理的 MBC和 MBN 平均含量分布比林下裸地提高 26.99%~277.31%和 13.54%~173.39%,而去除芒萁处理分布比保留芒萁处理降低 12.29%~27.01%和 5.02%~28.45%,差异均随恢复年限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2)所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季节动态均表现为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趋势,进入生长季前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更能反映该地区的平均水平.(3)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芒萁覆盖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周转速率,增加周转时间,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流通量,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释放.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BC、MBN流通量分别与DOC、DON呈显著正相关,周转速率分别与铵态氮(NH4+-N)和TN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碳和氮及其有效性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周转的关键因素.

    植被恢复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周转退化红壤

    毛乌素沙地固沙林枯落物-土壤连续体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杨京张延文李灿拓卫卫...
    345-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不同固沙林模式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含量变化关系与差异特征.以榆林毛乌素沙区半固定沙地以及恢复 25~56 年的人工灌木和乔木林地为对象,测定和分析从枯落物层到腐殖质层,再到矿质土层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随恢复年限和连续体剖面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 2 种林地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均表现为枯落物层>腐殖质层>矿质土层.但随林地恢复年限延长,2 种林地枯落物、腐殖质及矿质土层C含量均显著增加,到恢复 56 年时,分别比半固定沙地平均增加 1.76,35.70,6.45 倍;P含量在腐殖质层和矿质土层中显著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 1.67,2.11倍;N含量仅在矿质土层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 4.16 倍.2 种林地化学计量变化则表现为,随恢复年限延长,腐殖质层C∶N呈显著增加趋势,到恢复 56 年时,比半固定沙地平均增长 18.6 倍;N∶P只在灌木连续体中显著增加,C∶P 未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2 种林地连续体各层间 C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矿质土层C与 N、P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腐殖质层C∶N、C∶P与矿质土层C∶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土壤连续体 C含量为协同增长,N、P 含量仅在矿质土层中增长明显,C∶P是连续体中相对平衡稳定的化学计量特征.

    碳氮磷含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枯落物—土壤连续体人工固沙林毛乌素沙地

    钙镁水滑石对双季稻产量及稻米镉积累的影响

    田琴琴张菲婷陈娜娜郑德超...
    353-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用量钙镁水滑石对镉污染稻田土壤特性、双季稻产量与稻米镉积累的影响,探讨镉污染双季稻田钙镁水滑石的最佳施用方式.2021 年,以早稻品种"湘早籼 45 号"和"陆两优 996",晚稻品种"创两优 669"和"玉针香"为试验材料,在湖南省郴州市良田镇重度镉污染稻田(全镉含量 1.16 mg/kg)开展大田试验,比较研究钙镁水滑石(0,CK;早稻基施 3 000 kg/hm2,T1;早稻基施 1 500 kg/hm2,T2;早稻基施750 kg/hm2+晚稻基施 750 kg/hm2,T3)4 个处理下土壤特性、双季稻产量构成与植株镉积累情况.结果表明:(1)钙镁水滑石可提高土壤 pH 与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早稻成熟期分别提高 0~3.06%,4.30%~13.80%,6.67%~40.00%,25.53%~30.47%;晚稻成熟期分别提高 1.56%~4.07%,11.79%~14.50%,15.79%~31.58%,3.73%~17.17%;增幅表现为 T1>T2>T3.(2)施用钙镁水滑石可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早、晚稻成熟期各降低 5.26%~42.86%,18.19%~36.84%;降幅表现为T1>T2>T3.(3)糙米镉含量和成熟期植株地上部镉积累量以T1 最低,T2、T3 次之,CK最高,"湘早籼 45 号"分别降低 33.33%~44.44%,4.89%~20.76%;"陆两优 996"分别降低 30.00%~60.00%,6.00%~30.98%;"玉针香"分别降低27.78%~50.00%,15.93%~34.07%;"创两优 669"分别降低 26.67%~60.00%,12.58%~28.56%.(4)钙镁水滑石使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 4.11%~10.79%,1.69%~11.29%."湘早籼 45 号"、"创两优 669"和"玉针香"产量以T1 处理最高,陆两优 996 产量以T2 处理最高,除玉针香外,各品种T1 和T2 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可见,较大的钙镁水滑石施用量对水稻的增产、降镉效果较好,但综合考虑处理间水稻产量与镉含量差异的显著性及钙镁水滑石成本,以钙镁水滑石 1 500 kg/hm2 较为适宜.

    双季稻钙镁水滑石产量构成镉含量镉积累量土壤有效镉

    木醋液对不同品种小麦富集转运Cd以及根际土壤Cd形态转化的影响

    叶佳润吴苗苗周新元孙彬浩...
    362-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木醋液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木醋液施用对 Cd污染农田中当地 3 个普遍种植品种小麦的生长及对重金属镉(Cd)的富集、转运及根际土壤Cd含量和形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醋液显著提高各品种小麦籽粒和秸秆的生物量(p<0.05),各品种小麦秸秆Cd分布系数提高 8.91%~20.44%,而籽粒和根的分布系数分别降低 13.93%~35.93%,4.76%~18.76%;各品种小麦秸秆和根的Cd富集系数显著提高(p<0.05),表现为C品种>A品种>B品种;各品种小麦Cd在根—秸秆转运系数(TF根—秸秆)显著提高(p<0.05),而Cd在秸秆—籽粒转运系数(TF秸秆—籽粒)除 C品种外均显著降低(p<0.05).各品种小麦根际土Cd含量比种植前分别降低 0.26,0.23,0.21 mg/kg,施加木醋液处理根际土Cd含量比种植前降低 13.11%~16.97%.小麦种植前后土壤Cd的赋存形态差异显著(p<0.05),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显著提高(p<0.05),有机物结合态、残渣态显著降低(p<0.05).因此,施加木醋液显著提高小麦各部位生物量(p<0.05),对籽粒 Cd 含量影响不显著,增加根部向秸秆的转运系数,有助于小麦秸秆对Cd的积累,但不增加小麦籽粒的超标风险,可通过秸秆离田这一措施将 Cd 从农田土壤逐步移除.

    土壤重金属污染木醋液Cd小麦